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形内衣治不了胃病经痛等6则

时间:2022-05-18 03:08:12

塑形内衣治不了胃病经痛等6则

四川药检不合格药品以中成药居多

《四川日报》消息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09年第一期药品抽检情况,去年下半年全省(除成都市)共完成药品抽验10872批次,经核实,在本期公告的不合格药品为257批次,涉及128个药品品种,156个药品生产企业和245个被抽样单位。

不合格药品以中成药居多。

本期公告的257批次的不合格药品中,中成药105个品种,206批次,占80.16%;化学药16个品种,29批次,占11.28%;抗生素7个品种,22批次,占8.56%。不合格品种中,中成药不合格品种主要为三、男宝胶囊、女宝胶囊、维C银翘片和胃康灵胶囊等,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和含量测定。化学药不合格品种主要为维U颠茄铝胶囊和对乙酰氨基酚片,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溶出度、鉴别和含量测定。抗生素药不合格品种主要为氯霉素滴眼液和青霉素V钾片,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从抽验渠道情况分析,不合格药品集中在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经营企业不合格174批次,占67.70%,医疗机构抽验有83批次,占32.30%。

深圳曝光70种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产品

《南方日报》消息 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公布了70种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产品名单,这些普通食品、保健食品、消毒用品等以“药品”的名义混迹于市面上,市民应小心分辨。

深圳市食药监管局稽查大队负责人介绍,此次曝光的70种产品包括普通食品、保健食品、消毒用品等,通常在产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标示预防、治疗人体疾病功效的文字,或者直接标示所用药物成分、作用、适应征或适应范围、用法用量等。这些非药品的违法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有可能造成患者病情的贻误。

塑形内衣治不了胃病经痛

《信息时报》消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美容美体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能修身美体的塑形内衣更是琳琅满目。

一款名为“金玉缘”的多用途塑形内衣,要4000多元,但该内衣宣称能治病。

该健康调整型内衣声称采用国际新型面料,具备内调理、外修形的双重功效。其外修形功能主要根据人体力学、美学、解剖学、医学的原理,由专家依据亚洲人的身材设计而成,使女性身材瞬间起到平腹、收胃、细腰、丰臀的效果;而内调理功能则是通过将南非产的紫水晶经过研磨成粉末混纺在纱线里,使衣服里含有12F远红外光波,能起到活络细胞及活化淋巴系统,刺激自律神经,充分改善人体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废物的排泄,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起到延缓衰老、保健强身、治病等作用。

“塑身内衣可治病完全是没有根据的。塑身内衣不但不可以治病,还可能引发多种妇科疾病。”妇科专家史医生指出,塑身内衣紧绷绷地“绑”在身上,既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汗液排泄,又会导致外阴潮湿、细菌繁殖。尤其是少女长期穿紧身衣,不仅会影响发育,还会诱发乳腺增生或囊肿等疾病,“塑形内衣可治病”更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卫生部紧急叫停天瑞药业生产的“香丹注射液”

中国新闻网消息 国家卫生部紧急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立即停止使用并封存天瑞药业生产的批号为080524的香丹注射液;临床使用天瑞药业生产的其他批号的香丹注射液时要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停药。

通知称,该部今日接到广东省卫生厅报告:三月十九日广东中山市十三名患者在使用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香丹注射液(批号为080524,规格为10ml/支)后,出现寒战、发热等临床表现。

经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检验,该批号香丹注射液热原项目不合格。广东省卫生厅和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通知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停止销售和使用该药品。

致癌“一洗黑”换“马甲”现身

《信息时报》消息名为洗发水,实为有毒染发剂,曾被央视曝光过的“一洗黑”洗发露,经过一番“改头换面”之后,日前又出现在东莞的一些日用品批发市场摊位上。

“一洗黑”洗发露含有染发剂成分,甚至部分产品还检出化妆品里禁止使用的间苯二胺工业染料,长期把含染发剂的产品当洗发水一样频繁使用,对消费者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对特殊体质的人影响更大。

“一洗黑”产品实质只是换了名字和包装的染发膏,使用的也是染发膏的生产批号,却打出了“洗发水”的名头,“令人痛心的是,'一洗黑'产品并没有因为被曝光而改变这些误导消费者的宣传说法。即使在我们调查时,厂家进行了确认,也没有召回产品,我们认为这种行为很恶劣。”东莞市多家超市商场和一些“国药店”,已难觅“一洗黑”产品的踪影,销售人员称这类产品目前已不允许销售。不过,在附近一家名为“新发线”的档口内,记者还是找到了含间苯二胺的“一洗黑”产品,只不过换了新包装,而且厂家也不是东莞市消委会此前披露的7家厂家,包装上也没有称含有染发剂。

日本产“高丝黛珂洗颜露”被检出苯氧乙醇超标

《楚天都市报》消息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了今年首批进境不合格食品和化妆品名单,1月份共有180批次产品被拒于国门外。其中,由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进口、产地为马来西亚的“茉莉柠檬味泡芙夹心饼”和“茉莉什锦饼干”检出三聚氰胺。

另外,广州利澳贸易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的3吨婴儿配方奶粉被指超过保质期。北京大华中环经贸发展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酸奶、奶酪亦被指超过保质期,以及山梨酸、大肠菌群超标。

“黑名单”上不乏大厂名牌货,例如高丝化妆品销售(中国)有限公司从日本进口的0.07吨“黛珂AQ温和纯净洗颜露”被检出苯氧乙醇超标。食品饮料生产商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批台湾生产的调制豆奶(鸡蛋口味),则被“检出违规使用化学物质栀子黄”,奶粉生产商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从荷兰进口的2.975吨硫酸亚铁被指“包装不合格”。

质检总局强调,这些食品、化妆品的问题是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的,都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不合格批次的食品、化妆品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上一篇:中大医院成功实施半相合干细胞移植等7则 下一篇:解开性格的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