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4300mm宽厚板生产线提高成材率采用的技术与措施

时间:2022-05-18 03:58:30

莱钢4300mm宽厚板生产线提高成材率采用的技术与措施

[摘 要]本文介绍了莱钢4300mm宽厚板生产线获得高成材率所采用的技术,并介绍了通过优化加热、轧制、剪切工艺等手段提高了宽厚板产品成材率的措施。

[关键词]宽厚板 成材率 轧制工艺

中图分类号:TG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008-01

1.前言

提高钢材成材率是企业降本增效的一项有效手段,成材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宽厚板尺寸精度控制水平是影响影响成材率的主要因素,莱钢4300宽厚板采用高精度的轧制技术、边部剪切技术、多级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通过现场采取各种措施为提高成材率留下较大的上升空间。

2.高精度轧制技术

2.1 平面形状控制技术

为了提高成材率,我厂采用PVPC (Plan View Pattern Control)控制技术来提高钢板的矩形度。PVPC即用HAGC平面形状轧制平面形状轧制是使用HAGC 系统提高钢板矩形度的轧制法。平面形状道次是成型轧制最后一道次和展宽轧制最后一道次。在这些道次, HAGC 系统通常在钢板的端部轧出楔形,钢板旋转以后,锥度被轧平,在锥度中材料的附加容积轧制后填充到角部。(对于“耳形”钢板的补偿,为了减少角部的容积,端部的锥度是薄的而不是厚的)具体地说它是由平面形状预测模型求出侧边、端部切头形状变化量,并把这个变化量换算成成形轧制最后一道次或横轧最后一道次时的轧制方向上的厚度变化量,按设定的厚度变化量在轧制方向上相应位置进行轧制。以上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有效的改变钢的形状,减少钢板切损,有效的提高了成材率。

2.2 厚度控制技术

莱钢宽厚板辊缝采用电动和液压压下共同调整,厚度精度取决于道次计划设定模型计算精度及AGC控制精度,前者决定了钢板头部厚度精度,后者决定了钢板全长厚度精度;模型设定采用前道次温度、轧制力、厚度的实测值,对下道次的轧制力、温度预测值进行修正,重新计算辊缝值,以提高下道次的设定精度,如果某道次轧后实测厚度与模型预测值偏差较大,启动道次计划再计算功能,对后续各道次压下制度重新进行计算;高效的反馈式控制系统用以消除因轧辊磨损、轧辊热膨胀对空载辊缝的影响以及位移传感器与测压仪元件本身的误差对轧出厚度的影响,控制方式采用绝对AGC与相对AGC相结合的方式,使控制精度可达±0.05mm,高精度厚度控制技术使得厚度波动范围缩小可有效提高成材率。

2.3 板型控制技术

莱钢宽厚板精轧机装备了SmartCrown 技术, SmartCrown 是一种使用‘bottle-shaped’轧辊改变辊缝形状的版本,Smortcrown辊型如图所示。瓶状辊型的工作辊在相对向里或向外抽动时空载辊缝形状将变化,SmartCrown 与传统带弯辊系统的轧机比较如下,较少的轧制道次并提高产量,特别是在薄和硬的产品上SmartCrown 允许使用较高的轧制负荷并能实现良好的平直度,更大的凸度和平直度控制范围,实现了良好的平直度和目标凸度控制要求。

3.现场控制措施

3.1 优化加热工艺

首先根据生产钢种的化学成份,制定合理的加热制度,将坯料的加热温度严格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同时,在保证加热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加热时间是减少烧损的有效途经。其次,我们正在推行热装热送(DHCR)工艺,装炉温度在700―900℃,热装比列目前45%,以后还会逐步增大。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氧化烧损提高了产品的成材率,也实现了高效节能。

3.2 制定合理的负偏差

根据不同国家对厚度偏差的规定,对于理论计重的钢板,生产过程中尽量靠近厚度允许偏差下限轧制,如Q235系列,成品厚度30mm,国家标准规定厚度偏差下限为-0.75mm,如果按负偏差组织生产,对于成品厚度为30mm钢板,仅此一项就可提高成材率1%。但是由于同板差和异板差的存在,所以在生产中常会出现大量钢板偏薄,超出下限,反而导致成材率下降。要使负偏差轧制对成材率的贡献取得最大的成效,就必须确定合理的负偏差目标量。我们通过对各规格厚度的钢板厚度抽样测定,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设备条件、轧制工艺条件,确定了合理的负偏差目标值莱提高成材率。

3.3 优化精整工序

现场生产工艺流程,轧制冷却后的钢板,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表面缺陷进行磨修,然后对磨修部位再检查,如缺陷严重,磨修深度超过标准要求最小厚度,则切除。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对于检查发现的缺陷,缺陷的严重程度判定不到位,一切了之,这样一来,大量缺陷较浅的如果经过磨修后可挽救的钢板被切除了,严重影响了成材率。根据这种情况,强调工艺纪律,对于任何缺陷在不能被判定报废之前,必须先磨修,然后根据磨修情况,由检验人员判定是否切除,这是提高成材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4.结论

以上是莱钢宽厚板为提高成材率使用的工艺控制技术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受设备精度的影响,工艺控制技术不能完全发挥,下一步将以提高设备装置水平、最大限度地优化宽厚板轧制工艺为重点来进一步提高产品成材率。

参考文献

[1] 丁修壁.轧制过程自动化[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2] 连家创,刘宏民.板厚板形控制[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86.

[3] 于世果,杨明芬.厚板轧制平面形状控制和立辊轧制技术[J].宽厚板,1998,4(3).

上一篇:制作基于GIS水文专题地图的探讨 下一篇:针对裂缝储层的叠前地震正演模拟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