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刍议

时间:2022-05-17 10:37:44

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刍议

摘要:财务管理是民办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财务预算管理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占有突出地位。加强对民办高校在政策层面、学校层面和管理层面的财务风险管理,充分认识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日益突出。要紧密结合学校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检查与评价。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国已达698所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民办高等教育还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在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等方面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

民办高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如财务管理体制不明确、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缺乏力度、忽视财务预算管理、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管理等,这些都对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

一、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分析

(一)政策层面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在国家政策层面缺乏专有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自民办高校诞生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民办高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未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目前民办高校主要采用三种财务管理制度:一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二是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三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以上三类财务管理制度都与民办高校的办学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能完全、准确、充分、客观地反映民办高校的办学情况和财务状况。这从根本上导致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难以规范。

(二)学校层面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在学校领导人中主观上缺乏规范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及主要负责人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缺少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防范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等,以致财务工作经常发生违规事件。

(三)管理层面

政府相关部门对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存在监管不到位,缺少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在民办高校创办初期,国家对民办高校没有国家财政支持,形成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仅限于制度规定,而无实际上的监管。教育、财政、审计等机关部门对民办高校的监管机制不全,职责不清,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风险了解也甚少,往往是民办高校因财务危机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才出面调查处理。

二、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为一体,以控制管理和运作活动为依据。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全年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检查、预算分析和总结等内容。通过预算,整合资金,并适度分权与授权,以实现民办高校决策的有效贯彻,学校资产的稳步增加,提高资金利用效益,防范办学风险,接受政府监控,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1]。

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大多经历了高教自考助学、高教学历文凭试点、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办学规模、办学类型不同,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一批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其办学历史多在10~30年之间,规模在5000~30000人之间,年学费收入一般在5000万~4亿元之间[2]。如此规模的办学活动,其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已不言而喻,做好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一)开展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民办高校自诞生以来,基本没有国家财政投入,社会捐赠也微乎其微,基本依靠学费收入维持办学活动。如何把有限资金进行整合、分配和利用,减少铺张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民办高校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对财务与资产进行有效监控

民办高校在发展阶段充满各种风险,突出表现在经济底子薄,办学条件差,多年来近乎依靠滚动办学积累缓慢发展。而后期需要的投资不断加大,政府、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要求迅速攀升。财务收支之间的不平衡矛盾日益凸显。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资金严重亏损或资源大量浪费等现象,民办高校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灭顶之灾。采取预算管理,则可以及时进行全程监控,预防重大财务危机事件的发生,避免出现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

(三)落实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指导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的良性运作

财务管理对民办高校各部门的工作具有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支持、配合、调动、鼓励的导向作用。科学的预算管理可以既保证学校各项重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又可以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落实责任制,促使每个教学单位、行政单位、后勤部门等在经费预算内有效使用资金,搞好各项工作,促进事业发展。

三、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民办高校因受办学历史、办学经验、资金状况、办学风险以及人员素质的制约,财务预算管理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不少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预算的内容不清楚,对预算能达到的目的不了解,认为搞不搞预算都一样,甚至认为预算是多一道程序,增添了新的麻烦。或认为预算不是决算,有个大致安排即可,缺乏周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预算实施过程任意变动,失去了预算的作用,最后只能以实际发生的财务状况为准。

(二)机制不健全

财务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检查、预算分析和预算审计等。目前民办高校中许多学校没有预算管理机构,缺乏编制程序,或虽有预算管理,但预算执行体系不完整,预算检查与分析不到位,预算审计缺乏。预算管理如果离开完善的执行机制和严格的执行措施就无法有效保证预算管理实现既定目标。

(三)方法不正确

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应充分体现民办高校的管理需求和办学特点,有些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没有充分考虑这些特征。编制预算首先应将所有收入在预算中反映,一些民办高校因收支的多元化,设立“小金库”进行体外循环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进行全面科学的财务预算。有的沿用上年基数+本年增长追加预算方法来确定未来的预算指标值,这种方法较为简单,容易操作,但有不合理之处,一是费用支出的多少不是取决于学校发展的需要,而是取决于上年度实际支出的基数, 上年度的不合理因素不可避免的沿袭至下一年度;二是根据学校收入状况,在基数上增加与减少,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容易使学校各部门养成惯性思维,滋长预算分配中的只能增不能减,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还有的预算方案没有准确反映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和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能力,使预算工作不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起到提升和促进作用。

(四)时间多延迟

预算应在每年年初即编制并下达,在寒假结束后新学期开学即执行。而由于学校教学工作的特点,等学校寒假结束已到二月底或三月初。许多学校开学后才进行预算,稍一疏忽全年过半才下达编制。而此前发生的资金使用既成事实,往往与预算形成反差,失去编制预算的导向性、强制性。

