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时间:2022-05-19 02:01:17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摘 要】本文通过笔者对三年来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分析和研究,从新课改的内容、结构和理念上重新全面地体会了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精髓。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程 改革 内容 结构 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138-01

2010年秋季,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市普通高中全面展开。三年来的课改实践,笔者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提出了一个新挑战,要求每个生物教师都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遇到过一些问题,也有过思考,但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高中新课改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 内容的引导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领域涉及工、农、医、科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生物学知识的杂、繁、碎的特点,生物教学却迫使学生走进“死记硬背”的死胡同。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当前生物教学的改革力求以开放性的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新教材的内容来看,它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这一教学重点。例如:(1)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2)有些问题,并未叙述得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特别是联系当地和当前实际的信息;(3)探究活动的写法重在引导,探究的课题、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不作过死的规定,对于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教材提供了参考案例;(4)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5)有些练习题的答案不唯一。

二 课程结构合理,“动”和“静”结合,因材施教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求学生先学习两个必修模块,以基础的生物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能,同时学习生物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以后其他选修模块的学习作铺垫。必修课程阶段,为学生打下了宽厚的知识基础,满足了所有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需的基本科学素养,同时必修阶段为学生储备了继续学习生物的知识,为选修阶段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如果说必修模块追求的是广度,那么选修模块追求的就是深度,选修模块培养的是学生的生物专业素养。

所谓“动”和“静”是就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新课改要求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有间隔变换,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动”是指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要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静”则是指由于教学目的需要,在课堂上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静的目的最终还是动,即让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因材施教则体现在选修内容的设置上,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这样既可以减轻某些同学的课业负担,又可以满足另外一部分同学对学习生物的渴求。

三 全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学习和提高

全新的课程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需要知识的再学习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主管部门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如集中学习新课程理念、市中青年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大赛、生物学科专业培训等等。这些措施的开展,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共同进步。新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科素养要求很高,联系实际内容的增多要求教师对生物教育认识更深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相互合作,交流机会增多,科研意识和团队意识才能增强。

总之,我们要好好地体会课程改革的精神,使我们在工作中用好高中生物新教材,编者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新教材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每一名生物教师都应顺应时展的趋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认真研究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加强研讨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交流,从而为我国高中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做出自己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国华.教师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J].教育科学研究,2007(10)

[2]石先云.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吴佑平.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有效参与[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4)

[4]韦文其.试论高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09(20)

上一篇:农村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小学口语交际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