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某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时间:2022-05-17 10:24:09

初探某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以将近两米的厚板转换层作为案例,具体的剖析了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中具体施工技巧。此工程利用叠合梁原理、钢筋扎孔、缝隙处理方法等其它措施,真正的处理了厚板施工过程中荷载传递所遭遇的各种问题,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提高转换层整体的施工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要点

0.引言

高层房屋中转换层在整体建筑中充当着上半部分的空间基础和下半部分的顶部,连接了整体的高层房屋建筑。在高层房屋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难度就在于结构转换层,因为它横向和纵向所承载的负荷是巨大的,促使搅拌混凝土的难度增大,施工的效率大大的降低。因此,施工人员根据大多数高层房屋转换层的例了得出结论,在房屋结构转换层上安置对应的转换层会使施工过程更顺畅,提高施工效率。本文主要是探讨在高层房屋建设转换层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商住楼,是一栋内含多功能的建筑,它的整体建筑空间面积不少于25000m2,总共有20层,其中地下一层,而地面以上的四层空间被设计成为一个大型商场,4层以上都将用作居民住宅楼。因此在第四层设计了将近2m的转换层,它的平面面积将近有13600m2.都是剪力墙。其中,钢筋就有800多吨,混凝土也达到了2300多m3,且混凝土的强度也特别高。

2.厚板转换层施工方案

(1)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般都分两次浇捣混凝土,即利用叠合梁原理。施工时,将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厚板转换层中并目使其连成整体,第一次浇捣时它的厚度是不能超过0.9m的,而在该转换层的强度增长90%后才可以浇捣第一层,且它的厚度是不能超过lm的。在这个浇捣过程中,第一层浇筑后的承载力加大后就能够支撑起第_层,因此,我们只需要顾及到第一次浇捣时混凝土自身的重量和其他施工用具的重量,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下半部分钢管的承载力,也减轻了对施工材料的浪费并使混凝土的水热化效应降低。但是,该施工方式也有着很多的缺陷:第一、施工的时间太长,效率低;第二、在布置钢筋时存在着浪费现象,太密集;第三、在处理裂缝时难度较大等等。

(2)利用荷载传递法施工:利用荷载传递,分层次的卸载转换板自身的重量和施工时其他的重量,充分地借助纵向支撑将整体的重量传递到下半部分的楼层。拿建筑工程实例做个比方,施工时我们必定要从地下室最底部的板层来搭建四层的支撑架,并目要根据每一楼层所出现的变动状况将它表现出的荷载实施传递和括延。利用这个方式我们可以不再重复对转换层的施工,还能够增大下半部分楼层的负载力。但是,该施工方式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第一、它的性价比不高,不实用;第一、混凝土的水热化效应降低,假如它能够承载的力度不够就会出现楼板裂缝;第二、转换板较厚目工程时间较长。因此,为了工程经济适用性以及混凝土的水热化效应的降低,要进行一次浇灌。

3.支撑系统的布置方法及计算

施工人员挑选转换层时要有针对性,所挑选的底部板面和侧面板面的厚度以18mm的胶合板为最佳,其中,板面的主梁规格应为民宽都为100mm的木杨,之间的距离为700mm;板面的次梁民宽各为50和100mm的木杨,彼此间的距离为}100mm;而立杆彼此间的间隔应维持在300×700mm之间,目转换层的立杆要有纵向的连接,因此,我们只能采取对连的方法,防止搭接的出现。除了这些,为了使转换层的支撑更稳固和安全,要求我们将最底部和最顶部实施连接设置,并将它都安置成纵横扫地杆,在地杆轴线的两侧安置一道剪刀撑。

3.1模板以及支撑系统的具体计算方法

在设计支撑系统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儿个荷载:

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

0.9×25kN/m2=22.5kN/m2

钢筋的自重:2.5kN/m2

施工荷载:2.5kN/m2

模板支撑体系重:0.5kN/m2

荷载组合:

(①+②+④)×1.2+③×1.2=36.5kN/m2

次楞采取的计算方法:

q=36.5×(1÷2.5)=14. 60kN/m(每m2.5根);

主楞采取的计算方法:

Q=36.5×(1÷1.23)=25.55kN/m(每m1.23根)

(由于在整个施工期间荷载会相对复杂,不击要考虑荷载设计值的具体折减情况)

①木杨参数:b=50mm, h=100mm。

I=bh3/12=4.17×106mm4

Wn=I/(h/2)=4.17×106/50=8.3×104mm3

fm=25MPafv=1.MPaE=9000MPa

②木杨参数:b=100mm,h=100mm

I=bh3/12=8.32×l06mm4

Wn=I/(h/2)=8.32×106/50=1.67×105mm3

fm=25MPafv=1.4MPaE=9000MPa

③木模板参数:b=400mm, h=18mm.

