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你沉默了吗

时间:2022-05-18 01:52:08

办公室里侃侃而谈,回到家中沉默不语;酒桌上笑容满面,家庭聚会面无表情。挣钱时铆足了劲,家务活前爱搭不理。上班的你,下班的你,其实都是你,又都不是你。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有“下班沉默症”。

为什么会“下班沉默”?调查数据说,近六成人认为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近四成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逾三成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而容易“犯病”的人群也被锁定在老师、医生、警察等职业。而现在,从事技术性工作,如IT行业工作者,也易有类似表现。

家是安心吐槽的地方

每一个人都有想说“我想独自待会儿”的时候。然而,当家沦为“无声的居所”,都市人正在失去心灵最重要的依靠与堡垒。

人们谈及家和居所的区别时,有句话是公认的:“心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社会支持系统,其中家和家人是第一位的。每个人都会有思考莎士比亚的那个哲学命题的时候:“是生存还是毁灭?”一想到“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小娇妻一枚”,于是,很容易便能得出结论,“咱还是世俗地生存着吧”。家正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支点。

沉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代人压力太大,职场中需要伪装的人生已经很苦闷了,不能再放弃自己最无须伪装的地方。其实,家是个什么地方?说白了,不就是一个你可以安心吐槽,感受温暖,获得支持的地方么?工作上受挫,你对着太太吐槽“老板没人性,又要加班”,无论她如何回答,至少不会给老板打小报告;当你爱得遍体鳞伤,哭着说“妈,我那么爱他,为什么他背着我爱别人”时,她或许会说你不争气,但不会笑话你;当你觉得力不从心,听着孩子的无忌童言“爸爸,我爱你,我爱奥特曼”时,你能够获得勇气,重新出发。

学会积极的情绪管理

下班沉默症的主要原因是压力所致的生理枯竭和情绪枯竭,这两方面的枯竭也是职场枯竭的两个重要表现,是压力日积月累的结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其次,大部分中国家庭都缺乏“家庭情绪胜任力”,面对负面情绪往往不知所措,一不开心就保持沉默,而另一方一感受到对方沉默,就开始焦虑不安、揣测怀疑,最后家庭关系乱作一团,引发更严重的“沉默”。此外,家庭成员非语言沟通能力的缺乏也会使问题加剧,在很多家庭中,总以为口头交流才是沟通,其实不然,一个拥抱、一个亲密的动作也是重要的交流。还有,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的转换意识缺失,也是导致下班沉默的原因之一。在职场上女性付出了很多精力,以至于在家庭角色意识上相对弱化,或者感到自己有心无力。最后,家庭生活缺乏创意和活力,也容易导致下班沉默。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多些创意和共同乐趣,下班沉默现象也会有所减轻。

沉默是一种权利

家是休息与独立思考的地方,下班后适度沉默并不是件坏事。下班沉默症产生的问题,主要有这几方面。首先,沟通是双向的,一方保持沉默一定有道理,如何与同伴交流,这是一门学问。当两个独一代结合成小家庭,问题越加明显。第二,社交网站盛行。其实微博就是个垃圾场,人都需要吐槽,当人们吐槽无用时,就会感到无力、无奈和无趣,在表达无用时,内心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缺乏沟通的欲望,这也是选择在家保持沉默的理由之一。所以一个不愿意聆听的社会,一定会有一大批沉默者。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一定要明白吐槽抱怨是合理的,吐槽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其次,想要沟通的愿望比沟通本身更重要,愿望不足,就会失去沟通动力,假使一个女人总是责怪男人钱赚得少,不爱做家务,久而久之,就会让他失去想与你沟通的愿望。其实沉默是一种权利,请尊重沉默的人。

如何消除下班沉默症

你是否上厕所时也在发微博,却不愿意和家人说一句话?如果是,那么,你下班沉默症的本质是社交网络依赖症。要知道家人是你的,但粉丝是大家的。

沉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预告的沉默。这会让家人产生无端的误解。IT、金融这些经常加班的从业者,不妨进行有预告的沉默,沉默之前告诉家人:“亲爱的,我只是累了,没有说话的力气了。”

学会情绪管理。比如可以在下班时,对自己当天的情绪进行梳理,收拾心情,把负面情绪写在纸上,锁进抽屉,告诉自己“下班了,换个心情”,增强自己角色转换的心理暗示。

家人间可以进行“沉默时间”约定,既给需要沉默的成员一段让心灵安宁、不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也满足家人间渴望沟通交流的需求。

(摘自《生活周刊》)

上一篇:庄哈佛 行走世界的复古杂货控 下一篇:乐于VIVA美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