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水稻施肥现状典型调查及分析评价

时间:2022-05-20 12:26:09

太湖县水稻施肥现状典型调查及分析评价

摘要 对2010年和2011年太湖县水稻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太湖县水稻生产主要肥料种类、施肥方法、施肥量和利用率现状,与2005年太湖县农户水稻施肥现状作了比较。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对该县施肥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太湖县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推广有机肥施用、调整施肥策略、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抓好技术示范和配方肥的推广应用等管理对策,以期为该县的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施肥现状;分析;评价;安徽太湖

中图分类号 S511.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09-02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属于安庆市。该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充足,雨量丰沛,自然资源丰富,农业资源环境良好。从地形上看,有平原、山区和半山区,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可比性。

太湖县是安徽省水稻的主要生产区域,太湖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县总的粮食生产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总产量的90%左右,商品粮占全县商品粮的70%左右。2003年,水稻产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为20万t。究其原因可能与气候环境的恶化、肥料的施用不当、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关。目前,该县的水稻生产存在肥料施用不合理现象,如农民盲目过多地施用化肥而轻施有机肥、氮磷钾肥施用配比不合理、施氮肥量过高等,造成太湖县的水稻产量得不到有效提高,反而限制了该县水稻产业的发展,使当地的水稻生产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加之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化肥价格剧烈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因此笔者对太湖县农户的水稻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太湖县水稻生产主要肥料种类、施肥方法、用量和利用率现状,分析了太湖县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选取太湖县4个有代表性的乡镇,即新仓、江塘、弥陀和晋熙乡(镇),从每个乡(镇)中选择4个村,在每个村选择10个农户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0年9—10月和2011年10—11月,2年调查所选的乡(镇)固定不变。调查内容为水稻种植类型、各类型水稻产量、施用肥料种类、各种肥料的施用量、肥料的施用方法、有机肥的施用情况。所有的调查统一使用制订好的表格,由专业的调查人员对农户进行调查,并详细记录调查结果,分析最终的水稻施肥水平、施肥方法等。

1.2 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对水稻的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以及施用比例、肥料利用率等进行计算,并评价氮、磷、钾肥的施用情况。肥料偏生产力PFP=Y/F,单位为kg/kg,其中,Y为施用某一特定肥料作物的产量,单位为kg/hm2;F为特定肥料纯养分(N、P2O5和K2O)的投入量,单位为kg/hm2。农户施用的化肥由实物量折算为纯养分时,复合肥养分含量按包装袋上标识的含量折算,其他化肥按标准含量折算,有机肥养分含量参考《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提供的数值折算。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1]。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施肥现状调查地点及样本数

调查的4个乡(镇)中,早、晚稻主要分布在新仓、江塘2个地点,4个乡镇均有中稻,属于丘陵单季稻区和平原单季稻区。2010年和2011年水稻样本总数分别为470个和530个。

2.2 水稻施肥种类和养分施用量的现状

太湖县水稻种植中基肥的肥料品种主要为复合肥、尿素和过磷酸钙,其中复合肥占60%左右,追肥的肥料品种主要为尿素和氯化钾,基、追肥都以撒施为主,只有极少数农户施用有机肥和微肥[1]。

2010年和2011年太湖县水稻施肥调查的氮、磷、钾肥平均用量分别为184.35、56.25、67.65 kg/hm2;2年水稻生产中肥料施用量总的情况为早稻平均施氮、磷、钾肥的量分别为纯氮180.3(2010年)和176.1(2011年)kg/hm2,五氧化二磷58.5(2010年)和62.25(2011年)kg/hm2,氧化钾53.7(2010年)和59.4(2011年)kg/hm2;晚稻平均施氮、磷、钾肥的量分别为纯氮184.5(2010年)和185.1(2011年)kg/hm2、五氧化二磷46.95(2010年)和49.05(2011年)kg/hm2,氧化钾70.05(2010年)和88.20(2011年)kg/hm2;中稻平均施氮、磷、钾肥的量分别为纯氮193.65(2010年)和186.60(2011年)kg/hm2、五氧化二磷64.95(2010年)和55.50(2011年)kg/hm2,氧化钾66.00(2010年)和68.85(2011年)kg/hm2;中稻的氮肥施用量略高于早稻和晚稻,早稻和中稻的施磷量明显高于晚稻,但施钾量低于晚稻[2-4]。

