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静修之路

时间:2022-05-19 01:24:39

没有任何主题比专注力更重要。能随心所欲地指挥专注力,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心灵专注于什么事物,就会呈现出该事物的性质

书不在于拥有多少,或读了多少,而在能否遇到一本书,读了之后,你的人生从此不同以往。《金刚经》对于中国台湾出版界传奇人物郝明义而言,便是这样的一本书。

郝明义认为,在阅读及生命的实践上,每个人都应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前进。借助他人分享节省自己苦思不得的时间;而自己有所得时,也该把肩膀借给别人使用。于是便有了《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

通读此书,发现郝明义信奉的是深奥宗教(Esoteric)而不是世俗宗教(Exoteric)。

世俗宗教基本上是一种信仰而不是实证。如果你信仰宗教神话,你就得救了,如果你不相信,你就下地狱,而且是不容分说的。而深奥宗教的“深奥”二字的意思是指内在的或深藏不露的。深奥宗教或神秘主义(Mysticism)并不意味它是秘而不宣的,而是直接的体验和个人的觉察。深奥宗教要求你不要迷信或盲从任何教条,相反,它要你以自己的知觉做实验。如同所有杰出的科学,它是以直接的体验做基础,绝不是靠迷信或愿望。此外它必须被公开检验或被一群亲自做过实验的人认可;这项实验就是静修(Meditation)。

静修的知识是一种内在知识,它可以被一群训练有素的静修高手予以公开证实,因为这些人深谙内观的逻辑。但内在知识是必须由你亲自体验的真理。经过六千多年的实验,我们已经可以充分证实某些结论,立下某些灵性的定理。但如果不亲自做这项实验,你就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所以你没有权利表决。同样地,如果你不懂数学,你就不能对毕达哥拉斯定理说三道四。当然你可以有观点,但深奥宗教对观点是不感兴趣的,它需要的是真正的认识。神秘主义对那些不肯亲自体证的人而言就是秘而不显的。

神秘主义者相信: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诠释世俗宗教,你可以把神话诠释成蕴藏真理的寓言。神话信奉者不会把他们的神话当成寓言看待,他们会按照字面的意思加以理解。

神秘主义者会以隐喻的方式来诠释神话:会赋予神话一些奥义。这些奥义是透过灵魂内在的体验和观察而被发现的,它不是从外在的信念系统或神话得来的。因此怀特海指出,神秘主义永远站在科学的这一边来对抗教会,因为神秘主义和科学都依赖直接的证据。牛顿是一名科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神秘主义者,这两者是完全不冲突的。反之,你不可能既是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伟大的神话信奉者。

神秘主义者会赞同其他的宗教,他们的宗教精髓和别的神秘宗教是相同的,“他们给了它许多名称,其实所指的都是同一个。”然而神话信奉者,譬如一名基督教基本教义派的新教徒,他绝不可能承认佛法也会让人得到彻底的救赎。神话信奉者坚持他们的信仰才是唯一的道路,因为他们把信仰奠基在表象的神话上,无法领悟那些象征所隐含的一致性,但是神秘主义者却能领悟,而领悟的捷径便是静修。

回顾20世纪,人们发现西方心理学两个最重要的突破,都不是出于新知识的发现,而是古老智慧的体认。

第一个突破就是心理上的成熟可否持续进展到超越常态的程度,所谓常态只是人受限于文化的武断界定。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确实潜藏在我们每一个人里面,就如威廉・詹姆斯所指出的:“不论在身体上、智力上、或是精神上,大部分人都只活出很有限的潜能,我们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储藏了那么多可资利用的生命。”

第二个突破就是确实有方法可以实现超个人的潜能,这些方法是几千年来数百种文化淬炼出来的超越艺术,这种艺术也构成了世界几个伟大宗教传统的默观核心。超越艺术的核心是由六项常见的要素所组成的:伦理道德的训练,专注力的培养,情绪的转化,自我超越,觉察力的提升,智慧的培养。

各种静修传统不是从一般的道德规范来看伦理道德,而是视之为训练心灵的必要纪律。不道德的行为不但是源于具有破坏力的心理因素,也会增强这些心理因素。相反的,合乎道德的行为会削弱这些心理因素,而培养如仁慈、怜悯、平静这类的心理因素。最后,在达到超个人的成熟时,合乎道德的行为就会自然流露,并自然表现出对所有人和所有生命的认同。

专注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克服未经训练、飘荡易变的心灵所必备的条件。在所有传统的教诲中,没有任何主题比专注力更重要;而在现代世界的思维里,也没有其他主题受到如此严重的忽视、误解和扭曲。能随心所欲地指挥专注力,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心灵专注于什么事物,就会呈现出该事物的性质。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想到生气的人,就容易觉得生气;如果想到深爱的人,就容易感受到爱。能够控制专注力的人,就能控制并培养特定的情绪和动机。

合乎道德的行为和稳定的专注力,能促进情绪的转化。减少不适当而具有破坏性的情绪,培养正向的情绪,比如爱、快乐和慈悲。超越的艺术包含许多做法,可以培养这些情绪,所能达到的强度和深度,更是西方心理学无法想象的。例如佛教徒的慈悲、印度教徒的爱,和基督教徒的大爱,都只有在他们没有条件、毫不动摇地包容所有生物,没有例外也没有保留时,才算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正向情绪要达到这种惊人的强度和境界,必须培养平静来促成。这种冷静的情绪可以让爱和慈悲保持在无条件而不动摇的状态,即使遇到胁迫也不受影响。

心灵的自然倾向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漫游,需要经过努力才能专注于现在。静坐正是这种努力的训练,结果就是以当下为中心的崭新知觉。静坐的人会发现内在和外在的知觉都变得更敏锐,更能欣赏每个经验片刻的清新与新奇。

智慧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知识是某种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智慧则是某种我们成为的状态。要发展智慧,就需要自我转化。对“事物本然”的实相(包括世界中的大量苦难),保持开放没有防卫的态度,能促进这种转化。 在我们的时代,存在主义对苦难的体认是最强而有力的,它生动地描述不可避免的存在挑战(无意义、自由和死亡),存在主义提高了我们对存在的限制与苦难的觉察力,使我们陷在没有出路的处境,可是超越的智慧提供了一条出路。

《一只牧羊的金刚经笔记》附录的“数息打坐法”是一个很好的静修法门,大家可以从它开始踏上静修之路。我们必须闭上双眼,唤起全新的识见;觉醒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然而只有少数人会使用。■

上一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 银行理财产品(12月)分析报告 下一篇:什么是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