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成因与危害及防治对策探讨

时间:2022-05-19 09:59:50

摘要:分析了德江县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的现状,阐述了石漠化成因与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石漠化现状;成因;危害;对策;德江县

中图分类号:P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08102

1石漠化现状

石漠化,是指中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岩区所特有,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植被退化、土壤严重侵蚀,导致岩石大面积,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甚至消失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属荒漠化的一种, 即石质荒漠化,简称石化[1]。

德江县地处乌江下游、娄山山系与武陵山系交界处。国土总面积207190hm2,总人口51.8万人。境内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尖锐,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通过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目前全县岩溶土地面积178236.9 hm2,占监测区域总面积的86.1%,其中:石漠化土地44477.5 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1.5%;潜在石漠化42294.1 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0.4%;非石漠化土地91465.3 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4.2%。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9901.2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2.3%; 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27001.7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60.7%; 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7567.6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17.0%;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7 hm2。

2石漠化形成的原因

喀斯特石漠化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的结果。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土地石漠化形成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深度和广度的加强,人类因素越来越成为石漠化发生的主导因子。

(1)抗风蚀能力强的碳酸盐岩出露广泛,成土过程缓慢。德江地层齐全,出露完整,但主要是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寒武系灰岩、泥质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大,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4.01%,具有高抗风蚀性,土壤形成过程缓慢,土层瘠薄且分布不连续。

(2)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导致水土资源容易流失[2],易造成土地荒漠化。例如,在德江喀斯特山区,特别是乌江河谷地区,虽山地面积大,但是地形破碎,山道崎岖陡峭,使得斜坡体上水、土、肥的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

(3)喀斯特山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弱,容易遭到破坏而产生荒漠化。例如,德江喀斯特山区便是一种典型的钙生性环境。其生态环境基本的化学元素组成主要是Mn、Mg、Si等富钙亲石元素,而植被生长所需的营养型元素则相对贫乏,比如,N、P、K等;再加上地层浅薄,地表干旱严重,使得植物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生长缓慢,像喜酸、喜湿、喜肥的植物在这里就很难生长,即使能生长也多为发育不良。出现最多的植被群落当属岩生性植物群落,但其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植被覆盖率低,脆弱性强,恢复力弱,这是德江喀斯特山区石山景观容易出露(石漠化)的重要原因。

(4)人口增长过快,压力大。德江人口密度高达218人/ km2,已超过德江县目前健康的生活水平下的环境承载力,根据农业生态区域法进行估算,德江县约有32万耕地人口承载力,而人口超载率在30%以上。由于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 ,便不惜破坏植被、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以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德江目前的陡坡耕地超过25°的约25700 hm2,折合38万多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4.4%左右,其所占的比例相当于全省各县陡坡耕地比例平均值的3倍,这就是例证),使不少喀斯特山区陷入人口、环境、经济的恶性循环中。

(5)对土地掠夺式经营。德江的总耕地面积约74490.77hm2,旱坡耕地面积约占61.3%,而在旱耕中,主要以高山、泉口、稳坪、桶井、荆角等乡镇的旱坡耕地实施的传统性顺坡耕种为主,很少实行梯土化或等高耕作,加之在作物布局上的不合理性,一是主要种植以玉米为主的单一农作物,不同作物之间很少进行间作、混作、套种;二是误认为玉米、小麦等是高产作物,而豆类作物、绿肥作物等养地作物是低产作物,致使用、养地植物比例失调,导致土壤肥力逐渐下降,作物长势差,植被覆盖度低,使得降雨时的坡面径流量增大,土地荒漠化严重。

3土地荒漠化危害

土地荒漠化,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导致石漠化地区的贫困程度加剧。同时阻碍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健康的发展。

(1)人地矛盾突出。根据遥感观测,乌江流域近年来新增的89%石漠化面积是由陡坡旱耕地发展形成的,石漠化面积的扩大,使得可耕地面积减少,从而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对于35°以上的陡坡耕地德江县约占10453 hm2左右,由于土地荒漠化或半荒漠化,基本上已失去其利用价值,相当于全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0232hm2,折合人均0.35亩地,使人地矛盾逐渐加剧。