2.3 农户水稻施肥量的分布状况

2010年,施氮量超过210 kg/hm2的农户比例以中稻最高,达到38.7%,而2011年仅为26.3%;2年早、晚稻施氮量超过210 kg/hm2的农户比例保持在24.5%~28.9%。施氮量在105~210 kg/hm2的农户比例以2010年晚稻最高,达到67.3%;2年早、晚稻施氮量在该范围内的农户比例保持在60.2%~67.3%。施氮量低于105 kg/hm2的农户比例2年在早、晚、中稻上均在10%左右,以2010年晚稻最低,仅为5.6%。磷肥投入量大于90 kg/hm2的农户比例中稻最高,晚稻最低,2010年和2011年中稻分别达到16.4%和13.5%,晚稻分别为8.5%和5.5%;磷肥投入量在45~90 kg/hm2的农户比例2年由高到低均为中稻、早稻和晚稻;施磷量低于45 kg/hm2的农户比例2年均以晚稻最高,2011年达到68.3%,中稻最低,2011年仅为14.0%。从水稻施钾肥量农户分布看,施钾量超过150 kg/hm2的农户比例在不同年份不同类型水稻上均较低,以2011年晚稻所占比例最高,达到16.5%;施钾量在60~150 kg/hm2的农户比例以中稻最高[5],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48.0%和65.4%。施钾量低于60 kg/hm2的农户比例以早稻最高,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62.4%和53.2%[1]。

2.4 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现状分析

2010年,该县早、晚、中稻产量分别为5 067.0、6 019.5、7 431.0 kg/hm2,2011年分别为5 889.0、6 583.5、7 819.5 kg/hm2, 2010年水稻的产量相比2011年明显要低。试验表明,总体上水稻氮肥偏生产力为29.5~36.0 kg/kg,磷肥偏生产力为50.6~70.5 kg/kg,钾肥偏生产力为52.1~54.1 kg/kg,氮磷钾肥综合偏生产力为17.3~25.1 kg/kg,早、晚稻氮肥偏生产力低于中稻,主要在于早、晚稻氮肥施用量基本持平于中稻,而产量水平明显比中稻低;仅施氮肥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仅施磷钾肥的产量,因此,磷钾对作物产量影响力明显小于氮肥。肥料利用率主要通过试验数据获得,即差减法:利用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就是肥料利用率,总体上水稻氮肥利用率为31.4%~38.6%,磷肥利用率为18.2%~24.3%,钾肥利用率为33.6%~41.5%。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均低将近20个百分点,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除磷肥利用率相对正常外,氮、钾肥利用率均相对有较大空间可提高。随着土壤肥力的由低向高递增,施肥水平的提高,产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水稻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下降,化肥用于中低产田可发挥更大的增产效果。

2.5 太湖县农户水稻施肥评价

太湖县水稻平均施用氮、磷、钾的合理施用量分别为纯氮105~210 kg/hm2、五氧化二磷45~90 kg/hm2、氧化钾60~150 kg/hm2 [1]。太湖县农户水稻施氮量在合理范围内(纯氮105~210 kg/hm2)所占的比例为61.5%(51.5%~67.3%),在过量范围内(大于210 kg/hm2)所占的比例为29.4%(24.5%~38.7%),而施氮量不足(小于105 kg/hm2)的比例仅为9.08%(5.6%~10.3%),可见,该县水稻过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严重;太湖县农户水稻施磷量在合理范围内(45~90 kg/hm2)所占的比例为49.3%(26.2%~72.5%),在过量范围内(大于90 kg/hm2)所占的比例为10.5%(5.5%~13.5%),而施磷量不足(小于45 kg/hm2)的比例为40.2%(14.0%~68.3%),可见,施磷量地区间、季别间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太湖县农户水稻施钾量在合理范围内(60~150 kg/hm2)所占的比例为43.1%(30.4%~65.4%),在过量范围内(大于150 kg/hm2)所占的比例为11.3(7.2%~16.5%),而施钾量不足(小于60 kg/hm2)的比例为45.6%(18.1%~62.4%),可见,水稻上施钾肥不足的现象很普遍。

