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及细部处理

时间:2022-05-19 06:37:16

关于钢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及细部处理

摘要: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从钢构件的安装以及与相关梁、柱、墙板的节点处理等方面阐述了钢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总结了一些好的方法,从而提高此类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水平。

关键词:构件预埋;安装定位;节点处理

Abstract: Taking the actual project as the background, discusses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n the aspects from the steel member installation and related beam, column, wall node processing, and summarizes some good methods, so a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evel for this project.

Key words: component embedded; installation location; node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钢骨混凝土结构,主要是在混凝土中配置钢构件而形成的一种建筑结构体系。最初在我国主要是应用于单层和多层工业厂房中,随着钢骨混凝土结构理论的不断完善,其自身具有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强度高、刚度大、抗震性能良好等,已逐渐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

钢骨混凝土结构施工时, 与土建交叉配合施工,且需要与土建各道工序紧密配合施工。故加大了整个工程的施工难度。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 对钢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在此做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希望对今后的施工有所帮助。

1工程概况

厦门海西中心一期工程是一个集商业、办公、酒店、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地下室两层,地上部分由7个单体组成,其中办公楼B栋主楼东西向长50米,南北向长32米,建筑高度为156.15米,结构形式为钢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墙结构。

钢骨混凝土柱分项工程由地下室底板起至二十二层止,主楼四周18个柱子及核心筒筒体4个角柱,共22个柱子采用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柱及相应的连接板件均采用Q345B级钢材,厚度为16mm、20mm、25mm、32mm等规格。其中18个柱子的钢柱断面形式为十字形截面,尺寸为1100×350×28×32;4个角柱的钢柱断面形式为H型截面,尺寸为500×500×18×25。

2施工要点及问题处理

2.1钢骨柱构件的定位与安装

本工程首节钢骨柱在基础底板混凝土浇捣之后安装,地脚螺栓采用预埋的方式。钢柱安装前,用50mm铁屑砂浆在钢柱安装部位的基础底板上做找平处理。

预埋螺栓及柱钢筋预埋的安装精度对整个钢骨柱的安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螺栓预埋的位置与钢柱底座的预打孔位置应相对应,柱钢筋预埋内径必须满足钢柱底座安装的尺寸大小要求,因此必须保证地脚螺栓以及柱插筋的预埋的精确。

2.1.1.地脚螺栓预埋

1) 钢骨柱所在承台最小高度1600mm,地脚螺栓规格为M36锚栓,长度1100mm,需外露底板面高180mm。为了固定住螺栓,防止其水平和竖向位移,在承台内制作一个钢筋支架平台。支架采用φ28钢筋做撑脚,与承台底部钢筋、支架平台板焊接牢固;平台板采用10厚钢板,上下两层平台板供螺栓焊接固定(详图1)。

2)地脚螺栓定位时,按照螺栓预埋标高计算出支架平台的标高,用水准仪把平台板四角测量标准。在平台板上用全站仪投射出柱子的十字交叉线,再对螺栓进行精确定位并划出螺栓的十字交叉线。焊接时应保证螺栓的垂直度,焊接完成后对螺栓的位置再次进行复测。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埋件位置准确。混凝土浇捣后就对埋件位置进行复核。

2.1.2钢骨柱的安装

首节型钢柱吊装前,划好钢柱的+1m标高控制线,在钢柱柱底及基础上划好轴线。将钢柱缓慢吊入柱主筋内,并用撬棍控制使钢柱底座的预打孔与螺栓对正,并调整钢柱上的中心线与基础底板上的中心线对正。同时用二台经纬仪在垂直方向观测控制钢柱的垂直度,用一台水准仪观测钢柱+1m标高控制线控制钢柱的标高。当柱标高和垂直度都控制好后紧固地脚螺栓。为了防止钢柱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偏移,需要对钢柱进行有效的临时固定处理。

塔吊的最大起重量为12t,臂端起重量为2.8t,安装臂长70m。设想对钢柱进行分段,地下室每层一段,±0.00以上每两层一段,每段分段在结构层标高以上1.2米。固最长柱段为7.2m,最重柱段为6.5t,根据塔吊所安装位置能够满足钢柱的吊装要求。在施工现场临时用地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按照施工顺序组织构件发运和进场,到场后用塔吊及时起吊,保持现场施工流畅。

2.2与地下室外墙板相交节点处理

为了有效控制地下室外墙板的渗漏水问题,本工程地下室施工时,采用基础底板上翻300mm处留设施工缝并预埋止水钢板的施工方案。办公室B栋北侧柱子与外墙板处同一轴线上,且相互重叠。因钢骨混凝土柱的安装后于施工缝止水钢板的施工,故针对基础底板结构的特点以及基坑围护的位置情况,对基础底板进行了外伸处理(如图3)。此施工方案的技术要点就是为了对施工缝进行移位,避开钢骨混凝土柱。基础底板的外伸,既满足了结构设计的要求,又满足了施工缝处理的要求。

图4

2.3柱、梁钢筋的绑扎

钢骨柱安装固定后,即进行柱钢筋的绑扎。柱主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箍筋采用复合箍,与普通柱钢筋工程基本相同。但型钢柱以芯柱的形式设置在柱体中,对柱主筋要求安装精确,保证芯柱与柱主筋之间存在一定的施工间隙。

钢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最大的困难是梁主筋的安装。根据设计要求,梁与柱相交的节点有两种处理方案:对于梁钢筋直接与腹板相交时,在腹板上开孔直接穿过型钢柱;对于梁钢筋与型钢柱翼板相交时,可焊于型钢柱增设的牛腿上(详图2)(详图4)。值得注意的是,当腹板开孔后截面消弱超过25%的,应按要求对孔洞进行补强。

3结论

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已经在实践中证明它的技术经济效益是巨大的,该项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减小建筑的自重,使用面积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得建筑物的成本得到较大的降低。

本工程中,基础底板外伸后上翻300mm处留设施工缝并预埋止水钢板的技术措施,既保证了型钢柱安装的施工要求,又起到了良好的防水效果。两种梁与柱相交的节点处理方案,使框架钢筋骨架与钢骨有效的结合成一个整体,获得极大的刚度与稳定性,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的特性。钢骨混凝土结构的不断推广应用将对我国多、高层建筑的发展,优化和改善结构抗震性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珮。 型钢混凝土的发展与工程应用[J]. 福建建设科技,2007( 5) :26-27。

[2] 李兴华。钢骨柱施工中的难点和要点。山西建筑,2010.(5):168-169.

[3] YB 9082—2006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6。

上一篇:浅析绿色建筑发展问题对策及探讨 下一篇:塑料模板在建筑业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