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回肠炎的控制与治疗思路研究

时间:2022-05-18 02:20:25

猪回肠炎的控制与治疗思路研究

[摘 要] 猪回肠炎是一种全球流行性的猪病。猪回肠炎的主要特点是病猪小肠粘膜出现异常增厚,进而导致病猪死亡。该病多由于细菌感染细胞内劳森菌引发,病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严重影响了猪群的肥育。本文从猪回肠炎的病原及其致病机理切入,简单的分析该病的控制方向及主要方法,最后着重阐述该病的治疗思路,以供养殖户和同行们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猪 回肠炎 控制 治疗思路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90-01

一、猪回肠炎的病原及其致病机理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回肠炎[1] (Regional ileitis)、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等。在传统研究中,普遍将弯杆菌认作为猪回肠炎的病原,但是在后期的研究中证实,弯杆菌仅在回肠炎发生之后起到了继发感染的作用。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猪回肠炎的致病菌为细胞内回肠菌[2] (Ileobacter intracellularis)。细胞内回肠菌一般会侵入病猪回肠、小肠或大肠前段细胞,导致病猪肠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增厚,由于病猪肠壁出现异常增厚,阻碍了病猪肠道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对病猪的肥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在病猪的粪便中也会存在一定量的细胞内回肠菌,该病菌能够在空气中传播,尤其是在两周内感染力极强。

二、猪回肠炎的概况

1.猪回肠炎的临床症状

病猪早期患有猪回肠炎并未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症状,极少数病猪的排泄物中可以发现细微血迹存在,偶见病猪死亡的情况出现。但是大多数病猪在患病早期,多会出现食欲下降或饲料利用率不足等现象,进而导致病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良症状。在对死亡病猪进行剖检之后可以明显发现病猪肠道出现异常增生情况。保育后期猪和生长猪慢性腹泻,粪便稀软、不成形,或育肥猪、后备母猪血痢[3],因此需要及时采用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治疗,保证病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2.猪回肠炎的流行情况与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15%-35%的猪场[4]曾遭受或正在遭受猪回肠炎的侵扰,细胞内回肠菌感染猪群后,猪群的发病率最高可达20%。猪群一旦感染该病,会使病猪肠道壁发生异常增厚,影响病猪对于饲料中营养的吸收程度,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病猪肥育过程受到影响,最终致使病猪的生产性能大幅度下滑,下滑幅度最高可达40%[5]。猪回肠炎是一种全球性猪群传染疾病,猪场养殖户需要充分了解猪回肠炎的流行情况与危害,才能够重视猪回肠炎的控制工作,保证猪群的健康发育。

三、猪回肠炎的控制措施

1.强化饲养管理质量监控

1.1全进全出:严格落实全进全出制度,确保在猪舍消毒的过程中,猪群全部移出猪舍,在猪舍消毒的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消毒人员实施。另外,猪舍内地板采用水泥敷设,便于消毒工作的开展,降低猪群中猪回肠炎病症的传播。

1.2猪群饲料的投放:由于饲料与饮水不是引发猪群猪回肠炎的危险因素,猪群养殖的规模才是引发猪回肠炎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如果猪群养殖场养殖规模超过500头母猪,则猪回肠炎的发生率会出现明显提高。因此,在饲料的投放方面与常规投放无异,不过需要严格控制养殖规模或积极的做好猪舍消毒处理,控制猪回肠炎的发生率。

1.3严格消毒制度:首先,在各个猪舍门口均设置专门的员工清洁设施,使员工在进入猪舍之前进行全面的清洁,尤其是员工需在各个猪舍轮流走动的时必须做好清洁消毒处理。其次,选择市面上效果良好、质量优秀的消毒剂,定期开展猪舍消毒作业,严格落实消毒制度。目前,用于猪舍消毒的药物可以选择3%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1%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碘也是较为有效的杀毒药剂,不过1%的过氧化单硫化钾与0.33%的石碳酸消毒液对于灭杀细胞内回肠菌未见明显效果。

2.强化猪群运输、引进的质量监控

在猪群运输或者种猪引进的时候,存在诱发猪群感染猪回肠炎的风险,因此,需要严格猪群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做好全面的抗菌素、疫苗注射,积极的防治猪群感染。另外,需要尽可能降低种猪引进规模,及时做好种猪的健康检测,确保种猪未带致病菌。

四 猪回肠炎的防治思路

1.保证猪舍的通风与干燥,是预防猪回肠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另外,由于猪回肠炎在空气中存活温度在2-15℃,因此,可以采用保温、制暖等方式维持猪舍温度在18℃左右,破坏细胞内回肠菌的存活环境,降低猪回肠炎的发病率。

2.减少猪群流动、严格把关猪群流入

经过积极的预防与控制,能够明显的降低猪回肠炎的发病率,但是如果猪群发生大规模流动或其他猪群中途引进,会对现有猪群带来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因此,需要在尽可能减少猪群流动的同时,严格把关猪群引进,避免外来因素导致猪群感染猪回肠炎。

五、猪回肠炎的治疗思路

1.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由于长期用药治疗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会对猪的生长发育产生极大的制约,因此,确定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治疗猪回肠炎的主要思路。首先,各个猪群养殖场需要结合猪群实际情况,包括猪群规模、猪群年龄段、接种疫苗时间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降低药物持续治疗时间,控制猪群接受药物摄入量,保证猪群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2.药物治疗方向

首先,可以给予病猪痢菌净针剂与青霉素勾兑,剂量为常规剂量的一倍,每天早晚各给予病猪注射1次,连续治疗3天,基本可以痊愈。其次,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猪,可以将其移出猪舍置于专门的猪舍中,给予病猪湿拌料进行喂养,酌情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电解多维与葡萄糖粉,不断强化病猪的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龙.猪增生性肠炎的致病机理及流行病学最新进展[J].养猪,2011,02:73-75.

[2]刘凯,马永恒.猪回肠炎的控制与治疗[J].今日养猪业,2011,04:53-54.

[3]李凯年,逯德山.猪回肠炎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09,06:20.

[4]曲宁宁.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治综述[J].山东畜牧兽医,2013,07:75-77.

上一篇:益生旺氨基酸水溶肥在水稻的应用初探 下一篇:兽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