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时间:2022-05-19 11:27:53

浅谈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论文关键词:辽宁省 文化产业竞争力 钻石模型 文化产业生产要素 文化市场需求

论文摘要: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辽宁要建设文化大省,实现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核心问题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以“钻石模型”为基础理论,在其4个基本要素和2个辅助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结合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各个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5个方面提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优化文化产业生产要素;进一步拉动文化市场需求;明晰文化企业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良机;扩大政府政策扶持的范围。

由于国情、文化背景、研究目的的不同,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本文认为,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掌控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占据文化市场而拥有市场和获取利润的能力,是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撑性产业状况及企业战略、政府行为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大力发展辽宁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关于辽宁文化产业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杨旭涛的《实现辽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思考》和《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理论深度。但从整体来看,目前关于辽宁文化产业的研究大都只停留在宏观层面上的描述性研究,没有形成成熟的研究框架,缺少理论支撑,缺乏深度。

本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理论依据,尝试对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

一、钻石模型及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一)钻石模型的理论综述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以钻石模型来分析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波特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形成及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便是以下4个关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这4个关键因素是一个国家产业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来源,被称为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这种分析工具后被广泛延伸至区域竞争力的分析中。

(1)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情况,可分为基本要素(天然拥有或是不用付出太大代价就能获得,如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初级工人等)和高级要素(需经过长期投资和培育才能形成,如高技术人才及其创造力、科技机构和领先学科、现代化的通讯网络等)两类。

(2)需求状况:是指本国(地区)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地区)内市场的大小及性质不但影响生产的规模和效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会刺激本国企业对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和创新。本国(地区)市场要促进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必须细分市场的需求结构,要善于满足老练而挑剔的客户需求,要能够预见需求走向。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是指与该产业相关联的上游产业和互补性产业。支持性产业主要是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机械设备等的上游产业,能为下游产业快速、有效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创造条件。相关产业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可以合作、分享信息,甚至在电脑、设备和应用软件等方面能够互补,形成相关产业在技术、流程、销售、市场或服务上的竞争优势。

(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如何创立、组织、管理公司,以及竞争对手如何。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中,相同产业的公司在目标、策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大相径庭。产业竞争优势就是各种差异条件的最佳组合。

迈克尔·波特认为,除了上述4种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2个重要变量可能对产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机遇和政府。机遇是那些超出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是企业能否借助偶发事件,如技术的重大创新、石油危机、战争等形成和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政府通过资本市场、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是政府政策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以上6因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钻石模型体系”(见图1)。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是动态变化的,是会随着时间发生转换的;影响竞争优势的各个因素也是动态变化的,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使得整个菱形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处于一种动态运作之中。

(二)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辽宁文化产业加快了向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转变,逐步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产业为龙头,新兴、相关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2007年,辽宁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61.5亿元,比2o06年增长20.1%,增长速度高出同期gdp年增长速度5.6个百分点。目前辽宁省文化产业正如火如荼发展,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还有足够的空间。

1.辽宁文化产业的生产要素情况

生产要素条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化产业的基本要素包括博物馆、演出团体及从业人员等自然文化资源;高级要素包括人才、创新能力、资本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辽宁省是红山文化、辽代文化和满清文化的发源地;辽宁省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位居全国前列,并启动了“打造以沈阳故宫为龙头的世界文化遗产品牌、辽博书画品牌、辽河文明研究品牌”3大工程;辽宁省艺术表演团体年演出2万余场,且有话剧《凌河影人》、京剧《血胆玛瑙》等多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有李默然、宋国锋等全国优秀话剧艺术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007年达31万人。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使辽宁文化产业在基础要素上体现的竞争力较强,但从总体来看,辽宁省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遗产都呈静态的竞争优势:文化基础设施质量相对落后,危旧险房比较多,被挤占、挪用、出租的现象普遍存在;文化产业的开放程度比较低,直接流人文化产业的国内外资本资源非常少;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文化人才不足、具有“创意”的文化精品力作不多;体现在高级要素上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实现基本要素向高级要素的升级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2.辽宁文化产业的需求状况

公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持续投资和创新的原动力。需求可以促使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更新,实现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文化产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提升竞争力。公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包括省内需求和省外需求(包括国际需求),目前看来省内需求更为重要。就文化产业来说,人口数量可以影响内需市场规模,而内需市场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辽宁拥有4221万人口,省内各民族经过数千年的民族融合,己经形成了具有共同文化心理、审美趣味、传统价值观的文化,这是辽宁文化产业具有的独特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辽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人民生活将向消费型转变,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文化娱乐消费将会呈加速发展之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最核心的优势要素,但辽宁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文化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创新能力不高,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细分不够,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无法维持现有竞争力,而且辽宁文化产业在塑造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方面明显落后于其竞争对手,使省内文化市场高端消费群体严重流失,成为省外文化产品的忠实消费者。

