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索地 12期

时间:2022-05-19 10:52:53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②,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③,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④,必姑辅之⑤;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⑥,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⑦?”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

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自亡⑧。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智伯(?―前453)即荀瑶,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智氏家族领主。于公元前475年成为晋国执政后,欲消灭同列卿位的赵、魏、韩三家并取代晋国。后来魏、韩与赵氏联合反攻智氏,智伯被赵襄子擒杀,智氏就此衰落。 ②重(zhòn):深,此处指欲望深重。厌:满足。 ③相亲:相互团结。 ④将:想要,打算。 ⑤姑:暂时。 ⑥释:放弃。 ⑦质:箭靶,目标。 ⑧自亡:自取灭亡。

【译文】

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给。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宣子说:“没有理由就来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没有理由就来索要土地,邻国肯定恐慌;他的欲望深重,无法得到满足,天下(其他的国家)必定恐惧害怕。您给他土地,智伯必定骄傲而轻敌,邻国必定害怕而相互团结,用团结一致的军队来对抗轻敌的国家,那么智伯的性命就不会长了。《周书》说:‘想要打败他,必须暂时先辅助他;想要夺取他,必须暂时先给予他。’您不如给智伯土地使他骄傲。而且您为什么要放弃借助天下力量来谋取智伯,却独独让我国成为智伯攻击的目标呢?”魏宣子说:“好。”于是就给智伯一个万人的大邑,智伯很高兴。

(智伯)向赵索要土地,赵不给,因此兵围晋阳,韩、魏两族在城外反戈一击,赵氏一族在城内接应,智伯自取灭亡。

【知识链接】

三家分晋,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晋国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末期,国君势力衰落,实权由一些大夫掌控。这些大夫相互攻打、吞并,最后剩下韩、赵、魏、智四家,其中智氏力量最为强大。智伯野心膨胀,常向邻国索地。韩、魏两家出于种种考虑同意割地,赵氏予以拒绝,于是智伯便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围攻赵氏的晋阳城。久攻不下,智伯命人将城旁的晋水改道,企图冲毁晋阳城。城内百姓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赵氏派出谋士与韩、魏两家商议反抗。于是,韩、魏倒戈,三家顺势灭掉智氏。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三家又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

【阅读与思考】

1.智伯本是晋国卿大夫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为什么最终会被韩、赵、魏三家所灭?

2.文中劝谏者任章的智慧体现在何处?

(王安琪 编撰)

上一篇:云雾一叶 9期 下一篇:塔木德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