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震遗址 传承东汽精神

时间:2022-05-19 03:15:24

保护地震遗址 传承东汽精神

三线建设是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一项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决策,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三线建设重点布局企业,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原东方汽轮机厂,以下简称东汽)经历了三线建设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东汽汉旺老厂区既见证了三线建设的发展和衍变,又见证了那场给东汽汉旺基地带来灭顶之灾的“5.12”大地震,从而变成了一座三线工业地震遗址。东汽人多年形成的宝贵的东汽精神,也成为三线精神和三线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着巨大的精神激励和文化引领作用。东汽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一个缩影,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保护和利用东汽汉旺三线工业地震遗址有着积极而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东汽在汉旺时期的建设与发展,对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1966年东汽建厂到2008年“5.12”大地震,东汽在汉旺建设与发展40多年,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对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东汽的创建可以看出,三线建设对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已建成上海和哈尔滨两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但是,这两个城市都处在东部一线,须在三线后方建立一个新的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以备国防和国家经济命脉安全。因此,由哈尔滨三大发电设备主机厂(哈电、哈汽、哈锅)在西南三线包建一个新的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并按照“散、山、蔽”的原则,由哈汽在四川省绵竹县汉旺镇沿山地带包建一个新的汽轮机厂。1966年,东方汽轮机厂在汉旺山地动工兴建,东汽也由此而诞生。

三线建设时期,正值“”爆发,三线企业由于地处内陆偏远山区,远离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受到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从而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搞建设。特别是在“”初期,哈汽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全部被打乱,企业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而东汽极力排除各种干扰,组织干部职工边基建、边生产,于1971年国庆前夕,在基建任务仅完成60%的情况下生产出第一台7.5万千瓦汽轮机,并于1974年正式竣工投产。

由此可见,三线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东汽的发展可以看出,三线建设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线建设在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东西部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强化了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工业的基础,使东西部地区的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平衡,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东汽所在的德阳市为例,其经济基础一直以农业为主,属于典型的农业经济城市。三线建设铺开以后,随着二重、东电、东汽等三线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德阳地区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并由此带动了德阳地区的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德阳以二重、东电、东汽为依托,提出了工业立市和极力将德阳打造成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截至2008年地震前,德阳市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四川省地级市第三位、四川省地级市财政收入第二位。而二重、东电、东汽的发展也带动了德阳地区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蓬勃兴起。目前,德阳市有各类机械加工制造企业500余家,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在为二重、东电、东汽做外扩,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东汽老厂区所在的汉旺镇,也因为东汽的发展,从震前一个落后闭塞的山区小镇一跃成为中国经济百强乡镇。

由此可见,三线建设对国民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东汽精神的形成可以看出,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三线建设那段特殊的年代和岁月里,几百万建设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远离城市和亲人,奔赴荒山野岭、戈壁沙漠,战严寒、斗酷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他们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为共和国国防事业和经济建设建立了伟大的功绩,矗立了不朽的丰碑。三线建设者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不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升华,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在这之中,东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淀,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爆l出来的东汽精神,则是对三线精神的最好诠释。

三线建设时期

三线建设时期,三线企业一直默默地在大后方为国家做贡献。建厂之初,作为哈汽、上汽的“后备队”,东汽的目标一直定在年产60万千瓦的水平。然而,东汽并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东汽就开始着手30万千瓦汽轮机的自主研制,经过“十年磨一剑”,终于在1983年研制成功,使东汽一跃成为国内主要汽轮机生产制造商。