I=bh3/12=1.92×105mm4

Wn=I/(h/2)=1.94×105/9=2.16 ×104mm3

fm=25MPafv=1.4MPaA=7.2×103mm2

3.2模板强度验算

板净跨1=400mmq=25.55kN/m

模板的强度达到要求

3.3次楞下木仿(主楞)的具体验算方法

木枋净跨:1=300mmq=25.55kN/m

3.4钢管立杆的具体验算方法

厚板底部在每平方米都击要设置大约9根立杆,也就是说36.5÷9≈2.06kN/m2

钢竹立杆稳定性符合要求,不必计算。

3.5支撑系统的构造措施

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实施施工的时候,切记去除一到二层的支撑模板,还要使这些支撑模板变得更加稳固。要将这些支撑模板全部拆除只能在第一层厚度达到一米时目它的混凝土满足施工要求才可以。

4.钢筋工程施工要点

因为在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钢筋是错综复杂的,并目钢筋的安置和扎孔过程也会遭遇难题,所以就要求施工工人在安置钢筋之前要弄清楚施工设计人员的想法和目的,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熟知设计方案的每一项要求和一些细节,遵守方案条例严格的执行它,确保在钢筋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提高施工的效率。在对房屋建筑工程转换层实施钢筋施工的过程中,要求两次扎孔工作,先将下半部分楼层0. 9m的两层钢筋部分进行扎孔,等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再对上半部分lm的钢筋进行扎孔。并目楼层钢筋要使用φ32的短钢筋立杆,保证上下楼层的钢筋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利用对焊完成钢筋的接头。

钢筋扎孔时,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和检验工作,在施工没有被检验合格时是不被允许实施下一步工序的,因此施工人员要保证混凝土所浇灌的部分单面每一根钢筋都能够被验收,这样才能够开仓进行混凝土的浇灌。

5.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点

5.1确定混凝土的具体配合比

在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往往是要求强度等级为C40的混凝土。应该在施工之前就将混凝土的比例调配好,确保混凝(下转第287页)(上接第89页)土的质量能够满足施工的条件,在使用过程中要把握它的量,击要加入一些比较适当的粉煤灰,根据实际情况减低对于水泥的使用,使水泥的水化热效应降低。这样就能够减少因为温度变化致使混凝土产生缝隙,改变其特性。除此之外,加入适当的化学成分还能够加大混凝土的强度,使它初次凝固的时间处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5.2针对混凝土施工裂缝采取的处理措施

厚板转换层并不会因为分层浇筑混凝土出现承载力下降的状况,因此对两个浇筑层的连接位置上击采取独特的方法,用来保证混凝土板面之间能够和谐的存在。

预留坑槽,它是指在第一层浇筑板面层的表面预留安置一个间隔为1m坑槽,并要求它以梅花的形状遍及在表面,它的深度要求大约在100m左右,宽度维持在300m左右即可。

面对混凝土裂缝可以使用这样的方式:在混凝土初次凝固之前,应该提前在混凝土的表层涂染一层界面剂,在混凝土最终凝固后即刻将它洗净,使之显露出表层的石了,而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要提前将它水润,最后在涂染一层界面剂。

5.3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和测温方式

转换层混凝土在初次的凝固后,要求在它表层遮盖一些东西确保混凝土保湿和保温工作的实施。依据混凝土的比例调配和施工现场的一些实际情况等,利用科学手段将温度探测仪预埋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就能够及时的了解混凝土变化情况。而依据转换层的实际状况,总共要求安置将近五十个温度传感器了解它的踪迹行并目衡量混凝土的温度。

在浇筑混凝土半天之后衡量它的温度,就能够根据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速度计算出它的频率次数。而在浇筑混凝土的前5天之内,要求每隔两小时就衡量它的温度,之后的23天之内择要求每隔四小时衡量它的温度,并目要实时的记录它。最好,在实际的衡量后得出以下的结论:板面中心的温度在吐天时就己经是六十摄氏度左右了,而板面底部的温度将近六十度,而混凝土的温度还不到五十度。

6.结束语

在房屋高层建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就是转换层结构的设计,因为它横向和纵向所承载的负荷是巨大的,促使搅拌混凝土的难度增大,施工的效率大大的降低。所以在施工之前就应该保证它的施工质量,减少花费并目保证施工的整体速度,拿出一个科学的施工方案。在对此方案验证的过程中要具体的思考施工时能够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剖析其中的优势和劣势。[科]

上一篇:农林用泵常见问题及有效措施分析 下一篇:水泥混凝土路面三辊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