3.辽宁文化产业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文化产业由一系列产业链条构成,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必须有辅助产业的强有力的支撑,才能产生互惠互利的作用。如何主动利用这些支撑并积极参与其中,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建立在由众多产业组成的产业群基础之上。相关及支撑产业竞争力反映的是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集群,如旅游产业、教育产业、信息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竞争实力。这些相关及支撑产业或者是文化产业的延伸,或者为文化产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因此,提升相关及支撑产业竞争力对提高辽宁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4.辽宁文化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文化企业的竞争力状况直接影响着辽宁省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企业战略包括文化企业的经营战略、治理结构、营销方式等。充分的市场竞争是打造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刺激动因;进一步明确文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完善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条件;具备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文化企业和企业家是推动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提高企业战略的竞争力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目前,辽宁省文化企业战略不明、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竞争市场。以传媒产业为例,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尽管数目庞大,但节目质量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这说明辽宁省文化资源的数量优势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辽宁省文化单位改革已蔚然成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12月21日,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把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一同打包,作为“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成功实现上市,当年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取得预期的良好收益。沈阳、大连、锦州、抚顺市基本完成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辽宁演艺集团、辽宁省民间艺术团、沈阳市杂技团等企业的发展为辽宁省文化企业的改革拓宽了思路。

5.辽宁文化产业的机遇

机遇来源于企业外部,由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成。它能够重塑文化产业结构,也可能成为阻碍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绊脚石。抓住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外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目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五点一线”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背景,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的典型,使我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全方位优势,也为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6.政府对辽宁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

政府并不直接作用于钻石模型,而是通过政策来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或者迫使竞争优势转移,进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政府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适时性以及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等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辽宁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并积极促进辽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2007年以来,辽宁省文化厅积极申报辽宁大剧院、大连大青集团和大连动漫产业基地等7个单位,并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从而使辽宁国家文化产业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积极探索,创建“文化产业园区”这一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以画廊、会展、表演等为开发项目的盘锦文化产业园区已颇具规模;积极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辽宁民问艺术团、辽宁交响乐团、沈阳市艺术学校、大连杂技团、沈阳杂技团等单位先后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国外市场。但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发展迅速,而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和文化艺术业发展速度较慢。就全省范围来看,沈阳、大连文化产业发展较快,而其他地区发展缓慢。

通过以上钻石模型框架下的6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建设“和谐辽宁”这一中心,辽宁省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了省、市、县文化产业发展和管理体系,文化产业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产业化的轨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可否认,辽宁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总体竞争水平不高,距离“大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优化文化产业生产要素

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具有特殊性。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将更多地依托于数字信息技术平台(如互联网),融合多种传统产业(如广播影视、报纸等),促成新一轮的产业融合,使市场主体实现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的转化,进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因此,将文化资源等静态的竞争优势转化为动态的竞争优势,生产要素条件实现由基础要素向高级要素的升级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首要任务。

辽宁省文化产业生产要素优化除了要努力完善融资渠道、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努力提高通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品质和效率外,其关键和重点是实施人力资源工程。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引进省外人才、激活现有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加快培养能适应数字技术环境中多种产业需要的,拥有高、精、尖专门性技术的、有超强创意能力和深厚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文化资本人才、数字艺术软件开发人才和拥有敏锐市场洞察力的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二)进一步拉动文化市场需求

近几年,文化产品市场日益繁荣,但文化产品出现了良莠不齐、精华糟粕并存的现象,大大挫伤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市场需求一般分为质量需求和规模需求。本文认为,对于文化产业来说,质量需求比规模需求更重要。高质量的需求可以使企业达到更高标准,刺激企业不断改进。因此,提高文化消费者的成熟度,培育挑剔型的文化需求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应该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展品牌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进一步细分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通过生产“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来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通过媒体、培训、政治影响以及展会等形式,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传播辽宁省的价值观和偏好,使其在保证省内市场需求充足的前提下,将影响力扩张到其他区域市场。

(三)明晰文化企业战略

企业是文化产业的主体,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企业必须从国情出发,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打造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模仿、不可复制的特性,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包括4个关键环节:创意一加工复制一批量销售一延伸开发。企业应在产业链条的某些环节或环节的某些节点选择目标市场,确定产品或企业定位,构建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是企业、产业、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文化产业的品牌提升,需要通过产品服务的品牌和文化产业的区域品牌来实现。辽宁省应培育一批名牌文化企业,推出一批精品名作,逐步形成以品牌带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品牌实现文化产业的扩张性发展,吸引资本,占领市场。除此之外,要制定长期的打算和战略计划,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不能盲目决策和跟风。

(四)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良机

辽宁省应抓住“五点一线”战略、中部城市群建设、第三产业发展、民营娱乐业发展、重大节庆活动等契机,克服“等、靠、要”思想,寻找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辽宁省应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主体,鼓励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和开发,促进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五)扩大政府政策扶持的范围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对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要继续在投资上给予倾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鼓励向私有企业筹资,引导民资、外资投资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步伐。②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刚刚起步的文化企业采取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新开发的文化产品可以缓征所得税,并允许经济实体在税前从产品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改进费等。③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完善、有序的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④抓紧相关立法工作,以确保文化市场及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健康有序发展,并及时运用法制手段解决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

总之,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是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随着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必将成为辽宁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还应该看到,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大分子超声降解研究进展 下一篇:宁国市农村资金互助社效益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