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中的三维空间之旅

时间:2022-05-18 07:09:57

书籍设计中的三维空间之旅

书籍设计是一个多面、立体、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设计,所以它的形式美首先应该体现在它的空间里,因为书籍实质上是一门构造学,是三维概念的文化产物,当中隐藏有无限可开发利用的空间。现今的书籍设计也早已不再停留在二维的表面上,而是在三维的概念下去实现书籍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统一。如何发掘书籍设计中的这些隐性空间,让书籍从二维空间走向三维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

书籍中的空间设计是二维向三维的转变

书籍是一个看似平凡但却很特殊的载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特性的,人们往往局限于观察它的二维空间,如封面和版式这些表面,但它是一个由二维到三维的转变,这个概念不仅仅是简单的二维内页累积成体积而成为一个三维空间。人们往往把平面设计看成一个二维的纯粹平面,或者最多把它看作一个极薄的立方体来认知。但实质上书籍是一个三维的空间载体,好似建筑一般。封面、书脊、封底是外墙,里面的内页则是建筑的肩胛结构。随着翻阅,书籍从静态走向了动态,平面走向了立体,二维走向了三维,这就是所谓具有生命力的书籍。

书籍设计区别于其他平面设计,它是通过三维立体实物来感知空间存在的,而平面上的设计是通过二维的形式表现虚拟空间,是假象,是幻觉,是非实质性空间,即所谓的空间感。

设计师进行书籍整体设计时,应从这点出发,去追求整本书的一种流动的含有生命力的三维空间感。从二维走向三维是一个心理认知的过程,读者可以体会到其中所含的空间特征。如果融入时间这一概念,每一次翻阅,每一次停顿,时间的延续所出现的时间要素,甚至还可以构成所谓的四维空间。

探索空间艺术的当代艺术家夏小万,在2002年开始“空间绘画”。“空间绘画”实际上是对二维绘画的解构和重构,其手段是把平面绘画解构为多层透明介质上的图像,再将这些“切片”(cut sections)重构为一个纵深的三维画面……“一系列局部图像在画面外部的重叠组合,造成一个‘悬浮’着的完整形体。企图把绘画从媒材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创造出三维空间中的‘自为’图像。”配合其作品个展出版的画册《早春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展览画册是表达一个画家艺术理念的重要媒介,作为一个虚拟的场馆,不能亲临现场的人通过看画册也能参观展览,它得在有限的空间里复制出宏大的作品。而这本画册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是画家作品的一个微缩版。它把夏小万所诠释的郭熙《早春图》的空间解构重构概念,再现在了书里。原先作品使用的玻璃,在书中用透明菲林所取代,作为书里的“纸”。每页都是山水画作为立体形象时的其中一个层面,厚厚一摞菲林叠在一起时,最终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呈现了一幅悬浮在空中的立体山水画。合上书,这幅立体的《早春图》又被收纳在了这个静态方盒子里。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书一样,打开后却是一片文人雅兴的新天地。这本画册完美地将内容和形式、审美和功能统一了起来,将书籍设计的美学与书籍本身所需传达的信息功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二维向三维的进步。

书籍设计中有无限可开发空间

1.书籍中的每个细节都是设计中可发挥的空间

书籍是由文字、图形、颜色等要素在纸上构架起的一个神秘世界,一本书籍中蕴涵了众多的元素,包含了函套、封面、封底、书脊、切口、勒口、护封、环衬、扉页、目录页、篇章页等,书中每一页又都是一个由众多细节汇集而成的微观世界,其中每页又蕴含了字体、字号、版心、字距、行距、插图等要素,这些都是设计师可以大刀阔斧去发挥其创意的地方,不可忽视。一个隔页、一个扉页、一页正文,都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它们基于自己所处的平面而存在,这些视觉元素下面都有更丰富的内涵,每个元素居于一个形态中,产生秩序之美。很多设计师做书籍设计都认为封面和封底的展示面积是最大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上面,这是很大的误区,忽视了书籍设计是一个整体。在此就书籍的切口,例证每个细节都蕴含了无限可发挥空间。

切口是与书脊相对的一面,由一定厚度的纸张侧面组成的一个平面,这其实是书籍设计的一笔重彩,虽然展示面积不大,但是有很大的文章可做。吕敬人设计的《梅兰芳全传》一书在切口部位所做的文章,即可称为这一领域的典范之作。这本书利用特殊印刷工艺在切口的两个方向印上了两张梅兰芳的生活照和舞台照。使读者将书向内和向外弯曲时,切口分别呈现出两张黑白照片,十分巧妙地反映了梅先生在舞台上和生活中的两个形象,和书要展示的内容十分贴切。设计者认为,梅兰芳的一生有两个舞台,第一个舞台是戏剧舞台,第二个舞台是生活舞台。当读者拿起《梅兰芳全传》时,从正面是一个舞台,从侧面看时,梅兰芳的图像又是一个舞台,这两个形象通过书籍的翻阅过程,交替呈现。如此一来可以看出,不同应是一个二维平面化的切口,通过不同方向的印刷,也能成为一个很三维的空间,让读者赏心悦目。在书籍里面像这样的细节还可无限开发。

