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锅的救赎与升华

时间:2022-05-19 07:01:35

这个曾经企图只手遮天的中年男人,不想再次被淹没在自己的骄傲轻狂之中。他寻求着稳健的“聚气”、“造势”的市场攻势,一步步地煨熟日渐成形的“新生代”小家电市场,没有锋芒,也不会消沉。

少年轻狂一书生

每一个人生都是一部生命长河流淌成的大书。林志鹏人生篇章的第一页,与九阳豆浆机有关。

1996年的一天,昔日好友、九阳小家电的老板王旭宁拎着一只豆浆机,来到北京敲开了林志鹏8平方米的家,喊着“林志鹏,你要发财了”。称手里的东西“一传十,十传百”,两个月能卖个几千台!那时九阳刚起步,四处寻找经销商。

在航天部搞科研年收入不到2万元,穷得发慌的林志鹏,听得眼冒金星。

十天后,北京复兴商业城,家电部主任一听说林志鹏想进场卖豆浆机,立即“噌――”地窜到了10米以外。林志鹏反应不及,站在那儿瞠目结舌,呆若木鸡。他看见对方一边转过身来摆手,一边后退:“这东西,我们不卖,不卖!”林志鹏完全傻掉了。从此一个读书人,就这样没根没底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呛水、沉浮。

原来这类小家电不好卖,各大商场早已百般厌恶,林志鹏四处碰壁。

面对豆浆机市场的一片空白,林志鹏诚惶诚恐又踌躇满志。他发现人们不买豆浆机的原因,是没有形成喝豆浆的习惯。林志鹏开动脑筋,很快构思出了“卖产品先卖知识,卖知识改变习惯”的“曲线救国”营销理论。

随后“海陆空组合”齐头并进。大力“造势”,掀起了一次关于豆浆营养的全民推广运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市场中那唯一的锁孔找到了,打开之后就是一马平川。1999年,林志鹏开创了九阳豆浆机空前的10万台区域销售量,营收3000多万元。占领了北京这一全国市场“制高点”,林志鹏一夜登顶,声名远播。

2002年初,林志鹏,调任九阳小家电济南总公司做电磁炉产品经理。

林志鹏一上任就煽风点火,电磁炉全国市场风起云涌,一匹名叫九阳的黑马杀人其中,于2002年夺得了电磁炉领域最后一块蛋糕。他亲自设计打造了一款电磁炉产品,其紫罗兰色打破了普遍的白色外观,并在全国率先设计了“炖汤”、“火锅”、“炒菜”等功能独立的人性化操作界面,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年电磁炉行业的最佳卖点。

“治大国若烹小鲜”,林志鹏举重若轻。他自信成功是可以操作的。

既懂市场营销又懂设计制造,行业罕见的人才,其事业又如日中天。林志鹏已然轻狂,出入公司前呼后拥,目空一切。如此一来,九阳的高层无一不视其为“危险分子”。不知不觉他被扣上了功高盖主的恶名。最后他有口难辩,拂袖而去。

一个人的北京城

2003年初,膨胀至极的林志鹏重返北京,四处寻找下一个可以操作的小家电新产品。

由于名声在外,找林志鹏做产品推广的企业纷至沓来,经销商更是握着他的手信誓旦旦:“林总,您以后干什么,我们就卖什么!”不久,自信满满的林志鹏看好了乐邦集团旗下的新产品微高压锅。

关于锅,林志鹏有一段凄凉故事:他与妻子都是工作狂,结婚以来,二人每天回家都不做饭,只有冷锅冷灶冷眼冷语相对。如今,前妻带着女儿远走加拿大,单身8年的林志鹏白天在外呼风唤雨、风光体面,晚上回家则尝尽了“饥寒交迫”的苦楚。饿了才知弄吃的,胡乱煮一锅,想起来时已是闻到焦糊的气味……

一口锅,让他辛酸又让他挂念,他几乎本能地选择了做锅的生意。当然,除了直觉,另一个理性原因是“民以食为天”,只要是一口有创新性的锅,怎么做也会有不小的市场。于是他用准备经销的乐邦微高压锅,烧了一锅菜请朋友们来尝尝鲜,没吃到一半,林志鹏意识到:也许还不如自己来造一口可以把饭菜做得更好吃的锅……

――可以煲汤,可以自动烧菜。可以自动炒菜,永不潜锅,更不会糊锅,为了饭菜口味更好采用非高压烹饪模式,菜进锅人就不用再管,菜做好时可以自动断电保温,做出的菜味道可以和饭店大厨一较高下的一口锅,一口贴近国人生活的全自动的锅。这样的锅,能造出来吗?

学控制论专业的林志鹏说,能!

