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与“食客”

时间:2022-05-19 02:05:01

新闻编辑工作就好比一个大厨,将前方记者拍摄回来的各种“食材”精心制作之后,然后把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视觉盛宴呈献给食客――观众。要让食客满意,首先就要研究研究他们的“口味”。民生新闻节目大多展现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其语言鲜活、现场感强,相较于传统的时政新闻有着“口味重”“快餐化”的特点,但随着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升级,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众口难调,这对于画面编辑工作自然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循常规 长镜头也“给力”

在民生新闻中,现场感是观众追求的第一效果。按传统的画面编辑手法,固定镜头组接是电视新闻节目中展现信息量最大的一种方式,但在民生新闻节目中,这种常规有时候反而需要被打破,可以大胆使用信息紧凑和真实、感人的长镜头。

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现场》播出的《第一现场:激烈龙凤斗》在网络引发大量转载,这条不到两分钟的稿件中时长超过15秒的长镜头接连用了三个。由于市民点评的现场声十分精彩,加上后期添加的音乐,长镜头的使用将画面中一条大花蛇与一只红嘴蓝鹊激烈厮斗的现场展现得淋漓尽致。反过来想,如果这时使用的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这样的画面组接手法,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因此,画面内主体如果是运动的固定镜头,现场声采集贴切生动,这时画面编辑就应该截取精彩而完整的动作过程,该长的一定要长,切忌拦腰截断。

交替剪辑画面节奏更“抓人”

除了长镜头的运用,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借鉴电影中经常使用的场景切换手法,让画面的节奏与稿件的节目一致,也是一个技巧。

《江西:2011体育专业考试开考》表现的是体育考试的场景,跑步、跳远、撑杆跳高各项运动都有,画面的完整和节奏就显得特别重要。比如撑杆跳高,从考生持杆起步――踏板腾空――飞越标杆――着地起身,编辑画面如果做不到完整流畅,就会给观众带来“错乱”的感觉。另外,新闻要突出体育考试的强烈动感和紧张氛围,就要用较短的镜头,考生面部紧张的特写画面和备考的姿势交替剪辑,加上不断变化的考试内容的组接,让整条新闻产生富有节奏感的视觉感受,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编辑重大突发性事件的节目时,因为需要营造紧张的气氛,画面剪辑节奏感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隧道火情考验高速公路应急能力》反映的是一次抢救火情的演习情况,在编辑这条稿件时,编辑一开始就将一组小车起火,浓烟弥漫隧道,高速堵车,消防、高速路政紧急救援的镜头交替编辑,一下就把大家的心揪了起来。

巧用字幕 枯燥数据“你懂的”

随着经济类、消费类话题在民生新闻节目中比重的增大,一些数据信息成为稿件中重要的内容。这时就应该充分运用字幕。

在《关注央行加息》一组稿件中,大量的加息数据需要让观众看清楚,这样观众才会明白加息给自己的储蓄、房贷带来的变化。但是,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简练、易懂,能用一句话字幕表达清楚的,就不要用两句字幕,能用几个数字表达清楚的,就不要用一句话的字幕。有些电视字幕为了快速制作,忽略了字幕,只是把文稿整版打上屏幕,没有筛选出需要强调的数字和关键词,反而给观众形成了新的视觉疲劳,降低了字幕的收看量和提示意义。

此外,字幕信息应结合节目的整体包装,结合三维动画、在线包装、双视窗、图表、动画、动漫进行整体运用,以此增强新闻节目的可看性,使经济类、消费类稿件更简明、通俗。

跑赢时间线 “一快遮百丑”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新闻必须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否则新闻就会变成旧闻。如果遭遇突发新闻,更要在第一时间让观众知道新闻事件的经过,除了卫星直播、3G直播等手段,提高单条稿件的生产、编辑的速度无疑成为抢占新闻“第一落点”的基本要求。

目前,一些电视频道仍然保留了部分线性对边编辑系统,非常实用。尽管与非线性编辑系统相比,对边编辑系统在节目效果的实现方面有着不可弥补的缺陷,但由于省去了素材上载、生成的时间,新闻节目的编辑时间大大节省了。如果是出镜记者的“全现场”报道,编辑接到稿件和素材后,不到十分钟,一条新闻稿就可以“新鲜出炉”,送上直播线,满足观众对最新资讯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对画面编辑的审美要求让位于新闻到达收视终端的速度。

(作者单位:江西电视台)

上一篇:全媒体语态下的媒体竞合 下一篇:地方台电视节目采制理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