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中关村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报道是怎样写成的?

时间:2022-05-19 04:43:23

催生中关村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报道是怎样写成的?

1987年冬,同志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搞调查研究的直接成果,就是国务院批准以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为基础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而促成同志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行调查研究的,源于我的一组调查报告。

国务院总理2005年6月17日在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说,将近20年前,1987年冬天,他当时担任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央办公厅主任,在中央负责联系科技工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中关村科技园区(当时叫电子一条街)搞调查研究,形成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1987年冬,同志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搞调查研究的直接成果,就是国务院批准以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为基础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而促成同志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行调查研究的,源于我的一组调查报告。那么,我的这组调查报告是怎么写出的呢?

接受任务

这要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说起。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也是世界上少有的高智力密集区。这里有全国第一流的北大、清华等高等院校50多所;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央各部委及北京市的研究院所130多个;有科技人员8万多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占三分之一以上;在这里学习的大专学生和研究生还有10万多人,可谓人才济济。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向这个地区投资上百亿元,建设了许多全国第一流的研究所,每年推出的科研成果数以千项计,不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科研与生产分家,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许多花巨资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得不到利用,大批科技人员也难以施展才能。这块世界少有的智力密集区的巨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大批科技人员走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府的高墙深院,通过各种形式创办科技企业特别是电子企业。到1984年底,已有40多家从事“科技开发”的科技企业在中关村挂牌营业。于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应运而生。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已闻名中外。尽管这里当时还不过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大潮在中国激起的小小浪花,却已引起外国媒体的关注。美联社在1987年5月发出的一则报道,把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称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硅谷”。

1987年8月底,我接受了我所在的新华社北京分社领导交给的一项任务:采写一篇反映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展与成就的报道,作为国庆38周年的重点稿。本来,写这样的报道,只要到国家科委和海淀区等有关部门收集一些综合材料和数字就可以了,但新华社深入采访的老传统使我开始了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全面调查研究。

深入调查

我每天乘坐332路公共汽车,开始了对陈春先和“四通”、“科海”、“京海”等民营科技企业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北京市科协、海淀区政府等有关部门为时一个月的采访。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和翻阅了收集到的所有资料之后,我写了一篇长1300字的题为《首都“科学城”边出现一条高技术产业街》的消息,新华社向全国播发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上海文汇报等全国18家省报及中央报纸采用。

尽管分社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而且表扬我任务完成得不错。但我在深入采访中形成的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特别是对民营科技企业(当时称民办科技企业)的看法以及对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建议,觉得有责任向中央领导同志反映。

虽然在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中央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支持下,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得以出现并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发展,但对这一改革产物的不同评价一直存在。有的人认为它是“中国的硅谷”,代表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应当大力扶持;有的人认为它是“骗子一条街”、“倒爷一条街”,应当取缔。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过去对电子一条街并不了解的我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科技人员走出大院大所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有利于培养既懂科技又懂经营的新型企业家,有利于推动科技体制的改革,有利于大院大所积压的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另外,民营科技企业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也为国有企业和科研单位改革内部经营机制提供了经验。总之,像发展乡镇企业的苏南模式和发展私营企业的温州模式一样,电子一条街开创了我国发展新技术产业的中关村模式,对于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参与世界新技术革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是发展中的问题,国家应当制订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于是,我在1987年11月就我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调查情况及看法写了一组内部调查报告,引起了当时中央领导的重视。根据中央领导对我写的内部调查报告的批示,时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同志组织了由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委、海淀区政府参加的几十人的调查组,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肯定了它的方向和经验,并建议把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作为我国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试点。

198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以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为基础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随后,经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个成立。到目前为止,已有53个。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的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大大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早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重大的电脑生产企业联想集团、控制世界华文电脑排版市场的北大方正集团、我国重大的民营电子企业四通集团等一大批新技术企业,从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走向世界。为此,不少熟悉内情的同志认为,我写的这组关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内部调查报告,对我国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体会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总结自己当记者的实践,有几点体会:

一是记者要关心和研究国家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关心国计民生,不仅要关心群众的冷暖和呼声,更要胸怀大局,眼观天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关注国家的改革开放。现在,有的记者或只为了完成发稿任务指标写稿,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或忙于各种“社交”活动与热衷于参加各种会议,不关心、不研究改革开放中的重要问题,不关注和研究社会上的热点、改革中的难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发稿不少,但不痛不痒,影响不大作用也不大。还有的记者急功近利,作风浮躁,追求有轰动效应却又站不住脚的“大新闻”,以求一鸣惊人。有抱负的记者,应当想中央所想,急群众所急,认真关注和研究国家在改革和开放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多写在社会上有影响和对实际工作起推动作用的重大报道。

二是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中央的方针政策,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同志在考察新华社时,号召新闻工作者“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我认为,学习与深入,抓住了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和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任何一件新生事物都是在不同意见中诞生的。只有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高自己用“三个有利于”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才能提高自己对新生事物的判断能力。有的记者对理论学习很不重视,他们认为,所报道的都是具体事情,学不学理论关系不大。其实,一件事情能不能报道,怎样报道,首先就是个判断能力问题。不认真学习理论和中央的方针政策,轻则写的报道就事论事,缺乏深度;重则难以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记者只有不断学习理论,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才能写出高屋建瓴和深入浅出的报道来。

三是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新闻工作者的成功之道,也是优秀新闻作品产生的前提。目前,有的记者作风飘浮,思想浮躁,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靠电话和编材料写稿子,靠道听途说写报道,添油加醋造新闻,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媒体的公信力。高明的记者应当用自己的第一手材料写新闻,自己去发现、挖掘和总结先进典型与先进经验。否则,恐怕很难写出独家新闻,也难以写出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报道。

(作者为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北京分社原副社长)

上一篇:和晶――在“实话”中的默守 下一篇:中国记者叩开报业王国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