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公益性岗位现状浅析

时间:2022-05-19 09:37:43

大兴安岭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公益性岗位现状浅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就业工作的不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事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就业政策的载体,是直接面向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窗口。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做为国家就业政策的直接落实者和执行者,在促进城乡就业、建立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基层平台工作队伍建设与发展不适应的问题日渐显现,基层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人手短缺、工作经费“缺位”、工作任务繁重、工资待遇偏低等现实问题,导致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人员流动频繁,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与日益发展的现代公共就业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基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瓶颈。

一、大兴安岭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现状

根据《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黑人保发[2010]73号])文件要求,我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已基本实现了乡镇就业和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全覆盖,并全面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明确了基层平台场地面积、功能、数量等建设标准和办公设备配备标准,并按照统一基础台账、统一服务内容、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标准,即“五统一”的工作要求,明确了劳动保障工作的11项职责,以及人员配备的标准等。目前,大兴安岭地区所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183个,其中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43个(街道6个,乡镇37个),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140个(社区60个,行政村80个),共有劳动保障工作人员455人,其中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375人,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80人。

二、大兴安岭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1、机构建设不平衡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挥职能作的基础,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线窗口,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加强和完善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工作的相关要求,我区在积极推进基层劳动就业保障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投入资金有限,还不能达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全面标准化,有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服务场所面积狭小,设备配备不全,人员配置不足,制度建设缺乏,开展业务不全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基层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当集中办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医疗保险缴费等时限要求高的工作时,服务对象短时、大量集中办理业务,受办公环境及条件的限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受到严重影响,无法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经常导致群众产生不满的情绪,影响到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2、管理体制不顺

基层劳动保障实行的是双重管理,工作人员归街道办事处管理,业务受上级劳动保障部门领导。这种双重管理模式,使人社部门缺乏对基层机构人员统筹调配使用的权限,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被随意调用或安排从事非本职业务,被分配民政、计生、防火等其他业务工作。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精力容易分散,疲于应对,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任务的完成带来不利影响。

3、协理员队伍不稳定

劳动保障协理员终日奋战在劳动保障工作的第一线,是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区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全部为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由于没有编制、工资待遇低、工作任务繁重、人员流失严重,劳动保障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强,工作人员的变动频繁导致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差。

4、人手不足

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是就业创业工作的基石。基层工作不扎实、不细致、必将导致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就业困难群众诉求无门。近年来,随着人社工作的权力下放,职能延伸,关口前移,服务扩面,基层服务工作的前沿窗口作用越来越大。劳动保障协理员承担着就业失业统计及动态管理、就业失业登记及《就业创业证》发放、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及就业援助、就业信息收集、就业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发放、职业介职、医疗保险、劳动监察等多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虽然我区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已配置工作人员2-4名,但与实际工作需要与工作量严重不匹配。人手不足,无法充分开展劳动保障工作,许多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反映工作压力很大。

5、工资待遇低。

目前,我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工资由两部分组成,工资+补贴。工资部分应由用人单位支付,因地方财政困难,没有资金,因而单位部分的工资为0。补贴由就业专项资金支付。包括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工资补贴标准为1500元,扣除个人缴费部分,协理员实际领取工资不足1300元,只比最低工资标准1020元略高一点。劳动保障协理员大多抱怨,给待遇时是公益岗,干活时就是正式工。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了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议

1、强化制度建设

提升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基层服务平台如果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到位,就不可能满足现代社会人民群众的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为此,我们在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实体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健全制度不断提升基层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一是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制度,统一工作制度,业务流程、服务标准。二是建立窗口服务效能和投诉处理制度。用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来促进劳动保障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加强业务政策学习制度。

2、提高协理员劳动保障水平

首先,延长协理员的合同期。协理员的工作虽然专业水平不强,但对业务能力的熟练度要求很高,提高业务熟练度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长期工作在协理员岗位上的人来说,更具优势。现行的三年合同期、到期不能续签的规定显然无法满足。延长合同期并不是无条件无选择性的延长,既然是合同制,合同的签订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利,尤其是合同期满后的续签。怎样选择续签对象,用人单位应根据协理员在合同期间的工作表现加以考核,优胜劣汰,也有助于新鲜血液的补充。可续签的方式也能提高协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工作的发展看到希望。

其次,提高协理员的薪资待遇。对于选择续签的协理员也应适当提高薪资水平,留住人才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至于如何提高,提高多少,应由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酌情制定长期有效的增长机制。协理员的工作岗位繁多,工作强度也不尽相同,统一的工资待遇显然有失公允,但也未用人单位制定薪资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诚然,提高薪资待遇对用人单位的资金来源提高了要求也增加了难度,但对于稳定就业,提高人事使用效率却有着积极直接的促进作用。

3、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数量和工作职责

近年来,随着劳动保障业务职能的下沉,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工作业务量成倍增加,原有的人员配置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亟需调整。另一方面,工作职责中存在不尽科学合理之处,如协理员所负责的就业失业调查统计动态管理工作,要求每月动态管理,此项工作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我区地广人稀,协理员人手少,服务对象至少在2000人,林场等更是偏远,且交通不便,每月入户走访调查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有大量的其他工作,所以很难达到的工作要求。

对劳动保障协理员这一特殊岗位来说,必须要明确其存在的意义与性质。如果单单是为了解决就业为题,为未就业人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搭建一个就业平台,单纯的积累工作经验,显然只是杯水车薪而已,根本无法起到积极有效的解决作用,治标不治本。甚至在合同期结束后未能续签,反倒影响了其再次就业。如果是为了保证并提高用人单位的办事效率,充分l挥窗口作用,现行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必须被重视并解决。突破这一瓶颈,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工作才能实现突破。

上一篇:220kV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检修问题探讨 下一篇: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