在众经销商和朋友们的鼓动之下,林志鹏放弃了乐邦,转而拼凑了一个“四人董事会”,投资300多万着手研发他设想中的自动烹饪锅。

今天,面对记者林志鹏说:“经历过后我才明白。一个人成功一次不容易。成功两次就是伟人!”难道自己还能顺利地成功第三次?其实世上没有通往成功的阳关大道,与其说成功是巨大投入的必然结果,不如说是巨大磨难换回的一次偶然与侥幸。

就在林志鹏的“捷赛厨电”宣告成立之日,其中一位董事却神秘消失了。没多久,一位出身传媒的合伙人又突然不明缘由地要求退股走人。

为什么这些人会离开?林志鹏今天说,自己其实挺理解他们,现实和梦想是一对永不可调和的矛盾。所有的人心都是善良的,但现实并不能让所有人都实现诺言。

一起步就困难重重,合伙人和员工对能否成功的怀疑始终没有停止过。此时说过的豪言壮语,让林志鹏感到了惭愧。他开始反恩,开始厌恶自己的盲目与张狂。屋漏偏逢连夜雨,样品出来了,结果让林志鹏万分错愕。号称煮、焖、炒三位一体的全自动烹饪锅居然无法准确测温,测不准温,锅里的东西要么弄不熟,要么就会烧成焦炭。这顿时让倾尽家当的林志鹏傻眼了!“房子车子已经卖了,钱已见底。”

转眼之间,林志鹏已经穷途末路。

忙着生还是忙着死

事非经过不知难。当林志鹏意识到可怕时,他已在贼船上下不来了,也不能下来。

揣着仅有的2万多元流动资金,他来到深圳关外,租间简陋民房过夜。他相信,在当时国内最大的五金IT配件集散地深圳赛格广场里,一定能找到某种精确测温不可或缺的绝缘导管。他每天与市场里的人一起上班下班,别人卖货,他就一间铺子一间铺子地看、找,把能找到的所有具备测温系统的锅统统买回租来的房子,拆分研究,大大小小的锅凌乱地堆了一屋。又把所有能找到的导管安在自己带去的锅里试,无一例外,失败。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失败过多少次,林志鹏已记不清。一次又一次怀着奇迹诞生的期望,屏住呼吸和心跳,又一次一次让这样的期望变为黯然神伤……

连床上也堆了锅,晚上就抱着锅发呆,挖空心思地想:想技术,想该坚持还是放弃,一边想一边就抱着锅睡去。

太阳照常升起时,林志鹏又照常机械地移动着双腿,向赛格走去。

站在日新月异、超速发展的深圳街头,林志鹏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沧海一粟,他早已没有了做豆浆机时的轻狂。他心中无限感伤,到底哪一天才是出头之日?“当时有一位热敏电阻厂的高工对我说,‘别找了,很多大企业多少年来也想做你这个

事,最后都因这个环节无功而返’。”技术早已被大企业判了死刑,这让林志鹏几乎疯掉――

失败了,其实已经失败了!自己已经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已经与无家可归身无分文的流浪者没有区别!关键是这样的现实,自己还没有承认,是承认,还是不承认?

林志鹏想起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话“希望可以把人逼上绝境,但希望永远是个好东西。”如果承认现实。就意味着放弃希望,所做的事就是一直在忙着死:不承认现实,就不放弃希望,那无论怎样他都算是在忙着生。林志鹏告诉自己,可以输,输一次,输很多次,但绝不承认自己失败,绝不放弃!

太阳照常升起时,蓬头垢面的林志鹏,照常机械地向赛格走去……

有一个信念一直在支撑他――寻找材料的过程,如同美国的“星球大战”导弹防御系统,明知是子弹打子弹,成功率几乎为零,但美国人仍然坚定地去做!世间万事,只要去做,就必定能一步步向解决方案靠近。

就在他快要支撑不住之时,一个早晨,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店里,他极其偶然地发现了梦寐以求的救命稻草――一种耐高温抗高电压且导热性能好的聚合物。拿回去一试,成功了。

那一刻,林志鹏整个人像被电击,呆在那里不能动弹,脑子里一片空白……

失败是成功的影子

但是林志鹏的第一代自动烹饪锅,在商场里摆了一个月。没卖出一口。

2006年底,北方的深秋凄冷异绝。林志鹏混在员工当中,起早贪黑地出没于市内各大家电商场进行产品演示,没有人知道他是老板。尽管他还拉拢了九阳的十几个经销商,可上架之后一个月,销售额却为零!是人们做菜的习惯难以改变?是每台1200元的定价太高?外观臃肿?功能、质量差强人意?林志鹏毫无头绪。人们看见这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只感到好奇。

