巧借“东风”来育人

时间:2022-05-20 05:41:37

很多学生家长都说过,把学习搞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如果做人出了问题,学问越多危害越大。老百姓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好的德行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德育应该始终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实践证明,育人的关键在于“巧借东风”,顺势而为。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一定要在充分尊重青少年的基础上,根据他们身心成长的特点,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

巧借新闻人物说孝敬

很多青春期的学生都变得特别逆反,不再像以前那样尊重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动辄就和父母吵架。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一直想开一个关于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却又不想太过生硬。班会的召开时机很有讲究。开展时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就会沦于形式,很难激起共鸣。

正愁没有合适的契机时,《沂蒙晚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孝子千里背母临沂读大学》的长篇通讯,图文并茂地报道了临沂师范学院贵州籍大学生刘秀祥一边打工养活母亲、一边刻苦学习的艰辛历程。在课堂上读过这篇文章之后,学生们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之后我便以此为契机召开了“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会上我先用刘秀祥的事迹引导学生讨论对待父母什么样是对的、什么样是错的,然后让他们自由发言。申同学说:“我平时经常帮父母做做家务活,以为自己已经很孝顺了。但与刘秀祥相比真是差得很远,我要向他学习。”付同学说:“刘秀祥背母千里求学让我感触很深,咱们临沂历史上有一个卧冰求鲤的王祥,我觉得刘秀祥就是当代的王祥。”王同学说:“我经常一不顺心就发脾气,常常惹得妈妈掉眼泪,今后我再也不那样做了……”这次班会后,家长们反映说,孩子变了,不但不再顶撞父母,而且还能争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

其实,孩子都是孝敬父母的,只是不太会与家长正确沟通和交往。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契机,教会学生勿忘亲恩,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

巧借表扬信件转个性

上一届班里有个张同学,不但成绩很差,而且性格孤僻内向,从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其实是因为他生长在单亲家庭,家境极度贫困,靠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从小受尽周围人的白眼,从而逐渐形成了现在这种性格。想要改变一个人非常不容易,如果冒冒失失地去做,不但不起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尚在思考如何帮助他时,学校收到派出所送来的一封表扬信,大意是我校的一位学生拾到一个装着许多现金和票据的皮包并交给了警察。令人吃惊的是,这位拾金不昧的学生正是张同学。我想,他在成长过程应该极少收到表扬、赞赏。于是,我便以此为契机在课堂上朗读表扬信,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大家热烈的掌声似乎让他有点手足无措,脸也涨得通红。课后,我找他谈心,引导他借此机会积极改变自己。接着,为了鼓励他多和同学们交往,我还特意安排他担任语文课代表。从此,他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年底班里开元旦文艺晚会时,他还自告奋勇担任了主持人。

其实,人都渴望与同伴交往。孩子孤僻的性格的背后是他缺少同伴交流和相互赞赏而受伤的心。要随时关注学生情况,当契机来临时及时把握住,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改变自我。

巧借毕业典礼铭恩情

以往学生们都将初中毕业看作是一种解脱,经常有学生在临毕业前为了宣泄情绪而损坏学校公物,将书撕成碎片。然而,学生在此学习三年,不但不感恩母校,反而出现损坏公物现象,这不能不令我们教育者深思。

去年毕业前夕,我们决定把握住学生离校时复杂的心理变化,精心开展毕业典礼活动,为学生上好最后一堂生动的感恩教育课。我们首先把整个校园都布置成了毕业季风格:在校门口的彩色拱门上写着“热烈祝贺九年级全体同学圆满修完三年学业!”;在教学楼门两边悬挂着巨幅条幅,标着“肩负期望,勤奋笃学,业已成;心怀师恩,扬帆远航,志已立”;在电子屏上也打出祝福九年级学子的话语。同时,我们引导学生感恩各自的伙伴,他们在各班教室里共话同窗三年的情谊。有的相互写着毕业赠言,有的用相机记录难忘的一瞬,还有的在校服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作永久的留念。离校之际,学弟学妹还会带着鲜花、打着横幅,向学长学姐表达最诚挚的祝福。另外,我们专门设置了庄严的宣誓环节。“我是临沂第十一中的学生,在毕业之际,我庄严宣誓,牢记母校培养……用聪慧和才智奉献社会,以品格和精神影响他人。”也许读书时学生对学校的印象都是沉重的学习负担,但离开母校之时一定教育他们感受到母校精神,感激母校培育之恩。

契机是偶然的,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必然的。成长本来就是一个内化、自主的过程,单纯枯燥的灌输其说教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巧借东风”来育人,从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抓住教育契机,顺势而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继强,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一中学团委书记;郑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

上一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 下一篇:后智能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