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儿子穿裙子的爸爸,对吗?

时间:2022-05-18 01:29:25

陪儿子穿裙子的爸爸,对吗?

【五岁的德国小男孩总是喜欢穿裙子。他的爸爸没有责骂他,而是选择跟他一起穿上裙子,走上街。“我没有受过多少高等教育,我只想我的孩子懂得,有时候不一定要符合大众预期。我想他知道,爸爸总会在他身边支持他。】

沈嘉柯:关于此事,我和大部分人一样,开始是叫好,认为这父亲很开明。但又觉得哪里不对劲,你认为呢?

朱文波:那张照片开始大家是同声赞同,因为人们大抵只被一个现象所吸引,就是父亲的陪伴,但是忽略了陪伴什么。父亲也换上女裙一起陪孩子走上大街,这成了对行为的奖赏和强化,将男孩的不当行为延续下去。

于是我在微博上作了这番评论,“可以有父子温情,但未必是称职的教育”。且不说孩子未来可能有的性别认同障碍、异装癖隐患,所谓“有时候不一定要符合大众预期”,那是成人具备了复杂认知后的自我判断力培养,需要仔细辨别当时情境。对儿童而言,行为也可以在这种信念下培养出来。

沈嘉柯:你说到“”也可以培养出来,我有点吃惊,想一想,的确是的,大概这就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哪里不对劲的原因。

朱文波:这里还涉及儿童心理发育的一个重要领域,那就是性别认同:他属于哪个群体,相同和不同点有哪些,哪些行为可能被群体接纳或排斥。男孩也许是简单的好奇和尝试,也许在小环境中偶尔听见大人对某个女孩的夸奖和赞赏,在社会比较中想获得同样的待遇,于是开始模仿。这些不当的适应策略被大人忽略,在未来成长中,会给孩子幼小心灵带来负担产生混乱,可能招致同伴嘲笑,没有归属感,自尊心会严重受损。

沈嘉柯:我注意到,你提到一个“自我判断力”。我记得法律就规定了民事责任能力和刑事责任能力的年纪是18岁。当然,法定年纪是广义的,取得社会平均值。一个人拥有完整的心智判断力,心理学上有什么标志吗?

朱文波:自我判断力的准确与否,一定和个体的综合认知能力有关,也就是自身行为更多地符合社会规则,从而在环境中受益。这关乎个体的生存质量。

总体上孩子因为大脑发育的天然制约,关于对错的理解会比较简单,对未来的预见力不足。所以家长以成年人的心智,轻率表示“有时候不一定要符合大众预期”并不妥当。在何时何地表达特立独行,对儿童来说难以胜任这种认知判断。

一个人拥有完整的心智判断力,美国神经科学家丹尼尔.阿蒙认为应该在25岁,大脑在25岁才真正发育完全;而在心理学上的标志应该是,行为和内部情感能够适应各种变化。

沈嘉柯:以我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不少家长把小孩子当成洋娃娃,给小男生穿裙子,让小女孩光屁股。我想帮广大家长问下,有没有一个性别教育的时间点呢?

朱文波:性别教育没有时间点,它几乎渗透在儿童发育的早期。当孩子开始学走路时,他们慢慢了解自己的身体,也许在洗澡时,就开始追问父母,自己身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幼儿期还会通过自我刺激,表现出更多的好奇心,男孩女孩都可能有偶然的行为。而这些都涉及性的私密性教育,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不可让人随意触碰的部位,不可在公众场合所做的行为。可以看出性别教育并非单一的内容,也不是在特定时间来一次集中宣讲就行的,好的性别教育来自日常生活的随机讨论。

上一篇:君子之道,一张一弛——休闲心理疗法 下一篇:秋季腹泻“偏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