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的终结

时间:2022-05-17 11:08:28

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将见顶回落――笼罩在北京上空挥之不去的致命雾霾已预示这一点

眼下,滚烫的“黑色黄金”铁矿石将要面对的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世界。今年至今,它的价格下跌了逾40%,是2014年所有金属和散装大宗商品中表现最差的。基准铁矿石合约价格已由去年的平均每吨135美元跌至最近的不到80美元,这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一次。

铁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但要把它从地下高效率采掘出来却是一项令人畏惧的任务。在巴西和澳大利亚,数以万计的铁道正在蜿蜒伸展,耗资数百亿美元的大笔投资正采掘内陆腹地的铁矿石,然后通过港口装船发运。它们的遥远目的地均指向中国。而背靠中国的大宗商品热,澳大利亚享受了23年的经济增长。

长久以来,超大规模的采矿项目曾是支撑全球经济扩张的发动机,也成为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经济命脉。作为全球重要性仅次于原油的大宗商品,铁矿石一直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的炼钢厂,成为用之不竭的原材料。

但好运气到头了。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一份报告警告称,铁矿石价格可能陷入长期下滑趋势。“新的产能终于赶上了需求增长,利润率开始回归历史均值……‘铁矿时代’的终结到来了。”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铁矿石产量的大幅增长。窄窄的铁轨上,将涌入越来越多的竞争者。主导全球铁矿石市场的三大生产商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 Tinto)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总计已将产量从三年前的不到7亿吨提升至远高于8亿吨,铁矿石供应量预计将很快将被推升至10亿吨以上。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Fortescue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1.55亿 吨。

但在大宗商品繁荣时期炙手可热的铁矿石却已开始迅速冷却了。过多的供应并非压低价格的唯一因素。中国需求的放缓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全球铁矿石有三分之二最终被运往中国,中国因素自然是全球价格的最重要决定者。

中国房地产的放缓正严重削弱全球的钢材需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透露,今年8月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下降1.9%,至6190万吨,这是14年来的首次下降。

而用于建筑的螺纹钢的期货价格已跌至创纪录低点。考虑到铁矿石占全球三大矿商利润的比例高达50%至90%,这种变化将是致命的。今年8月,必和必拓搁置了股票回购,理由是大宗商品价格前景正在恶化。

钢铁产业洗牌和所有权易手在所难免。它需要的是一次全盘改革―不仅要采取不同的采矿方法、新的设备以及提高自动化程度,还要采取更好的应对措施,对低迷的运营数据做出回应。矿商为了增产纷纷压低了价格或寻求联盟。嘉能可(Glencore)正与力拓正就可能的合并进行讨论。

必和必拓及其竞争对手还在押注于铁矿石价格的再平衡。它们认为支出更高的较小规模矿商已变得不具竞争力,并将被迫限产。后者必须思考自己和竞争对手分别身处于“成本曲线”的何种位置―成本曲线上端的铁矿会变得没有竞争力。而作为成本最低、业务量巨大的生产商,必和必拓、力拓等将有能力承受较低价格,并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但以往辉煌的采矿场景仍难再度恢复。铁矿石的低价位未来将是“新常态”,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将见顶回落。掌管中国经济增长的权力部门显然无法再以庞大的投资计划提振经济―笼罩在北京上空挥之不去的致命雾霾已预示这一点。

上一篇:华为,引领迅猛 下一篇:“花生”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