2.塑造纸张的结构能构成书籍的空间之美

纸张是书籍构成的要素,书籍无疑要以纸张为材料进行设计和再创造。它在空间上的组织与设计是构成书籍形式美的关键,更是构成书籍空间美的核心。纸张被发明后,在我国数千年的漫长古籍历史上,历经了折装、卷轴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式,这些装订形式都有独特语言,展开和翻阅时所产生的韵律、节奏和空间都有各自的特点,可见古人已经通过装订形式对纸张结构开始了探索。回到现代,从书籍装订形式看,多数使用胶订。书里的纸张每一页都有“上”“下”的关系,并且死死订在了一起,是不能被读者轻易改变的。但是通过对纸张的塑造和再设计,层面交叠产生新的层面,就可以再探索出一个立体空间,内页的纸张造型塑造也是最能体现显著空间效果的部分,其方法也有很多。

在纸张塑造空间的案例中,最有显著效果的是立体书。通过对纸张进行杠杆原理的改造创造出新的奇异空间。第55期的WSIONAIRE杂志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这期杂志的主题是“Surprise”,共10本独立成册,由一个盒装,完全超越了普通杂志给人们的平面印象。每本翻开只有一页,在翻开后都会有复杂的可动立体图片和纸上3D效果呈现出来,给人惊喜,而这些完全由纸制作而成。制作这样的立体书程序十分复杂,需要多道程序,通常从绘制情节串联图板开始。有时制作一本立体图书的样本需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有大约20名专业的立体图书的工程师,负责图书样本的制作。样品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检查,确保书页多次翻阅之后,依然能够正常工作,这才能送到生产部门进行批量生产,经过一步步的纸张切割、折叠、粘贴等工序,当然所有的这些步骤也都完全是手工完成的。平面化的纸张,内部通过纸张空间层次的叠合,解构与重构,外部通过读者的互动,手对页面的移动和弯曲,触发了事先设计好的内部纸张结构,发生了很明显的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的变化。纸张结构的设计,开发出了无限的可能性。

即便是通过简单的折叠,也同样能给书籍带来新的空间。德国Doublestandards工作室设计的书籍The scene behind the big screen是把每一页做成了类似中国古代旋风装的形式,但在连接的外侧做成了可裁切的虚线,读者需要裁开才可以看到里面的内容,从开始裁到裁完的过程,一个新的空间缓缓地通过读者的互动诞生了,妙趣横生。

除了纸的折叠之外,配合颜色、符号和图形可以建立更丰富的层叠关系,可以说纸张的空间开发也是无限的。

3.综合材料和特殊工艺是构成书籍立体的重要因素

使用综合材料和特殊工艺也是开发书籍中空间的一个好手段。尽管这在现在的商业设计中并不是所有设计师能得以自由施展的天地,但却是拓展空间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材料可以出现不同的效果。如在几页硫酸纸上面印文字,每页之间就会出现半透明的影子,虚实相间,有种很梦幻的立体感。使用木材或金属做精装书封面也可通过雕刻来直接增强封面的立体感,这些案例也都曾出现于市面。

特殊工艺包括凹凸印刷、3D立体印刷、变图动画印刷、压膜、镂空、镶嵌、UV等,这些工艺都可以更进一步增强页面和书籍各部位的多重立体空间效果。例如凹凸印刷,字从页面中像浮雕一样立起,从微观看,由平面变成了立体,就像拔地而起的建筑一样,出现了一个新的空间,增加读者的触觉感受。通过镂空来展现新空间的例子更多,2003年名古屋国际平面设计会议(THE VISUALOUGE)的会刊,其中有4页是展厅四层楼的平面图和展位分布,设计师把每页中的公共空间面积,通过模切技术镂空成了展厅实际中央空间的形状,当读者把几页用手指撑起来时,4页纸张层面交叠产生了立体空间,一个4层楼展厅的立体分布图就这样活灵活现地出现了。同样通过镂空的还有星空间画廊为画家高踽出版的画集《标本》,画册使用了相当厚的硬卡纸,每页都有画家画的一只同样的熊猫卡通,胸腔全部通过模切镂空,但每页又有一个器官,这样把十来页叠在一起,就是一个掏空的空间,一个立体的熊猫胸腔,各个内脏器官都出现了立体的分布。这样利用纸张的厚度,再进行镂空,通过重叠获得深度,进而在书里面制造出了一个新的空间。

总之,书籍设计实质是满含可开发空间的三维概念的一个整体规划设计,在横向流动的信息中仍然可以发现纵想的空间。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不仅是对二维空间上的要素进行编排设计,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读者的互动将二维转变成三维,让读者感受到其中无限的空间。探索书籍设计中的空间,才能从更深层挖掘其功能,更好地将创意与功能融合。书籍是一个生命体,是一个有丰富表情的立体物。在书籍闭合时呈现给人的方盒子一样规整的六面体内部,毕竟是一个未知的立方体空间,无疑是可以无限开发利用的,里面的那片新天地,不被翻开一切都还是未知,或许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惊奇世界,才会让人惊讶于书籍设计的奇妙。设计师在书籍设计上应该抛弃常识,敢于冒险,才能带动这一领域的变革和发展。在借鉴传统书籍的形式上,大胆地采用新的工艺、材料,利用各种手法去创新。书籍设计师们面临新的挑战,尤其对于商业书籍设计,如何利用空间构造意识去开发书籍中的立体空间,实现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从而更深层挖掘其功能和含义,将是设计师们面临的新课题。

(作者单位系中国铁道出版社)

上一篇:管理项目化案例二:高速铁路的客站建设 下一篇:中国企业家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课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