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备课组为载体,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时间:2022-05-18 02:00:33

以备课组为载体,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摘 要: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备课组是教师校内合作的基层组织,通过骨干教师观摩课引领示范、各种层次的公开课以及多种形式的“磨课”和点课,可以有效创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教师教学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为教师的职业未来开辟新天地。

关键词:备课组;教师学习共同体;创建

一、什么是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彼得・圣吉这样描述学习型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正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以赴实现共同的抱负。”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学习者的共同需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参与学习的组织。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由教师自愿发起,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根本宗旨,创新实践各种自主学习形式,注重成员之间的社会确认与经验资源共享,实现互相信任、互助共进的学习型组织。它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子系统,能够为教师自我合作学习搭建平台,并凭借“共同体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意识,构建扁平学习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学习型组织的生成,通过学习不断实现共同体的自我超越。

备课组是学校内教师合作的基层组织,如能将备课组创建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必将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在校曾先后担任备课组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处主任,在工作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套依托备课组,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做法。

二、如何创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

备课组的主要活动内容有学科教研、集体备课、学案编制、课堂教学研讨,本文重点论述备课组层面的课堂教学研讨,因为相对于教研组的学术研讨,备课组的一般定位为课堂教学研究。

1.示范引领的观摩课

观摩课的示范性很强,当教学中出现一些较难处理的课型,如: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时,可以邀请骨干教师开设观摩课,来攻克难关,为各位老师提供参考。

2.各展所长的公开课

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公开课最终都要落实到备课组,落实到每位教师的头上,这两个层面的公开课整合起来,实际上全体教师每学期都至少要开设一节公开课。公开课带有很强的展示性。每位老师都高度重视,努力把课上得更精彩、更有吸引力,上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加之自行说课和同行评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课堂教学的研讨。

最近有幸读到了叶澜教授对于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所作的阐述,甚觉平实而深刻: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3.多种形式的磨课

比较通行的定义,“磨课”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多位教师的协助下,把某一节课的教学当作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研究,使某位教师某节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课。这种“磨课”是“多对一”的,真正获益的往往只是被“磨”的这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寻找效益更高的研讨方式,这就是备课组的“多对多”式磨课。

所谓“多对多”式磨课,是指多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多人乃至集体开课、评课。即同备课组所有老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在一两天内全部开设公开课,相互听课、研讨,以提高全组老师的施教水平。(现在,专家们称这种会课方式为“同课异构”,并视之为比较式观课评课的典型方式)。

2008年4月,我校初二物理组集体磨课,该组7位物理老师在两天内全部开设《密度知识的应用》一课,每位老师开课时,少则3位,多则6位同组老师前往听课。基本程序为:确定内容排定课表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依次开课,相互听课集体评课。

同是通过测量密度来判定被测物质的种类,有的老师侧重于固体,有的老师侧重于液体;同样是侧重于液体,有人采用师生同台竞技法,使用两种不同的测量步骤同时进行,得到误差大小不同的两个结果,再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控制误差;有人请学生口头阐述实验步骤,在点评中引导学生选择更科学的实验步骤以减少误差。这让我想起了魏书生先生的话,“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教无定法,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便是教学艺术了。

与“多对一”的“磨课”方式相比较,这种全员参与的集体会课参与面达到了最大,效率也更高,所有参与者既“磨”别人的课,也被别人“磨”课,各个层次的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努力上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短时期内同组老师享受了一次次“同曲异工”的课堂大餐,不亦乐乎!尤其是老教师已经从以前的“光说不练”的指导式变成了“既说又练”的示范式,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为有利。

4.重点帮扶的点课

点课,即点名开设公开课,其主要目的是集中各备课组力量,集中帮助含新老师在内的非骨干教师的施教水平。

在我校,所有教师的所有课堂都是开放的,任何同事都可以不打招呼就进入任何一间教室听课(前提是上课前进入,不干扰教学)。所以,我校有这样一道风景线,每天早晨第一节课,每个年级都有很多老师自发地涌到某几个班级听课。

当自发听课已经成为习惯,年级组组织的公开课就有必要进行调整,否则就成了形式化。所以,我们在新学期开学第一个月没有密集安排公开课,而是任由老师自发听课。一个月后,我们收齐所有老师《评课记录》进行统计。

统计不是简单数数听了几节课,而是具体到每个人分别听了哪几个人的课,各听了几节,每个人又分别被哪些人听了课,又是多少节。统计下来发现有1/5左右的老师被听课特别多,这说明其课堂非常精彩,在同事中非常具有吸引力;也有大约1/5老师的课几乎无人问津。

接下来,对于被听课众多的老师,不再要求他们开设公开课;而对于被听课数量较少的老师,则组织点名开课,是为“点课”。点课的具体做法是公布某位老师一周课表,要求本学科组其他所有老师在一周内每人至少听其1节课,听完之后立即个别交流,一周后备课组集中时间再次评课,集中评议时被点课老师先汇报本周从各位听课老师那里听到了哪些建议,自己有哪些收获,备课组其他老师帮该老师概括出教学风格,总结优点,指出增长点。

毋庸置疑,被点课的老师肯定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因为每次点课长达一周,这周内的每节课都可能有人来听课,来听课的又都是内行;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在一周内得到了众多备课组同事的肯定、指点和帮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备课组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时,备课组就成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最佳基地,大家共享资源、共同研讨、共享智慧、共同成长,实现了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之和。

三、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在我校,虽然各个备课组的成员每学年都可能有所变动,但不变的是备课组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智慧共享的研究氛围,在这里,备课组已经从单纯行政上的基层组织,逐渐发展成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社团,它是具有丰富学习内涵,并不断学习、创新的高效组织群体。

1.备课组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有效群体”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存在目的是实现教师自主、自培、自思、协同发展,备课组的全体成员都拥有专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制订由成员集体认可的行为准则和民主化的决策程序,而且这一制订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确立“共同愿景”的过程。每一位成员都尝试着从同伴那里获得帮助,同时也努力帮助别人,实现资源和智慧共享。

2.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教学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不是储存性学习,而是应用型学习。教师的学习是为了改进自己教学工作的学习,是针对自己教学问题而进行的学习,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所以,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的学习。共同体鼓励成员将自己遇到的个案摆出来,创造出新的案例成果,实现更新与升华,达到成果共享。

3.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价值的超越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靠全体成员自我发展意识,忠诚教育事业的心来推动,来实现自我管理。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获得了自我超越的学习机会,充分体现了其人生价值和学习价值,建构了传统知识和发展知识,追求知识与探索真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社会服务与职业责任的统一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然“形散”但“神凝”的凝聚力,在今天“学习型社会”的条件下,价值尤为重要。

4.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学习成果迁移、转化,为教师职业未来开辟了新天地

无论是一节课,还是一份学案,都是在交流和互动中,通过对话和讨论,对多种教学见解达成共识的结果,是全体成员共同劳动的结晶,具有智慧。共同体成员由于身临其境,领悟到成果的真正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能自觉地把成果的精髓学到手,实现成果的迁移、转化和再创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由于倡导一种在学习基础上的自我创造与自我发展,成员能够总结、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大胆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依存共享、开放、信任的原则,建构一种崭新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文化。

参考文献:

[1]冯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质和价值.成人教育,2011(3).

[2]顾志跃.如何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3]刘宪恩.“磨课”:实效性培训的好模式.校长参考,2006(11).

[4]赵俊.“多对多”:一种新型的磨课方式.淮海晚报:中学生版,2009-6-23.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研究成果之一。已被收入《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原文9000字,有删改。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阴中学)

上一篇:初中英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有效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