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时间:2022-05-19 01:12:02

中学语文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版教材的使用,尤其是独立编写教材的地方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改效果,但是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却似乎才刚刚起步。在几乎所有的新教材都着力突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同时,“语文知识”的教学也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特别是高三的语文教学遇到了一定的障碍。

高三语文复习任务繁重,似乎初中高中五年的学习任务都要由高三这一年的复习来巩固和提高。然而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却相对轻松。由于弱化了语文知识的常规教学,使得大部分学生上了初二还不能准确的划分出一篇简单文章的段落层次,也不知道基本的阅读方法,有的甚至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记叙文,就更不要说议论文了。到了初三再来突击复习,其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一语文教学的困境,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发现几点需要重视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重形式轻实效

长期以来,评价语文课通常都是看一节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表现,一般越热闹,越精彩。以为只要学生在课上与课本有了“交流”,与教师有了互动,学生就有了收获,教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笔者开学以来分别在初一、初二和高二听了几节课,很明显的感觉到越低的年级,语文课堂越热闹;而且越热闹的课堂,同行们的评价越高。在评课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把是否教授了必要的语文知识当成是一回事儿。似乎只要上了语文课,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就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殊不知语文任务的达成不能只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还应该有些实实在在的收获。比如从初中开始,学生就应为接下来语文学习准备好一个笔记本,而每堂语文课,学生都应该有一两点需要记在笔记上积累的语文知识。也就是说,一节好的语文课,能让学生的大脑和嘴巴动起来,更应该让学生的手和笔也动起来。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弊端和影响:“忽视知识教育”“不叫系统的语文知识……其结果是语文教学长期停留在粗放经营”的状态。我们的备课和教研活动,只是注重如何呈现知识,很少关注学生的收获和感悟。只是想当然的分析文本,并不真正的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的语文课堂,是靠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的;而语感和语文能力的形成,必然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扎实有效,就必须重视平时语文课堂的点滴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由阅读感悟到演讲写作,将课堂教学内化成学生可以运用自如的语文知识,再用学生的语文实践来强化课堂效果。

其次,教材关于语言知识的内容编排简单间断,不成体系

任何一种语言教学都应有相关语法知识教学作为基础和依据,而我们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却没有一套系统的语法教程,或相关的明确考查范围和标准。这一点无论是在学生的阅读中,还是在作文中都有所反应。学生就算没有语言文字上的障碍,读懂了一篇现代文,也很难在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时拿到分,就更不敢奢望拿全分了。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答非所问,实际上学生也因为无从下手而痛苦不已。追根溯源还是由于必要的语文知识的缺失,才导致学生根本读不懂题目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胡乱答上一通,应付了事。而且学生平时不太重视这种情况,上了高三即使找出了问题所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成绩。其实,初中正是打好语文基础的大好时机,除了可以背诵一些经典古诗文,更应该系统规范的教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法规范和概念术语等,这样更有利于语文教程的系统性构建,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当然,这一定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的,既彰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能不忽视它的“工具性”。

再次,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考试标准的要求,也使得语文教学方法研究举步维艰

语文学科除了一线教师注重的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还有与文本有关的鉴赏分析、文学批评和美学原理等普通知识。一堂平时的语文课或者说一篇普通的文章,很难全部涵盖。知识点的分散和零碎有很难形成体系。但是不能因为难就避之不及,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还是不应被忽视。韩雪屏先生在《呼唤语文教育研本体究的回归》一文中指出:“不结实的知识概念体系难以支撑高大的教育理论的框架。华丽的理念的外表将终究覆盖不住苍白虚弱的躯体。”关于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确实层出不穷,并且花样不断翻新,但是都只停留在观念层面,没有真正关注到语文知识的教学研究。

因此笔者认为或许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研究,探求有效的语文教学新出路。必要的语文知识应该编排成体系,并且由易到难的安排在初、高中的教学计划中。最起码要有“三年一体”的连贯的系统化意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制定教材和教法。除考试之外,应将语文活动和语文实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比如高三阶段需要做大量的病句题来提高解题水平。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在高一、高二时就教授一些语法知识,然后将学生习作中的病句找出,指导学生一起修改。在语文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大胆探索,注意积累一些好的做法并及时搜集一些典型的、好用的教材,再结合实际问题反思总结,也许就会取得教学中的突破。

尽管课程标准规定“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并重视语文知识的可用性和实效性。“不刻意追求”不等于“不要”,更不能不教,不研究。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须要教好,夯实,不强调概念,但要落实技能,这才是语文教学有效的保证。

上一篇:打开农村习作教学绚丽多彩的视窗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