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归责原则

时间:2022-05-19 07:58:31

论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归责原则

摘 要:侵犯知识产权的归责原则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核心问题。关于侵害知识产权的赔偿责任的归责问题,主要有三种学说: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说、混合说。在认定上,普遍采用的原则是二元归责原则,在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补充适用其他归责原则。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归责原则;过错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50-01

0 前言

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是指,擅自行使知识产权人所享有的排他性权利,或给权利人的其他利益造成损害的不法行为。侵犯知识产权的归责原则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核心问题。

1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1.1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概述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一般的侵权行为有着相同的法律性质及一定程度上相似的法律后果。但是,由于侵害对象的不同,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又有其独有的特点。由于目前,对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标准。在一个国家被认定为是侵权的行为,在另外一个国家有可能是合法的行为。

在我国,大部分通说认为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是指,擅自行使知识产权人所享有的排他性权利,或给权利人的其他利益造成损害的不法行为。其特点表现为:

(1)侵害行为表现的特殊性。

侵害财产的行为,往往表现为对有形财产的占有、使用、妨碍或损害。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形的,这就决定了对客体侵害行为的特殊性。它往往表现为剽窃、修改和假冒,其侵害的对象是作者、创作者或传播者的思想内容或思想表现形式,与客体所依附的物化载体无关。

(2)侵害行为手段的技术性。

由于知识产品含有相当程度的技术含量,使侵害知识产权行为人必须凭借相应的技术手段才能实施侵权行为,因而较一般的财产侵权,更具有技术性和隐蔽性。

(3)侵害范围的广泛性。

普遍存在的侵害行为主要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个体侵权行为的普及化。二是高科技侵权行为国际化。

(4)侵权行为类型复杂化。

①按照侵权人的行为方式及其在侵权中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

②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可分为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

③根据侵权行为主体的数量进行划分,可分为单方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

1.2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

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一般认为包括对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反不正当竞争权等智力成果权的侵害行为。知识产权法相对于民法来讲,属于特殊法。民法概括性的规定了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或条件,知识产权则更加具体规定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2 侵犯知识产权的归责原则

侵权的归责原则在侵权法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认定侵权行为的基本原则,也是指导侵权损害赔偿原则的基本规则。归责原则决定着侵权行为的分类、责任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等,是在处理侵权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侵犯知识产权的归责原则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核心问题。关于侵害知识产权的赔偿责任的归责问题,主要有三种学说: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说、混合说。理论中之所以出现如此悬殊的观点的根本在于:立法中混淆了知识产权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的请求权的不同。

2.1 过错责任说

过错责任说是我国在司法实践中使用的一种归责方法。该说认为,知识产权侵权为一般侵权行为,在我国民事基本法及知识产权部门法没有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应坚持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就应坚持过错责任原则。

2.2 无过错说

一般说来,在知识产权的侵权构成上,使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即无论侵权人是否知道他人的权利,也无论侵权人是否知道他人的权利,也无论他在侵权是是否具有主观的故意或过失,只要发生了侵权的事实,就可以认定为侵权。

2.3 混合说

此说主张对于不同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应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即对直接侵权行为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间接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此说的依据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确认是否构成知识产权侵权并要求侵权人停止有关侵权活动时,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确定是否赔偿被侵权人或确定赔偿额度时,适用过错责任。

3 我国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归责原则

虽然我国知识产权学术界对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存在很大的分歧,但是在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非常成功。在我国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这三个知识产权法,实际上采取的归责原则,是在各自侵权行为的判断上,采用的是过错推定原则;在对侵权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损害赔偿上,则采取的是过错原则。

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我国民法据此确立了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导、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补充的侵权归责任原则。同时,据第118条规定,确立了知识产权法是民法的特别法地位。在我国,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普遍采用的归责原则,是二元归责原则,在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补充适用其他归责原则。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52条规定:“复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证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权的,复制品的发行者或者电影作品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复制品的出租者不能证明其发行、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63条第2款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TRIPS协议第45条规定:“涉及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及私法救济诸多问题,对各缔约方相关国内立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TRIPS协议第45条的标题是损害赔偿,该条第1款明确规定了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是“已知或有充分理由应知”,即主观过错,也就是说,知识产权的侵权损害赔偿以侵权人有过错为归责原则,这一条款肯定了过错责任原则是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建平主编.民法学(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郑成思.TRIPS协议逐条讲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论我国商业秘密的保护 下一篇:论文化产品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