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德建设的新途径

时间:2022-05-18 07:07:07

论师德建设的新途径

摘 要: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高尚的师德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现实却不容乐观,必须引起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的高度关注,开辟师德建设的新途径。

关键词:师德 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232-01

2011年教师节,总书记在看望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师时说“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希望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钻研教学业务,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尚的师德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通过对一些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实却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系统规划,开辟师德教育的新途径。

1 需要关注的问题

(1)道德标准下降。50%的师生认为很多老师仅仅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并没有把对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放在第一位,更没有把教育看作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伟大事业。教师普遍存在忽视政治学习的现状,72%的教师认为不重要或不太重要;41%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不能做到尊重、理解和支持。

(2)物质欲望上升。48%的学生认为教师最关心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对金钱、权力、地位等物质利益的索取,而不是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35%的学生认为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第二职业或争名夺利上。教学中精神不足,科研上急功近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创新缺乏探索和研究。34%的学生认为教师存在以利取人或以家庭政治地位取人的现象,对广大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

(3)育人意识淡薄。81%的学生认为很多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冷漠,与学生沟通不多或基本没有沟通。学生中认为与老师感情很深的仅为3%,认为有感情的为40%,认为缺乏感情的却高达59%。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和处事能力。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悉心指导,可是有不少教师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缺乏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

(4)表率作用缺乏。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好坏和力度的强弱,取决于教师的高尚师德。教师是广大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乃至一生的影响。但是,部分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态度、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1]。有的上课迟到早退、仪表不整,举止粗俗,甚至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信口开河,给学生做了不良导向。

2 影响师德建设的原因

(1)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弄虚作假、、及西方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使高校的师德建设受到严重冲击。而道德的教育提升往往滞后于社会的转型,从而使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消极现象得以滋生与蔓延。

(2)学校管理。近几年很多学校特别是各高等院校都在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但是主要解决的是人才短缺问题,在业务上对教师往往要求多,有指标;在职业道德、导向机制、约束机制等方面却流于形式,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基本上处于无目标、无措施、无专人过问的自由涣散状态。

(3)自身素质。很多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的有效锻炼,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装备先天不足,道德是非判断能力,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在教师职业认识上有偏差,缺乏教师的光荣感、神圣感和责任感。

3 师德建设的途径

(1)加强师德教育。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启发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形成师德建设的内动力。二是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召开师德楷模报告会、优秀教师表彰会,用先进典型的事迹说服人和激励人。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教学大奖赛、师德建设大讨论、师德演讲赛等活动。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行,使教师的思想境界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四是搞好宣传。借助校园广播、校报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师德建设的意义、目的和规范要求,营造师德建设的浓郁氛围。

(2)加强师爱培养。爱心是师德的根基,是责任心、使命感和服务意识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文化知识的学习,在生活中还要要不分民族、性别、地区地爱护学生,真正地关心大学生给予学生们父母般的关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赢得大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爱是连接师生心灵的纽带和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进行成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3)加强自身学习。教师是‘做人’的工作,需要教师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如果教师不具备渊博的知识、广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就无法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规划,也无法站在较高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教育,无法使学生信服。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从而保证自身影响力的正确导向。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钻研掌握某门专业知识来树立一定的专业权威,钻研科研,以才服人。

(4)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规范师德内容。建立与教师职业和时代特点相适应的师德体系。使教师明确师德的方向、师德的核心、师德重点、师德基础及师德所具有的责任性、知识性、先进性、创造性、民主性、自律性。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激励,对履行师德义务的优秀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三是落实监督制度。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领导监督与学生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以达到慎独的高境界。四是严格评价制度。建立和健全师德考评机制,遵循高校教育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师劳动的规律,在考评结果处理上,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评价的结果与一定的奖惩激励有机地联系起来[2] 。

(5)关心教师生活。不仅要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关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而且更要体察教师的疾苦,关心教师的生活。要让教师感到快乐,让教师想努力、想付出,在付出时心甘情愿,在付出后能老有所得。[3]要尊重教师,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待遇,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之体会到自己在学校中的价值,给教师一个与“人类灵魂工程师”职责相适应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 车玮.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8(9).

[2] 钱军.对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7(S1):3.

[3] 彭美贵.浅谈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J].教育探索,2011(11).

上一篇:浅谈城市照明设计的特点 下一篇: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