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余料的再设计

时间:2022-05-18 02:06:24

红木余料的再设计

摘要:随着2013年新修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颁布实施,红木原材料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红木材料可谓是日益稀少,日渐珍贵。红木材料如何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红木余料基本情况的分析,根据不同类型余料的具体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再设计,减少对材料的浪费。

关键词:红木 余料 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103-02

纵观我国红木文化,可以追溯到五六百年前。红木文化可以概括为一种精英文化,―方面是因为红木材料本身稀有而珍贵,自古就为上层社会所消费,另―方面就是因为红木材料的珍贵,所以红木材料的加工制作凝聚了优秀工匠的巧思和技艺,红木作品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既包涵了工学内涵,也包含了艺术内涵,这正是来自匠人超凡的技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红木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既通过作品题材和素材传达着厚重的文化,也通过红木本身独有的材质属性传达着一种中国式的文化气质。

所谓“红木”,并不是某一特定木材,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的统称。红木属于多年生材料,材料的生长速度缓慢,又因是自然生长,故而木材的成材情况不受人为控制,实际生长出的木料质量基本全靠自然环境等非人为因素影响。红木材料有材质较硬,强度高,耐磨,耐久性好等优点,因其边材和心材有很大的质量区别,真正可以被视作合格木料的材料就更少了。因此,红木材料如何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红木余料,主要是指两类木料,一种是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瑕疵的木料,包括因自然环境因素形成的病虫害导致的节子和腐朽的材料,也包括因气候湿度变化或采伐时材料发生开裂的材料,还包括不符合红木国标的边材。另一类是指在红木制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因机加工时的误操作导致报废的合格木料。由于自身材质不同,红木余料和整料的价格有着巨大的悬殊,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价格悬殊,使得红木余料所加工的产品可以为更多人所消费。

论文讨论红木余料的再设计和实际应用,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合理地、更大限度地利用红木余料;另―方面,因为红木材料属于珍贵材料,不是一般消费群体所能消费的,而红木的余料因为物料的体量较小,质量参差不齐,价格相对红木整料可谓悬殊较大。利用价格较低的余料进行再设计,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不同程度地体验到红木的意味和质感。

一 红木余料的来源

根据《红木国标》强调心材,边材不算是红木。虽然边材与心材是连在一起的,但由于边材是活性细胞,与心材在颜色、密度和结构上完全不同,所以,《红木国标》强调:只有“五属八类”的红木心材才能称为红木。

另外,红木《行业标准》在用材要求方面强调,在制造当代红木家具时允许使用边材(白皮),但是“产品正视面的用材应无边材;其他部位零部件表面的边材面积含量,应不超过该零件表面积的百分之十(宽度小于8毫米的边材不计)”。

这样,就因材料本身的素质问题,在红木材料取材的同时就一定会产生一部分与白皮相连的、无法计人家具生产木料当中的余料。

此外,在红木家具的生产过程中,会存在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包括红木家具在打样过程中因尺寸数据问题、开榫位置偏差、实物效果与预期不符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红木材料的不当使用;也包括在机雕过程中,因雕刻机使用不当或是雕刻机出现故障等原因造成的木材的耗损;还包括实际生产中开料时产生的边角料等。

最后,在木材的生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病虫害、细菌侵蚀等原因会造成木材的虫眼、节疤、开裂等现象,这样的木料在利用时往往要诸多的考量,情况严重的也无法被利用。

红木余料存在的缺陷

红木余料的主要缺陷―方面是来自于机加工过程中的误操作,导致的后天缺陷;另―方面则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自然生成的缺陷,其中天然缺陷包括木材的节子、腐朽、裂纹和白皮等。

节子破坏木材构造的均匀性,不仅影响木材表面美观,更重要的是降低木材的某些强度性质。节子多含树脂,较硬,较重,因而给木材加工带来一些困难,使切削不易,并影响加工质量;在使用中易引起木材表面磨损不均匀。节子收缩不同于周围的木材,当木材干燥时,死节常常与周围的木材脱离,活节则往往在横截面发生开裂。