(2)人畜饮水的困难程度增强。石漠化地区地表土层浅薄,储水的表层土壤植被系统的保水功能大大降低,地表溪河水系径流量减少,加长了季节性干枯时间,致使地表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严重贫乏,植被生长困难。尽管德江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的渴望工程使得相当一部分的人畜饮水问题得到解决,但德江大部分石漠化地区仍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畜饮水问题的困扰。目前全县约20个乡镇156个村寨87180个人成为引水困难户。

(3)生态环境退化、旱涝灾害频发[3]。石漠化地区林少土薄,因土壤地表的生态系统脆弱性强,大大降低了土壤植被的存储功能,致使这类地区一遇中到大雨,地表径流便极易在低洼处堵塞起来,造成暂时局域性涝灾;而几天不下雨便可能形成干旱,所以石漠化地区有“十天不雨即干旱,一场大雨又成灾”之说。

(4)土地产能下降、经济发展缓慢。德江年泥沙流失量约714万t,近90%来自坡耕地泥沙,相当于全县坡耕地厚度每年变薄1.06cm,土地贫瘠度增强,产能大幅下降,呈现“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窘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失调、贫困程度日趋加大。

4防治对策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顶级形式。针对德江县不同喀斯特区域内自然环境背景及其石漠化生态环境缺水、缺土、缺林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过程,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以蓄水、保土、造林、种草为中心,综合应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等措施,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地开展石漠化综合防治。

(1)加强领导和协调。石漠化综合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林、牧、水利等多个职能部门。因此须成立县石漠化综合防治办公室,负责项目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和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增强石漠化监测程度。根据《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实施细则》的相关技术要求,在全县范围内,选择78个石漠化GPS定位特征点,并进行认真的调研,填写表格,自制图形,建立档案管理,及时监测,对岩溶区石漠化的演变进程实行密切的动态监测。

(3)强化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对于德江县喀斯特潜在石漠化地区的森林资源、地表植被应开展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阻止或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让大自然得以休养生息,依靠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使植被尽快恢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加大对森林的乱砍滥伐的严查惩罚力度,使森林资源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4)增强喀斯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林业部门应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加大喀斯特地区的绿化程度,充分发挥森林系统的生态效益,有效地防止石漠化。

(5)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加剧。因此,加大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单位面积耕地产量和耕地安全性能是防治石漠化的关键措施。工程主要内容为:坡改梯工程,包括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蓄水配套工程;中低产田良工程,包括沃土及旱地改水田等工程。

(6)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防治石漠化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水,二是土。土是基础,水是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坚持农业用水,加强农田灌溉和饮用水工程建设是解决喀斯特地区“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喀斯特水资源,是一个核心的工程措施。德江县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主要内容为喀斯特地下水开发利用;喀斯特洼地、谷地防洪排涝工程;喀斯特地表水储蓄、节水灌溉工程。

(7)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德江县缺乏矿物能源,又因经济贫困,95%以上的农户主要依靠薪柴作为主要能源,这是石漠化快速扩张的主要成因之一。由于广大农村地区过度樵取薪柴,能源使用效率低。据测算,当地每户人家每年要烧掉7m3木材,在森林资源消耗总量中,农民烧柴占85%以上。因此,要搞好德江县石漠化的防治,改善整个生态环境,搞好农村能源建设(主要是沼气建设)成为重点任务之一。

(8)生态移民工程。德江县部分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土壤和水资源极度匮乏,自然生态环境相当恶劣,人口迁移可有效地降低区域生态承载力,是使搬迁人口在短时间内摆脱贫困、改善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生态移民工程是德江县综合治理石漠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参考文献:

[1]张竹如,李燕,王林均,等.贵州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初步研究[J].中国岩溶,2001,20(4).

[2]李彬.西南岩溶匹石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4):1~4.

[3]李松,熊康宁,王英,等.关于石漠化科学内涵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09(02).

[4]李森,董玉祥,王金华.土地石漠化概念与分级问题再探讨[J].中国岩溶,2007(4).

上一篇:河南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下一篇: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抚育关键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