3 结论与讨论

太湖县水稻施肥现状典型调查结果表明,该县施用有机肥和微肥的农户极少。2004—2005年该县施氮量分别为154.5~181.5、72.5~190.5、184.5~193.5 kg/hm2,五氧化二磷分别为48.0~61.5、31.5~46.5、61.5~73.5 kg/hm2,氧化钾分别为37.5~64.5、49.5~85.5、45.0~72.0 kg/hm2。该县水稻施用氮、磷、钾量总体上略有增加,其中施钾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大;不同年份不同水稻类型氮、磷、钾配比相差较大,总体上磷、钾配比提高,特别是晚稻上磷施用量提高幅度较大。农户调查中农户钾施用量明显不足的现象很普遍,与2004—2005年调查情况相一致[1, 3]。

2005年早、晚稻的单产介于2010年和2011年之间,而中稻的单产高于2010年和2011年。2009年早、晚、中稻的单产介于2010年和2011年之间。表明在相邻年际间水稻生产不仅受到施肥措施限制,而且对不同生长季节的气候因素响应也不一致[3]。

从不同年份水稻施肥量的分布状况分析,2005年太湖县农户调查水稻施氮量低于105 kg/hm2、超过210 kg/hm2和105~210 kg/hm2的农户比例分别为37.8%、31.4%和30.8%,而此次调查中2010年分别为10.3%、28.9%和60.8%,2011年分别为10.2%、24.5%、65.3%,表明氮肥施用量在进一步趋向合理,但在养分配比不平衡的情况下,氮肥过量施用倾向比较严重。2005年水稻施磷量低于45 kg/hm2的农户比例高达77.2%,施钾量低于60 kg/hm2的农户比例高达80.2%。2010年和2011年施磷量为45~90 kg/hm2的农户较多,分别为48.6%和50.3%,相比2005年的15.3%有很大提高。2010年和2011年农户施钾量多集中在60~150 kg/hm2范围内,分别为39.5%和46.8%,相比2005年的14.0%增幅很大;2010年和2011年施钾量大于150 kg/hm2的农户相比2005年也提高了4.5个百分点[3,6]。

太湖县水稻施肥存在很多问题,如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施用比例不合理,有机肥源少;氮肥施用量偏高,追肥次数少且多在分蘖期;部分农户不施用钾肥,并且不注重追

(下转第12页)

(上接第10页)

施钾肥;氮、磷、钾肥施用的比例以及基肥、追肥比例不协调;同一地区内农户之间肥料施用不平衡;肥料利用率较低等[1,7]。

因此,针对调查分析结果,可采用以下几点对策:一是加大管理力度。统一执法,对肥料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配比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三是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施用。尽量鼓励农户多施用有机肥[1],减少化肥使用量。四是调整施肥策略。提倡前氮后移及钾肥分次施用,优化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增加追肥次数,适当增施穂肥和粒肥。五是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严禁地表撒施肥料,提倡氮肥深施,磷、钾肥及微肥全层施。六是抓好技术示范和配方肥的推广应用[3]。七是印发简易操作手册或技术规程。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与使用,提高产量,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8]。

4 参考文献

[1] 韩宝吉,石磊,徐芳森,等.湖北省水稻施肥现状分析及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430-2435.

[2] 同延安,张树兰,梁东丽.陕西省氮肥过量施用现状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1239-1244.

[3] 韩宝吉.湖北省中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4] 张玲敏.河北省施肥现状的评价[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2.

[5] 马立珩,张莹,隋标,等.江苏省水稻过量施肥的影响因素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32(2):48-51.

[6] 包雪梅,张福锁,马文奇,等.陕西省有机肥料施用状况分析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669-1672.

[7] 沈娟,高强.吉林省水稻施肥现状的调查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1,36(2):40-43.

[8] 李振平.浅谈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北京农业,2011(6):50.

上一篇: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清江椪柑主推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