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总结

时间:2022-05-20 04:53:19

关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总结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历年来各地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对学生而言更是一个知识的难点,许多学生在面对这一类问题时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下笔。众多的一线教师也常常苦恼于不知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这一部分知识,并在考试中当遇到这一类题目时不至于失分过多。要想攻克这一难题,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问题:

一、昼夜的产生

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但可以反射太阳光。所以当太阳照射地球时,地球只有一半会被太阳照亮。此时正对着太阳的一面为昼半球,处于白昼;背对着太阳的一面为夜半球,处于黑夜;昼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晨昏线不仅将地球分为昼夜两个半球,也将地球上的任一纬线分割成两段:一段处于昼半球,称为昼弧(如下图弧APB);另一段处于夜半球,称为夜弧(如下图弧AQB)。

二、昼夜长短的表示

上图球面上的B点此时处于晨线上,正值日出,随地球自转即将进入白昼,当它运行经P点直至A点所在位置(昏线)时日落,白昼结束,进入黑夜。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每小时15°,所以B点所在纬线的昼长为昼弧APB的弧度除以15°/h。同理B点所在纬线的夜长为夜弧AQB的弧度除以15°/h。

ABPQ四点在同一条纬线上,所以四地的昼夜长短情况相同。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空间(纬度)变化。同一天不同的纬线会被晨昏圈切割成不同的两段,各条纬线的昼弧和夜弧也不相同,因此纬度不同的两地昼长可能不同。

2.时间(季节)变化。由于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作季节性的周期移动。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造成了各纬度在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差异。

将以上三个问题弄清之后,再来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就容易多了。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昼夜长短情况相同。

2.赤道上各地永远昼夜等长。

3.只有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

4.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向高纬,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另一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向高纬,黑夜越长白昼越短。此处的半球是指南半球或北半球。

5.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6.同一天,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昼夜长短正好相反。例如:同一天,20°N的昼长等于20°S的夜长。

7.纬度越高的地方,全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8.两极地区纬度越高的地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越多。例如:北极圈上一年只有一天极昼和一天极夜,而北极点上一年有半年极昼和半年极夜。

9.地球上任意一个地点在冬至或夏至前后两个等长的时间段内,昼夜长短情况相同。例如:夏至前一个月5月22日和夏至后一个月7月22日,这两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相同的,所以任意地点在这两天的昼夜长短的情况相同。

1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11.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12.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除赤道和极昼极夜区以外的各地在这一天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

13.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或地区,其白昼不是全球最长的。

14.太阳直射点直射某地时不一定是该地全年白昼最长时。

如果能够将以上的十四条规律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那么在高考中面对与昼夜长短有关的问题时就可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巧用课堂练习,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机智教学,让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