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意见

时间:2022-05-18 02:26:12

市政办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意见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推进我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多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安全发展,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减少了各类事故发生,事故总量、死亡人数连续10年实现“双下降”,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但是,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较大及以上事故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安全生产领域各类矛盾、问题和隐患还很多,安全发展观念不强、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防范意识差、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仍然比较突出。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发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并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各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法制建设、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制约本地区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所有政府领导都要切实抓好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县(市、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同志,每周至少要拿出一天时间研究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并落实好领导干部下矿井、进车间、到现场检查制度。要切实做好换届改选后各级政府分管领导的安全培训工作,确保新任分管同志尽快熟悉情况,负起责任。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充实基层特别是县(市、区)和乡镇安全监管力量,加强专业化的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在岗人员业务培训,改善监管执法装备和条件,创新安全监管执法机制,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要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完成目标任务和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要严肃批评、一票否决。把严肃事故查处作为依法加强监管、督促落实安全责任的重要手段,对发生的所有事故都要按照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广大干部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追究事故企业及直接责任人的行政、法律责任,追究分管领导以及与事故直接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责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强化事故警示教育作用。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二)进一步强化部门和行业安全监管责任。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严把安全准入关,认真执行项目立项、资源审批、安全生产许可等各项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格市场准入,提高高危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把安全生产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审的一律不准立项。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指导、督查和考核职责,为政府当参谋、出思路、提建议。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活动,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

(三)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是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通过加强培训教育、严格监督检查、严肃事故责任追究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企业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落实主体责任的自觉性。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督促企业负责人严格落实现场带班制度和地下开采矿山负责人带班下井制度。

二是开展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管理工作。综合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多种因素,对企业实行分类分级安全监管,并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等级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促使企业主动加强管理,提升安全等级。

三是加强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按照规定要求配足用好安全监测、预警、通讯、定位、自动控制以及安全防护、避险、应急救援等设施和装备,提高企业安全保障水平。四是强化班组和岗位安全建设。将企业安全管理向班组和岗位深化,在全省广泛开展争创安全生产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和示范岗位活动,推进班组和岗位安全建设,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一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自查自纠、专家现场诊断、科技手段检测、执法督促整改、政府挂牌督办”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坚持不懈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提升事故预防能力。

二是严格落实企业自查自纠制度。各企业要严格执行隐患定期自查、自评、自纠、自报制度,按时、按要求填写《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报告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隐患自查自纠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凡是没有执行事故隐患自查自纠和报告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三是充分发挥专家排查隐患作用。采取政府购买安全服务方式,支持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对重点企业的工艺、设备进行安全诊断,帮助发现重大隐患,制定整改方案。

四是利用科技手段检测隐患。发挥现有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作用,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城市燃气管道、剧毒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的管线壁厚、防腐层等状况进行检测,并作出运行安全评价。

五是依法督促整改隐患。督促企业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要立即整改;暂时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六是严格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按照“分级监管、分类督办”的原则,选择一些可能造成伤亡大、损失大、社会影响大的重大事故隐患,提交当地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下达重大隐患整改督办通知书,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五)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一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法规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制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加强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加快制定完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设施安全生产标准规范,按照3年重点达标、5年全面达标的要求,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

二是加大安全生产普法执法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识,增强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自觉性。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强化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从重处罚和厉行问责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措施,确保执法实效。强化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级政府责任,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是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理顺安监、卫生、社保等部门职责。严格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煤(矽)尘、热害、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治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未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不准投入生产使用。要按规定进行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六)进一步强化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以实施“用安全文化助推安全生产”战略为主线,以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以“我安全、我健康、我幸福”为内容的“安全”行动,大力推进安全文化理论和建设手段的创新,积极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为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群众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宣传活动,p57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户外标志、标语、电子显示屏等宣传手段,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搞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安全文化氛围。树立“安全教育从少年儿童抓起”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强化中小学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行动,在重点行业领域培育命名一批部级、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发展。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实施百千万安全培训行动,开展百万农民工和千万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全面提升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

(七)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投入。探索建立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加强财政投入,引导和带动企业、社会对安全生产投入。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企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监督机制。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安全风险抵押制度,建立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

(八)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兴安”,进一步完善我省安全科技管理体系,加大科技对安全生产的支撑力度。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生产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隐患治理、预警预防、应急管理等信息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九)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省、市、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加快建设应急平台,完善部门间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和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联合处置机制。县级以上政府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依托骨干企业、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加强地方区域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落实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预案报备制度,加强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学校、幼儿园、高层建筑、商场和矿山、化工等重点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切实提高应急避险和现场处置能力。健全完善企业现场处置方案,各个岗位都要制定程序简明、图表化、牌板化、易懂好记、实用性强的现场处置方案,全面强化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自防自救及逃生能力。

四、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一)强化交通运输领域安全整治。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客运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建立实施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持续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等违法行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格按规定强制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继续在双向四车道安装中间隔离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加大校车安全监管力度。加强水路运输安全监管,严厉打击水上非法运输行为,重点治理砂石运输。强化危险化学品等特殊物品的运输安全管理,严厉查处营运车船非法违法从事危险化学品等特殊物品运输行为。进一步加强铁路、民航安全管理。

(二)强化煤矿和非煤矿山领域安全整治。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坚定不移地抓好小矿淘汰治理。把关闭小矿山与转方式、调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有机结合起来,对列入限期关闭的矿井,各级政府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关闭实施方案,搞好试点,逐步推开。加强对企业生产现场的动态监管,防止过度开采和掠夺性开采引发事故。积极做好通风复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深化瓦斯治理,推进水害监测监控和防治等先进技术应用。加快推进煤矿、非煤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积极推行尾矿库在线监测技术,组织实施非煤矿山采空区监测监控等科技示范工程。加强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严格招标采购,坚决杜绝不合格生产资料进入矿山。加强非煤矿山外包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对施工队伍实行统一管理。加强非煤矿山建设期间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加强油气管道安全专项治理,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治理”的责任。

(三)强化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整治。认真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积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加快城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继续推进在役化工装置安全设计诊断工作。加强设备检修、动火、试生产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对大型油罐区、天然(液化)气转运站等易燃易爆场所,要加强防火灭火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处置重大险情能力。

(四)强化烟花爆竹和民爆领域安全整治。继续开展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设施的提升改造工作,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深入开展反“三超一改”(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专项治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建立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系统,做好烟花爆竹流向登记工作。各级政府要组织公安、安监、工商、质监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制贩、储存烟花爆竹行为。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管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民爆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自动化、信息化生产水平。

(五)强化建筑施工领域安全整治。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建筑工程参建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把施工队伍资质关,强化外包工程的安全监管,严禁违反客观规律压缩工期。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和“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审查制度。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

(六)强化消防领域安全整治。各地要把消防规划纳入当地城乡规划,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装修装饰材料和建筑外保温材料。以高层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三合一”(经营、住宿、仓库合在一起)场所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为重点,集中整治重大火灾隐患。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安全责任制,严防拥挤踩踏事故。

(七)强化冶金有色等其他领域安全整治。发挥行业协会、大企业和专家查隐患作用,加强对高炉液态渣铁和铝粉尘、铝液的监督检查,认真做好冶金煤气、有限空间作业、粉尘作业、交叉作业、检修作业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并按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和定期检验,切实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加强渔业船舶安全管理,避免商渔船碰撞事故。继续深入开展农业机械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上一篇:奶花芸豆栽培方法研讨 下一篇:新农村电气化构建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