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浩日娲 诠释古老的蒙元文化

时间:2022-05-18 10:29:09

巴音浩日娲 诠释古老的蒙元文化

“巴音浩日娲”是蒙语“富饶浩瀚的宇宙”之意,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弘扬蒙古民族文化”的原则,承袭着古老的蒙餐文化,对昔日蒙餐进行全面研发。

餐饮与文化互动 古老与现代交融

走进巴音浩日娲,仿佛置身于蒙元时期的宫廷,走廊里摆着很多以萨满宗教为主题的雕塑,包间里几乎占据整面墙的壁挂画,这些装饰品都是经过巴音浩日娲策划团队精心设计、专门订做的。这样的氛围让人似乎产生穿越之感,联想到蒙古帝国那金戈铁马、天下归一的鼎盛时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他的继承人经过三次西征,横跨南亚、中亚以及东欧,推动了亚欧文化的融合。巴音浩日娲作为展示蒙餐文化的大型餐厅,在为品牌构思文化内涵的设计中,将欧式现代的设计风格与蒙古民族传统元素结合,令蒙古浓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气质交融,带给顾客难忘的用餐体验。

助力蒙餐研究 推出创意菜品

蒙餐是十分讲究礼仪和程序的菜系,在传统蒙餐宴会中,歌舞、茶、奶食、肉、酒要穿行,程序分先后,礼仪复杂多样,而且传统蒙餐的做法简单、品种单一,无法充分展现蒙餐的独特,所以蒙餐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现代饮食节奏较快,在符合现代用餐习惯和口味的同时,又要守住传统,作为改良菜的“创意蒙餐”应运而生了。

创意蒙餐做起来不容易,目前的创意大多是将传统蒙餐进行西式改良,但是口感稍有偏差就会产生不正宗之嫌。环境上的中西融合可以增添时尚感,但是在菜品上融入其他元素却必须要小心翼翼、经过多次摸索和尝试才能在市场上推出。在这样的形势下,巴音浩日娲早年成立了自己的蒙餐研究所,为传统蒙餐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极具创意的菜品使企业在文化运作的同时,也提高了顾客的口碑。让回头客可圈可点的是食材,这里的牛羊肉百分百来自锡林郭勒草原,有的肉会带皮,有的会带比筷子还细的小排骨,有的是腔骨,嚼到嘴里感觉明明是肉的纤维质感但软烂到像在吃烧肉,特别是皮,会炖到粘牙,招牌烤全羊、金帐烤羊背、烤羊腿、手把肉、石头烤肉等都是原汁原味的蒙餐特色饮食,天然、优质、绿色,用餐的同时再奉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让顾客在大饱口福之际,领略到源自大草原的民族风情。

品牌形象具体化

巴音浩日娲于2011年进驻北京丰台区万丰路,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人就餐,有280人的宴会大厅,最大的雅间210平方米,从建筑设计到内饰装潢都极富蒙古族风情,体现蒙元皇家宫廷文化及蒙古民族饮食特色,特设宇宙、太阳、月亮、星辰、蓝天、白云、绿野、碧水、青山9间蒙古包,这些包房都是以宇宙万物为主题,设计采用全天景式蒙古包,进入其中每一个包间,都能感受到原始萨满教对自然的崇拜。萨满教的基本信仰观念是万物有灵,在他们心目中,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是头顶上的“长生天”,天上的日、月,地上的山、川诸物,都是萨满教崇敬的对象。

巴音浩日娲的顾客享受五星级的服务,员工也有很好的待遇。宽敞、设备齐全的员工餐厅墙上贴着各种营养知识,还有大显示屏的电视,俨然像个高校食堂,半军事化管理使得住宿楼井然有序。

巴音浩日娲将民族文化带入到餐饮文化中,顾客用餐时可以用更轻松的方式来解读草原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用餐氛围带来了鲜明的民族识别性和视觉冲击感,餐饮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文化增加了餐饮的附加值,餐饮与民俗双文化的精细互动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模式,巴音浩日娲这个民族特色餐饮品牌也随之更为形象化、具体化。

上一篇:恋爱ING“再不相爱我们就老了” 下一篇:关于新桥小学校园建筑设计方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