当年的营销推广手段用尽了,钱哗哗流出去,不管用。

原本就入不敷出、脆弱不堪的公司,哪还经得起如此折腾,早已忐忑不安的人心一旦集体陷入绝望,就覆水难收了。之后一个月,看不到希望的员工从60多入剧减到不到10个人,包括几个追随多年的老交情也不告而辞。林志鹏急了,试图劝阻对方,但面对面坐着时,他却感到自己也孤独、无力……

在人生和事业的谷底折腾四年了,已经太累了。他想停下来喘口气,却不敢。

柳传志曾说,在处理系统性问题时要学会“拧螺丝”。用四颗螺丝钉来固定一个平面时,必须每颗螺丝都拧上几环,循序渐进地轮番固定。在不断平衡的过程中,最终将螺钉全部拧紧。如果先将一颗完全拧紧的话,平面将有变形,后三颗就拧不紧了。做企业同样是系统性问题,所有环节必须协同进行,产品到位了,市场和营销策略也必须同步跟进。而林志鹏面对的现实,则叫做“没有一条定理叫‘好产品一定好卖’”。

林志鹏确信,不是锅的问题,做出来的菜谁都说好吃。而是运营系统的其他方面出了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自己。他在家里闭门反思了半个月。

一,骄傲自大,操之过急;二,沉醉过去的光环中不能自拔:三,性格中缺少“狠”劲,太多的机会没有抓住;四,自动烹饪锅是对传统电饭煲、炖锅、焖锅和众多大品牌的公然“挑衅”,定价还高出一两倍,目前处于困境实属正常。关键是要坚持,绝不放弃;五,虽然资金链断裂,但好产品始终会有资金青睐……

林志鹏决心从改变自我做起,乐观努力地面对未来。

第二个月,体验营销现场演示,顾客尝着做出来的菜的种种美味之后,终于买走了第一口锅。消息传来,公司仅有的几个人,像小孩一样欢呼雀跃。

家庭主妇们一传十,十传百,林志鹏发明的这口锅越来越好卖,公司渐渐有了生机。

人性的真诚和善良

2007年春天,故友陈锐生一个电话打来,雪中送炭,要向林志鸱投入巨资。此人是林志鹏在九阳期间的不锈钢供应商,生意做得很大。至此大难不死的林志鹏,终于缓过气来。

顺德的生产基地建起来,开始生产第二代产品。

此后林志鹏可谓时来运转。在瀛海威公司创始人张树新的引荐下,上海一家上市公司对自动烹饪锅如获至宝,试图收购林志鹏的捷赛厨电。林志鹏淡然一笑,此锅非彼锅。欧洲人和日本人发明的榨汁机、面包机、烤箱、电饭煲大行其道,风靡全球,而中国人只有贴牌加工的份儿。如今林志鹏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改变中国人乃至全球人做饭方式的革命性产品,他怎会半路放弃?从北京、河南、东北等几个主要市场如火如荼的势头看,毫无疑问他的这项专利产品,将在小家电行业刮起飓风。

好几家企业欲出巨资购买林志鹏的公司或投资控股。但林志鹏告诉记者:“一年前要是有人能给我200万,我都快叫他爹了。可现在,再多的钱我也不答应。”

林志鹏终于苦尽甘来,他终于用他一点一点积累的磨难和意志,换来了第三次成功。但这次成功,与前两次已完全不一样,里面有了更多人性真诚和善良的光芒。

2007年底,山西一黄姓商人找到林志鹏彻夜长谈。原来林志鹏在2006年经销商会议上坦言:“这锅还不是特别理想,我正在改良,你们先拿去卖,卖不动就还我。”此话深深打动了黄,此人经商20年,从没见过有人说自己的产品不好。“当时我就想,这辈子跟定林总了!”而后捷赛遭遇困境,黄本想结束手上生意,携资投奔林志鹏,“可看得起您的人何止我一个呀……”

最近,林志鹏将每口锅1200元的零售价降至小家电通常的400~800元,在北京半年卖了10万口。不少人动员他上央视广告,却被拒绝了。这个曾经企图只手遮天的中年男人,不想再次被淹没在自己的骄傲轻狂之中。他寻求着稳健的“聚气”、“造势”的市场攻势,一步步地煨熟日渐成形的“新生代”小家电市场,没有锋芒,也不会消沉。

一个人,在关于锅的种种事业与人生故事中,终于得到了救赎与升华。

“现实和梦想是一对永不可调和的矛盾。所有的人心都是善良的。但现实并不能让所有人都实现诺言。”

E-mail:by@shangjie.biz

上一篇:回归基本 第3期 下一篇:替老板解决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