(五)评价不完善

民办高校没有财务预算时多设想有预算,而有了预算下达后却没有及时跟踪、分析、考核,或对预算随意调整,形成只有预算没有监控、评价体系,预算的效果大打折扣,功能显著弱化。

四、加强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其建立基础是对以前多年实践的结果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来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检查和评价。

(一)预算编制

民办高校的预算编制方案需要体现良好的预算环境,适用的预算编制原则,合理的预算收支结构和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等。

1.良好的预算环境

以往民办高校很少做预算方案,从领导到教职工此类意识淡薄,甚至有一些抵触情绪,要么不理睬,要么不采纳,还是按老一套收支办法运行。为了使这项工作顺利推进,首先要从思想上加强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大家的认识,创造制定预算的宽松环境,强调环境预算的刚性,统一大家的意志和行动。

2.适用的预算编制原则

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比较稳定,中途变化较小,应当坚持先收后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编制原则。这也是国家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编制过程要体现以保障日常运行为基础,以确保教学需求为核心,以支持科研为新的增长点,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突破口,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一个立足现状、重点突出,规划未来,能够承前启后的预算方案。

3.合理的预算收支结构

民办高校的收入大概包括:一是学费、住宿费、代办费等显性收入,其比例约占90%以上。学校可以根据往年和当年预计在校生人数测算出该项当年收入额度。二是国家财政拨款。这类资金多属专项资金,用于学生助学金、奖学金、贫困生补助、专项实验室建设等。有些省设立的专项资金可用于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培训等,但多明确其用途,学校不能自由支配。三是举办者投入。学校举办者根据学校发展情况,有时需要追加投入。四是理财或投资收益。根据国家规定,民办高校的全部收入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但“次要”可以用于理财或投资。五是捐赠收入。民办高校随着办学历史的延续和社会知名度提高,接受社会各界,特别是校友的捐赠幅度会逐年提高。六是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校内三产、开展对外服务收入、各类培训、考核发证收入等。民办高校的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一是人员工资、津贴、福利费、“五险一金”等;二是办公费、会务费、印刷费、咨询费、宣传费、招生费、科研费、水电费、修理费、职工教育经费、差旅费等;三是助学金、奖学金等;四是债务利息;五是基本建设与设备图书购置;六是各种不可预见的支出等。

4.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民办高校根据以上收支情况,可采取宏观编制、微观编制与债务预算编制,把当前实际收支与未来发展需要与适当举债有机结合。将预算支出按经济分类和功能分类,前面所言的支出多为经济分类,即按支出的经济性质进行的分类预算,其中人员经费支出中的工资部分采用零基预算法,根据现有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和月份工资表,在考虑预算年度增减职工人数和退休人员增加人数后进行测算;临时工工资、兼课酬金、超工作量奖、特聘教授津贴等部分采用增(减)量预算法,根据往年的支出情况并考虑学校的发展进行测算;公用经费支出中的项目支出采用的是零基预算法。公用经费支出中的基本支出可采用增(减)量预算法或定额预算法或零基预算法。

而功能分类是指按教学支出、学科专业建设支出、学生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服务支出、基建投资、维修等职能划分。这样更容易区分学校资金分别用于教学、科研、基建、后勤等方面的比例。这是未来民办高校求发展的必有之路。过去那种完全依靠学费滚动发展的低水平运作体制已不适应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这一目标的要求。

(二)预算执行

有了好的预算编制,关键还在执行。预算执行的核心一是抓住预算收入,二是根据控制支出,缺一不可。学校内部凡是与收入有关的部门都要落实责任,保证及时足额完成收入。凡是与支出有关的部门,要通过制度控制、会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方法,使所有支出业务都符合支出管理规定。

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把握预算执行的刚性是一难点,需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在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的同时,注意甄别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对原预算编制的影响程度,确实需要调整的也应实事求是。同时在作预算时也可预留一定余量,以防在硬性突破预算时有应对之策。

(三)预算检查与评价

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后,还需要通过预算检查与评价进行跟踪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评价优劣,并为下一年度制定预算提供参考依据。预算检查的方法一般包括常规检查,专项检查和报表分析检查。预算评价一般针对预算金额完成情况、预算工作完成情况、预算完成均衡情况以及预算调整情况等。做好这些工作对后续预算将产生积极影响,意义重大,不可轻视。

随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扩大化、复杂化,预算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显然,加大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引进、研发等手段,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把这项利国、利民、利校的工作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1]杨定忠.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与监控[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佐书.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0—2012)[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丁 晶(1969—),女,江苏南京人,西安翻译学院董事长,主要研究方向:民办高等教育。

上一篇:中国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调查报...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