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收获一年的辛劳

时间:2022-05-18 08:13:59

年终,各种考评接踵而来:教育局要求考评所有在岗人员,进修学校要求考评骨干教师,人事部门要求考评“三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特级教师)人员,工委要求考评园领导,幼儿园要考评员工的业务素质、保教工作、家长工作等。工会的巾帼文明岗还要考评女同志,教科室要考评教育科研人员……如果每一项考评都进行一次专项工作,我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我们的做法是将评估的内容大致分类,按类评估考核:(1)需要填写表格的:如个人年度考核、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核、个人师德评估等。(2)需要撰写书面文字材料的:如“三名工程”人员、骨干教师等。(3)需要民主评议的:如对园领导评议、家长满意度调查、先进评选、班组专项检查等。

凡属第一类评估,我们就采取当事人自己填报。园考核小组按照园三级考核标准核对并综合评价的办法,较快地完成评价过程,并将材料归入个人业务档案。如属第二类,园考核小组要在当事人个人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当年的各项记录进行综述,并给出评价的结果(合格、不合格)。如属第三类,考核小组就要在全园教工(家长)中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评价结果,必要时个人述职(园长述职述廉、个人一年综述等)。园考评小组将评价结果汇总,记录备案后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以上的评价标准依据三级评价体系(我园出版的《幼儿园教师必备手册》中有详细的介绍),一级是我园各岗位工作职责与规范要求,二级是年度幼儿园规范化补充条款(每年变化,特指幼儿园目前存在的、急于改善的主要问题),三级是各种专项检查的分值统计结果(如备课、开课、常规组织等)。第一级为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在幼儿园的一般性评价中应该能全体通过;第二级为奖励标准线,是幼儿园高标准的要求,达到(违背)的人员,将按照教工大会通过的奖惩办法执行:第三级为奖励性评价,分值高的奖励,分值低的不处罚。前两级为柔性评价,第三级为量化评价。第三级评价的结果会制约二级或一级评价的结果,只有三级评价得高分,二级、一级才能有较高的评价(如班级安全或出勤评价低。先进班组就不能申报)。

评价的结果有二:一是奖励,二是劝戒或停止奖励(以不奖励代替处罚)。我们将民主评议时的结果换算成分值,达到标准的三分之二即奖励。凡是年终考评为优秀等级的人员红榜公示,并按照幼儿园制定的奖励办法兑现物质奖励或荣誉奖励;如果考评结果不理想,幼儿园考评小组会以谈话的方式帮助员工分析不足以改进工作;如果员工评价分值低于三分之二评价标准,考评小组不仅要帮助该同志制订个人整改计划,还要停止与考评相关的各类奖励。

因为评价的结果直接与经济利益相关,考评小组在评定中必须非常慎重。对个别不能享受奖励的人员,交谈时应该有具体的材料帮助其明白工作中的不足,使其有具体的改进方向。

为了让绝大多数员工享受奖励,我们设立了众多的三级评价项目,如班级幼儿出勤、卫生、安全、家长满意度、班级环境、游戏等等。奖励倾向一线人员,以体现幼儿园特有的性质。园长每学期(年)也对全园所有幼儿进行发展调查,一来判断教师评估的准确性,二来评估教师的教育质量,为教师合理配备和业务扶持提供依据。

从评价的时间上划分,目前对孩子采取的评价一般分为即时评价、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即时评价指活动过程中现场的反馈交流,过程性评价以幼儿成长档案为主,阶段性评价以单元(主题)活动评价、学期幼儿发展评价为主。期末与家长的交流,是学期幼儿评价的反馈方式。

1 交流话题的产生

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园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教师对孩子发展现状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一学期(学年)中,孩子已有大量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的资料,再加上学期末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评估,教师占有的资料是十分丰富的,与家长交流的话题,就要在这些资料中找寻。一般来说,交流的话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孩子进步的话题,二是反映孩子需要加油的地方。前一个话题可以采用实物加语言描述的方式交流,后一个话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交流。

我们建议每个班级在寻找话题前,首先召开班务会,三个老师坐下来细细讨论与分析,保证对孩子的发展得出基本一致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应在孩子的发展现状中,找出特别突出的。或个人发展相对较好的方面,并选择能够体现这些发展的实物(孩子的作品、活动的照片、观察记录与评价等)作为交流的素材,让家长通过欣赏和聆听,感受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其次,教师要通过对该幼儿本学期在园活动的快速记忆回放,找出孩子需要帮助和家庭配合的方面,再在教育笔记、观察记录、活动评价等资料中找寻相关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案例。教师依据两类素材拟定好交流的话题,将素材、话题与该幼儿的成长档案放置在一起,供交流时使用。

2 交流的形式

交流需要对每个孩子发展进行个性化的分析,适合的方式应是一对一的。但老师每天可以和家长交流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科学安排交流时间非常必要。我园采取的方式是:教师将一段时间内每天可以交流的时间制成表格,让家长在早晚接送孩子时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选择。因为一个时间段(一般30分钟)只能填写一个家庭的名字,既保证了交流对象的不重复,又让家长清晰地了解自己拥有的交流时间。

3 交流的策略

(1)根据家庭的教养取向定交流的主调。交流前,班级教师应查看全班各个家庭的家访记录及调查问卷,了解家庭教育的倾向性。关注孩子生活的家庭,老师在交流时就要尽可能详细地反映孩子生活中的进步;同理,关注孩子学习的,就在学习方面详细反馈。

(2)根据交谈的对象决定交流的广度。有些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孩子的接送基本由老人完成,对幼儿园的工作不甚了解。老师可以借助交流的机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本班的特色活动、教育策略,还可以就老人牵挂的或曾经有误解的事情做详细的解答(如有些老人坚持让老师躺在孩子的身边以便照顾孩子午睡),取得孩子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3)表扬鼓励在前,改进提醒在后。在交流的前半段,教师应将孩子近阶段变化较大或特别突出的地方告知家长,让家长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交流的后半段,可以先请家长谈谈家庭对孩子以后发展的想法,老师再顺着家长的思路提出改进的要求。这样,家长对交流话题的认同感就高。老师千万不要把交流作为抱怨的机会,更不要指责家庭某个成员的养育方式,否则,交流后家长与教师的情感很难修复。

(4)营造温馨的交流环境。交流的场所应该是安静、没有干扰的;不要忘记给每个家长准备合适的凳子,递上一杯热茶;与每个家庭交流时只出现与本家庭有关的资料,其他孩子的资料要收藏好,避免家长横向比较后带来负面的效应。

上一篇:理性教育公平的现实诉求 下一篇:让“家园之窗”成为家园互动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