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之初,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东汽和其他三线企业一样,受到过震荡和冲击,遇到过彷徨和痛苦,经历了市场的洗礼。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计划急剧减少,东汽积极“找米下锅”,提出了“做行商、吃杂粮、创名牌、争大上”的口号,四处揽活,利润虽然微薄,但毕竟维持了企业的运转,保证了没有亏损。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三线企业纷纷开始转型升级。东汽抓住机遇,陆续向日立、三菱、阿尔斯通、通用电气等国际企业引进了60万、100万千瓦汽轮机、重型燃机、核电、风电等多种发电设备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逐步国产化和批量制造。通过多年的埋头苦干,到2008年地震前,东汽已占据了国内热电市场32%的份额,与上汽、哈汽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改革开放新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正式确立,国家对三线企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三线脱险调整政策,逐步将建在山里的企业搬迁转移,而像东汽这种规模大、困难多、暂时无法搬迁转移的三线企业,国家也给予了就地脱险改造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极大地支持了东汽在三线艰苦地区的脱险改造与建设发展。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东汽成为损失最惨重的三线企业,但是东汽用三线增值税退税建起来的质量计量大楼、东汽小学、职工医院、新厂房、职工新住宅、文体活动中心等却没有倒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东汽重建保存了有生力量。

经过50年的发展,从三线建设走过来的东汽继承和发扬了三线企业的优良传统,不仅实现了企业的做大做强,而且形成了得到党中央肯定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成为三线建设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忘初心、缅怀三线建设,继往开来、打造三线遗址

“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使东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和损失,也使几代东汽人经过40余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美好家园毁于一旦,东汽汉旺基地沦为一片废墟。然而,在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东汽精神的激励和指引下,东汽人发挥三线人特有的品质,仅用一年零九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重建任务,在德阳市区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基地,创造了让人惊叹的“东汽速度”,兑现了“还社会一个新东汽”的庄严承诺。

东汽人不忘初心,始终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汉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和怀念,因为那里是东汽创业发展的源泉和基石,那里凝结着东汽人的三线情怀,那里是东汽人的故乡,那里还埋葬着因地震而遇难的东汽同胞……

为此,自地震以来,东汽始终把汉旺三线地震遗址建设纳入企业总体规划,积极保护遗址区域,并为此专门设立汉旺办公室,对厂区和家属区遗址实施有效管理,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恢复性建设。

因地制宜,将东汽人的“汉旺情结”融入遗址建设

汉旺是东汽人的故里,是东汽建设发展的起点和发祥地,那里留下了几代东汽人拼搏的印记,浸染了无数东汽儿女的心血和汗水,积淀了东汽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财富,也凝结了东汽人深厚的“汉旺情结”和“不能忘却的记忆”。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东汽精神,缅怀历史、感恩思源、展望前程、继往开来,激励新一代东汽人不断奋进,东汽在汉旺厂区废墟上建起了“东汽精神”雕塑(宣誓台)、感恩墙、东汽厂史教育室、“丁一小道”等富有特色的东汽文化纪念地,并与原主机一分厂、叶片分厂等厂房废墟一道,构成了东汽汉旺厂区工业地震遗址,供全体东汽人及来访者凭吊、参观,赋予精神的寄托。

2012年,东汽汉旺三线工业地震遗址被纳入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国家唯一的工业地震遗址,也是展现央企责任、弘扬三线精神、昭示中国力量的文化载体,当代东汽人有责任、有义务把三线精神传承下去,激励东汽向前进。

政企合作,共同保护地震遗址文化

汉旺地震遗址不仅包括东汽汉旺厂区和家属区遗址,还包括原汉旺场镇等一大片地震遗址区域,这些区域与东汽汉旺厂区和家属区地震遗址连成一片,是汉旺地震z址的主体。所以,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汉旺与东汽来讲,汉旺是东汽的汉旺,东汽是汉旺的东汽,东汽与汉旺血浓于水、不可分割。

作为汶川特大地震受损最严重的三线企业,东汽汉旺厂区是大地震造成重大破坏的典型地点,而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工业遗产和地震遗址双重价值。因此,为加强“双遗”保护,促进企业和地方发展,按照《“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及地震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由绵竹市牵头组织和建设、东汽参与的汉旺地震工业遗址公园项目也在地震后不久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地震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生态修复展览馆和灾害普及教育中心、科研中心等多项内容构成,具有历史、科技、经济和审美等工业遗产的价值。遗址公园总面积为1.72平方公里,包括东汽汉旺厂区和家属区遗址、汉旺钟楼、汉旺场镇部分遗址等区域。遗址公园还将成为国际性减灾救援训练基地和全民地震科普教育中心,让游客参与到体验式的救灾训练中,提高减灾救灾意识。

