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线,以一当十

时间:2022-05-17 09:22:48

我认为在复习备考中做到串“珠”成线,就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珠”就是备战文言文阅读的各个知识点,它包括考试说明文言文阅读的考点,课本的文言知识,课外文言文知识的积累,还包括高考规定的实虚词等。下面我结合具体的题目就其中主要的几点做出说明:

一、弄清考纲,关注考点,这是其中最亮的珍珠,可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文言文阅读的考点我们从考试说明来看,可以分为理解、分析综合两个大的考点。

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近五年来山东卷的情况来看,文言文的考察比较稳定,四个选择题的考察方式几乎一致,甚至在题干的设计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训练方向主线就是人物传记。这样文言文的备考主线就确定了。

二、落实一轮复习,砸实课本的知识点,做好知识串联,实现有效迁移

砸实课本的知识,做好知识串联,实现有效迁移,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首先:在一轮复习中整理出和高考密切相关的实虚词,配合例句,进行整理。

以必修一《劝学》《师说》为例:

虚词积累(扣合高考18个虚词来积累)

A.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介词,译为“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于,介词,后面引出对象)

(2)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连词,表修饰)

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 (而,表并列 )

实词(扣合高考120个实词积累)

1.故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因此 所以)

2.疾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急速)

3.假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

4.就 金就砺则利 (靠近)

5.绝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6.致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7.劝 劝学(劝勉)

第三:选修部分史记选读的复习,也可以有效的补充和拓展文言实虚词,最后形成庞大的文言文的知识树,这样,几乎可以涵盖高考规定的知识点。

三、重点掌握与高考密切相关的语法知识,使知识点能够正确运用

以山东卷高考题为例: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考察的是使动用法。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考察的是名词作动词。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考察的是名词作动词

这几年的高考题目显示,在文言文考察题目,除了选择题,在句子的翻译上,依然涉及相关的语法知识。综上所述,语法知识是主要指各种句式和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整理:

对句式的理解,就是对文意的理解,所以,准确的判断句式,就是读懂的前提。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一个备考的难点,如何更好的吃透这个知识点呢?关键在于记住古代汉语基本的标志性的词语和规律。

1.判断句一定是符合“什么是什么?”

在这期间,有些添加常见的判断句式标志“……者……也”,有些是用“乃、则、即、皆、诚”等替换判断词“是”;有些没有判断词,仍然符合“什么是什么”的句式!

2.被动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一定是“什么被什么”

这个句式的基础上,“被”可以替换成“于、见、为、为…… 所、见……于”等,有些没有被动词,但是翻译成现代汉语一定是符合“什么被什么”。

3.宾语前置句

这是古代句式表达疑问和否定的句式时,固定的表达形式。按照我们的语法习惯,一个句子应该是“主语+谓语+宾语”,古代规定是“主语+宾语+谓语”,所以从我们现代汉语的角度叫做宾语前置句,依据这个出发点就能帮助我们有效的判断出是否前置。有时也有难点: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是一个宾语前置,首先从我们的语法角度分析,如果把它看成一个主谓句,它缺少宾语,翻译成“句读不知道,疑惑不解决”,感觉不符合我们的语法习惯,而且它准确的主语应该是人不知道句读,不解决疑惑,所以判断主谓语不是最好的解释,应该是宾语前置句。翻译为“(有的人)不了解句读,不解决疑惑。”所以,这个句式很多教参定为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还要记住特殊规定:“唯……之”的固定用法和“是”做代词充当宾语也要前置。

4.定语后置句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是:(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古代汉语的结构特点是:主语(定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

根据现代汉语的标准叫做定语后置,一般加“之、者”等标志性词语。

5.省略句

这种句式比较简单,根据主谓句的基础句式,判断即可,主要见于主语和宾语的残缺。

宾语包括主宾和介宾,准确的判断,有助于准确的翻译。

四、回归本源,抓住古文的特质,追根溯源,以源治本

牢记文言文的特质,它是古人的表达方式,所以从句式到词语都是遵循古代的语法和按照古义来解释,因此遇到问题时,要用古文来解释古文,用古义来回答古义,就可以有效的解决很多文言文阅读的题目。例如联想相关的成语就是很好的方法。

上一篇: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伏笔技巧 下一篇:实施高效课堂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