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保险公司如何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发展保障型产品

时间:2022-05-19 04:15:54

刍议保险公司如何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发展保障型产品

【摘 要】当前,以健康、意外、养老保险为代表的保障型产品成为第一保险需求,传统的发展保障型产品经营模式面临转型。如何重点发展发挥保障性保险产品的功能,是各保险公司在现阶段的任务。

【关键词】保险公司;经营模式;保障型产品

2009年,中国保监会就连续下发了《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强调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坚持重点发展满足消费者保障需求的业务。据某险企年报显示,新单标准保费收入前五名的产品均为重疾、意外伤害等纯保障型产品。保障性产品需求明显增强,保障功能占据保险需求首位。在1000户被调查居民中,更多的人开始担心自身风险保障问题,其中,52.4%的人担心家庭出现重大疾病风险,43.8%的人担心意外事故风险,20.7%的人担心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下降风险;57.2%的被调查居民表示,未来三年计划在养老、医疗、意外保障方面购买保险,只有27.1%的人希望通过保险实现投资理财。保障性是保险业的基本属性,国内保险公司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保持保险的本质,使我国保险业要做到具有生命力。目前,保险公司如何转变传统模式,发展保障型产品,实现保险业的稳定生存和发展,是摆在保险业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传统经营模式下的保障型产品发展不足原因

1.保险公司追求保费增长,追求短期利益,忽略保障型产品市场长期发展的空间。我国保险业发展起步较晚,国民保险意识薄弱。保险业没有注重培育保险文化和百姓的风险管理意识,而是盲目地迎合其投资需求以追求高保费收入。投资型保险产品受青睐也与我国投资环境有关。教育、医疗、住房支出占居民总支出的比重不断扩大,在抑制了百姓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使百姓无暇顾及人身意外等小概率事件,而通过投资来增加收入成为其迫切需要。

2.保险产品种类繁多,各家公司为了冲击保费规模,纷纷将理财型产品作为发展重点,单纯的保障型产品推广力度较小,或者只能作为附加险购买。在同样的保障额度下,理财型产品占用的保费远远超过保障型产品,一些返还型产品的风险保费事实上来源于客户保费产生的利息。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客户而言,他们购买保险寻求的主要是风险保障,而非资金的保值增值,这种不区分客户群统一推销或搭售理财型产品的做法,变相占用了客户有限的资金,抑制了客户的保障需求,将越来越难以得到认同。

3.靠营销开拓市场,销售人员为了吸引客户,往往夸大产品的某项功能,埋下了纠纷隐患。没有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开发出满足不同客户多种需求的产品。

4.传统保障型产品的设计思路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导致客户投保初期现金价值积累非常有限,中途退保可能面临较大损失,严重削弱了保障型产品的流动性。资金收益不理想,保障又不充分,客户要求退保,返还的现金价值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引发纠纷和投诉。

5.传统保障型产品渠道发展上,将保障型产品作为重点。与理财型产品相比,保障型产品由于件均保费低,保费规模小,件均佣金也不高,销售人员花费同样的成本却只能赚取更少的佣金,难以调动销售队伍的积极性,因此不被作为销售重点。

二、关于发展保障型产品的设想

1.增强保险保障功能。制定保障型产品的鼓励政策,积极发展保障型保险产品,推动保障型产品发展。保监会将修订新型产品准入标准,引导公司在产品设计中更加注重产品保障功能。保险公司在发展投资型业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展保险的保障型产品,这是保险的主业。扩大保障型产品的规模,逐步适当地调整业务结构,使保障型产品得到充分发展,使保险业务在结构上呈现一个平衡、稳健的态势。

2.监管政策方面,除通过一般性文件给予指导外,建议细化对保障型业务的优惠政策:一是在监管费收取上,予以适当的减免或返还;二是加强监控,将保障型业务发展情况纳入分类监管指标,对于保障型业务经营较好的公司在机构人员审批、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和扶持;三是鼓励创新,支持保险公司进入与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相关的产业,形成与保险业务的有机协同。

3.调整结构,大力发展保障型业务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开发更多内含价值较高的保障型产品和期交产品,注重发展长期型业务,保障型保险产品增长稳定。调整投资型业务的资本要求,推动保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可以预见,2009年保险业将继续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抓住发展保障型业务、服务民生这条主线,在调整转变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4.保险公司能够以保障功能为核心,发挥自己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统筹运用保险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大力发展保障型业务,在做精做细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抓住保险业发展战略机遇期,在养老保险、大病保险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争取推出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型产品。在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力争推进行业形象重塑进程。

5.建立管理式医疗机制,传统保障型产品为客户提供医疗费用保障,体现经济补偿功能;重视客户健康维护,有利于促进客户整体健康水平提升;强化医疗费用管控,促进医疗行为规范,甚至介入健康产业,体现了社会管理功能;通过服务型产品的配套推出,快速形成资金和客户积累,提高对医疗机构的议价和管控能力。

6.为客户提供医疗、养老等高附加值的保障服务,推出服务型或服务保障一体型产品,也将迅速扩大保费规模,提高件均佣金水平。够借助保障型产品开拓银行低柜,一是能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能够增强保险公司对银行的话语权,有利于银保业务的和谐发展。团体业务上,虽然现有团险产品有相当部分为意外险、短期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但由于产品趋同,价格比拼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保险公司的制胜法宝。

7.开发保险业务落后地区,随着市场主体在少数大中城市的增多,在部分业务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中不乏对价格的竞争和对人才的竞争,提高了营销成本,削弱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而目前对于较为落后的小城市和农村市场却少人问津,这些地区居民收入较低,投资意识也较为淡薄,更适合以保障型产品为切入点,进行宣传和业务推广。实施转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开门引客”,发现并满足日益多元化保险保障需求,切实提高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加强创新力度加快创新步伐,多措并举才能早日走出增长的泥淖。

8.建议完善和加强养老、健康保险税收优惠:一是完善企业补充养老和医疗保险税收优惠政策,适当提高税前列支比例,出台实施细则,统一各地执行尺度;二是除对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免征营业税外,对保障型产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坚持以客户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打造符合销售特性的高保障产品,加大保障类产品的拓展力度,要打破以往的低层次的分销模式,创新业务销售模式,强化客户服务和作业品质管理,提供与渠道地位相匹配的资源配置和后台服务支持,提升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

9.完善个人人制度;加强对主管人员的培训,通过培养主管人员来推动队伍成长;加强产品研发团队,产品设计更注重保障功能;构建业务支撑系统;客服团队等多个方面,不断加强对个险渠道的建设,确保产品新业务价值持续提升和改善。

10.从保险营销的角度,只要能够充分发掘传统保障保险的优势,针对不同的风险群体安排有针对性的保障产品或产品组合,那么即使在当前并不客观的经济形势下,强调保障功能是保险产品的基本功能的好时机。如果保险公司能够通过大力推进保障型保险产品的销售,使投保人及保险人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功能,那么对未来中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李俊.关于发展寿险保障型产品的一些思考[N].中国保险报,2012(11).

[2]刘扬希.我国保障型保险产品发展建议[N].中国保险报,2011(3).

[3]吴定富.当前要积极发展保障型保险产品[OL].新华网,2008(12).

[4]保监会要求着力发展保障型产品[OL].中保网·中国保险报,2008(7).

上一篇:谁是专家 第10期 下一篇:LIS自助打印在优化门诊服务流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