近年来,遗址公园着力加强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美化景区环境,增添功能设施,提升景区配套服务水平。东汽还特地安排工作人员对景区讲解员进行专业培训,带他们了解和感受东汽汉旺三线建设的艰辛历程,着力提升他们的专业性和讲解水平。截至2015年,遗址公园已接待海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这对提升人们对东汽汉旺三线工业地震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创新三线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除了加强自身建设和政企合作,东汽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创新三线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2014年初,成都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来东汽汉旺地震遗址参观考察,无意间发现了一台已报废多年的5吨龙门露天吊车。樊建川当即向东汽提出请求,能否将这台龙门吊捐赠给建川博物馆,他计划将这台龙门吊粉刷一新后安置在博物馆入口处向世人展示,并作为博物馆的永久大门予以保存。樊建川的这一请求当即得到东汽的答应和支持,东汽也打算把这次捐赠作为创新三线遗址(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一次机会。经过双方的密切配合,在“5.12”六周年来临之际,这台跨度19米、起身高度9.5米的龙门吊获得了新生,它被刷成艳丽的中国红并命名为“红色龙门”,镇守在博物馆的入口处。双方还为此举行了隆重的落成仪式。

这台龙门吊既见证了东汽在三线建设历程中的不平凡岁月,又见证了东汽人在大灾面前集中展示的东汽精神;既见证了震后新东汽凤凰涅、浴火重生的奋进历程,也见证了国家和社会驰援灾区的无疆大爱。把这台凝聚精神、见证历史的龙门吊捐赠给博物馆,能够让更多的人共同回顾三线建设和抗震救灾这段历史、共同感受国家的力量;能将东汽精神和爱国情怀带给前来参观的游客,让世人不忘历史、铭记感恩、砥砺前行。同时,捐赠活动也创新了三线遗址(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继续保护和建设好东汽汉旺三线地震工业遗址,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

东汽作为三线企业,不仅要在东汽新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要继续保护和建设好东汽汉旺三线地震工业遗址,这也是展现央企责任、弘扬三线精神、昭示中国力量的文化载体,当代东汽人有责任、有义务把三线精神传承下去,激励东汽开启发展的新征程。

艰苦创业的三线人精神是激励东汽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东汽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东汽精神,在抗震救灾中进一步发扬光大为得到党中央肯定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成为三线建设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原国务院“三线办”主任王春才多次调访东汽和东汽汉旺三线地震工业遗址,高度评价“东汽精神就是三线精神”,这是对东汽人莫大的褒扬与激励。当前,重装制造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在艰苦创业的东汽三线精神激励下,东汽人一定会攻坚克难、渡过难关,实现企业新的跨越。

改革创新的三线人品质是激励东汽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

如今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三线企业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东汽必须传承东汽汉旺三线地震工业遗址的历史精神财富,牢牢把握机遇,通过改革改制、管理提升和精益制造,促进质量提高和技术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立志报国的三线人情怀是激励东汽承载使命的坚强基石。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立志报国始终是三线人的夙愿。作为三线建设成长起来的东汽,这种夙愿和力量已融入东汽人的血脉,成为东汽人立志报国、不辱使命的坚强信念。

回顾历史,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对增强我国的国防和军事实力,强化国家工业基础,调整平衡内陆地区工业布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着眼当前,我们仍然存在仅依靠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阻碍,如:老基地资产的盘活利用、重建后资金占用包袱重、国产化政策需进一步加强等。当然,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三线企业为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重要的保障。

展望未来,从三线建设中一路走来的三线企业必将牢记老一辈建设者的谆谆嘱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创业者的优良传统,积极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壮大,把三线精神代代传下去!

(作者:王超系原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彭嘉系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波系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

上一篇:探讨韦伯的音乐剧世界 下一篇:优秀文化促进新兴建设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