木材由于腐朽菌的侵入,逐渐改变其颜色和结构,使细胞壁受到破坏,物理、力学性质随之发生变化,最后变得松软易碎,呈筛孔状或粉末状。

在树木生长期间或伐倒后,由于受外力或温、湿度变化的影响,使纤维之间发生分离现象,称裂纹。裂纹通破坏木材的完整性,影响木材的利用和装饰价值,降低木材的强度,尤其顺纹抗剪强度。在保管不良的情况下,木腐菌易由裂隙侵入而引起木材的变色和腐朽。

白皮是树木的边材部分,颜色和密度以及质量均不能和心材相提并论,且易腐朽虫蛀变形。白皮是红木家具业的行话,又称“白边”,学名叫“边材”。因为白皮和芯材在颜色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致使在对材料进行加工设计时无法保证产品的整体性。白皮和芯材在材质的物理性质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对有白皮的材料进行加工时,往往会和芯材产生不一致的效果。

三 设计方案

对红木余料的设计,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对木料进行再设计。其中有白皮的木料、开裂的木料以及有节子的木料都是可以再设计的,但是腐朽的木料因为其物理性质以及发生了改变,所以并不适合再设计。另外,对于机加工误操作剩下的木料,因为木质较为优良,在设计中难度远远小于有自然缺陷的木材。

在日本设计中,有一种审美,被称为“残缺之美”,在一些细节处的残缺也能够给使用者带来美的享受。

在我国的设计中,玉石设计加工时有一种叫巧雕的工艺,就是利用了玉石本身的一些类似特征来进行设计加工的。所谓巧雕,就是利用了玉石的颜色、皮色以及纹理的差异,在整体设计中形成的对比效果,更多时候,皮料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玉石表面有一层并不如玉石一般细腻的玉皮,但往往由于玉皮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而被玉雕艺人保留下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将皮色融入玉雕作品中,俏色巧雕利用表皮的色斑略施刀斧,自然成型,这种”不雕而雕”的工艺特别能显现出一种造化的天趣。除了利用玉石的皮色俏色外,玉石本身可能多种颜色共存,更可能会出现玉石本身存在像沙眼、棉絮、绺裂等,为了不破坏玉石原料的完整性和体积,或是为了让玉雕本身更具欣赏价值,玉雕师傅也会利用着多种颜色进行俏色。

正如整块的玉料要分玉皮、夹石和玉石,红木也是有心材、边材之分的。古语有云:玉无纹,天无云。说的正是天然材料最朴素的普遍现象。红木在生长过程中,无法被人为控制的病虫害、利器刮划等原因,都会造成日后红木材料的瑕疵。

如图1中的香插设计,就是利用了有白皮的红木余料进行的设计。设计题为“断桥残雪”,即将白皮部分比喻白雪,整体使用断桥的造型,通过白皮和红木芯材在色彩上的区别来表达断桥和残雪的意味。

在此设计中,白皮无疑是材料中存在的缺陷,但正是因为缺陷的存在,将更多的关注凝聚在缺陷中,便使得缺陷转化为点睛之笔。

在机加工时,往往加工的材料都是质量上乘的红木木料,但因加工时的错误操作,难免会使许多材料被浪费掉,对于这类加工平整,有一定体量的余料,可以将材料进行合理分割,使其呈规则的小体量木料。

如图2中的无事牌就是将小体量的木材进行简单的车削、打磨,将有加工切口的大体量木材划分成若干小小体量的单个产品。

红木材料深沉、低调,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质,将红木材料和中国传统元素结合,能够很好地表现产品的儒雅气质。

如图3中的书签设计,将传统的中式图案“云纹”和红木材料结合,有着浓郁的文化气质。

四 结语

无论是因为红木材料进出口受到限制还是因为红木材料本身日益稀少,红木材料的价格都―直居高不下。

随着红木材料的大肆开发,红木这种多年生的材料已经很难满足日渐扩大的红木市场的需求,许多红木资源都在濒临枯竭。红木材料的价格也是―直飙升,一些珍贵的材料甚至每吨要动辄以千万计算。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红木制品企业对于余料的处理方式多数都采取了将余料进行售卖、焚烧等方式,很少一部分企业会考虑将红木余料进行设计加工进行二次销售,这无疑是对红木材料的浪费。

在红木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如何将红木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不仅是因为红木材料价格昂贵,不应该被浪费,更是因为红木材料生长缓慢,加之无法控制的自然生长环境,材料十分难得,因此才更应该被尊重。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堂中“小游戏”的魅力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