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柳以知春 吟诗以咏情

时间:2022-05-17 01:33:57

“春来柳先知”,当春姑娘姗姗而来时,柳树已展露碧翠的身姿,将那点点芽黄抽成万缕丝条,婆娑婀娜,风情万种,恰如古诗所云“春光一曲柳千条”,令人心旷神怡。

柳是报春的使者,“东风勾起垂杨柳”的万条绿丝、“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顽强生命力,触发了历代名人植柳的情怀,屡见于咏柳诗句中。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堂前栽了五棵柳,自号“五柳先生”,“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就是他痴情柳树的真实写照。诗人白居易爱在住所植柳,他在《忆红柳》诗中云:“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到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代柳宗元在柳州亲植柳树,赋诗曰:“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说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宋代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堂掘土种柳,正如他在诗中所云:“手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清初名将左宗棠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沿途种柳,有诗记之:“新栽杨柳二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柳树婀娜多姿,翠烟如织,那“长堤曲沼万垂丝”的独特风光,成了诗人点缀春天的题材,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风景画卷。唐代杜甫的“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显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白居易的“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诗人通过写春风柳条,描画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意盎然的景象。唐代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诗人笔下的柳树虽刚刚吐出几颗嫩黄的柳眼,却已报告春的苏醒。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垂柳写成纤纤婀娜的美人,把春风比作“剪刀”,想像奇特,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唐代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雨丝烟柳欲清明,全属人间暖凤笙”,宛若两幅淡雅的水墨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全诗一句一景,显得和谐优美。老一辈革命家也爱咏柳,“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是对柳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生动描述。的“樱花开陌上,柳叶绿池边”、的“堤柳低垂晚照斜,农家夜饭话桑麻”、的“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佳句似画,使人仿佛看到了春天优美的乡村风景。

柳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咏柳诗句中得到了诠释。每届清明,家家有插柳的风俗,常在屋门或瓦檐插上柳条。有些姑娘折柳编冠,以示珍惜青春,民间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之说,正如古诗人杨韫华所描述的:“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柳常用来拟女子,如欧阳修的《长相思》:“花似伊,柳如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女子秀眉细长如柳叶,称“柳眉”,如王衍诗《甘州曲》:“柳眉桃脸上胜春”,白居易的《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女子身腰若柳条柔软,称“柳腰”,如韩写道:“柳腰莲脸本忘情。”柳叶初生,似睡眼刚展,故称“柳眼”,李商隐《二月二日》诗云:“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意,民间有折柳赠别之俗,以柳丝依依来表达“留恋相思”,《诗经・小雅・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吟唱。隋朝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流露了离别的伤感。而唐代杨巨源的“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则如一幅“灞陵送别图”。唐人王昌龄的“闺中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描写了闺中少女凝妆上楼,见柳色青青而思念情人的动人情景。北宋欧阳醉翁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流露了对恋人的期待。明代陆娟的《代父送人还送安》诗:“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诗人一扫送行诗中常有的伤感气氛,写得欢快明朗,表达了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柳树之花,宛如棉絮,洁白轻盈,于是人们称柳花为“柳絮”。有趣的是,晋代才女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一个雪天,谢安问下雪是什么样子?有说像把盐从空中撒下。谢道韫道:不如说像柳絮被风吹得纷纷扬扬呢!谢安叹服,后世就称女才子为柳絮才。此后,描写杨花柳絮的诗句屡见于诗人笔端,如罗隐的《柳》诗:“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梁简文帝的《咏柳》诗:“花絮时随鸟,风姿屡拂尘”,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坡的“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无处无芳草”,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柳絮如雪,随风飞扬的景象,别有一番意境。

“吹面不寒杨柳风(宋・释志南)”,时下,正是绿柳摇曳,春风拂面之时,倘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偕几个知己踏青观景,吟诗赏柳,定能情趣盎然。

上一篇:婺源:花海无边 春的狂想 下一篇:室内照明的健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