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山东人民支前运动的考察

时间:2022-05-17 07:42:06

淮海战役中山东人民支前运动的考察

[摘要]本文以淮海战役中山东人民的支前运动为考察对象,展现出军民团结的感人情景。历史的启示在于告诫我们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只有获得群众的支持,我们的事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淮海战役;山东人民支前运动;荣成人民支前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为确保战争胜利山东人民踊跃支前,有力保证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在支前的过程中山东人民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可歌可泣,值得后世敬仰。

一、山东人民支前工作的内容

淮海战役战争规模巨大,因该战区是军队长期掠夺和连年遭受水害的地区,群众生活极为困苦,所以支前任务很大程度上要靠后方稳定的山东解放区来完成。具体来说,山东人民的支前工作主要从以下三点展开:

第一,供运粮食,确保对前线部队粮食供应不间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淮海战役参战兵力约60万人,参战部队加支前民工每天需要消耗粮食、马料350万斤到500万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淮海战役人民支前工作和后勤工作极为重视,一再指示中共华东、中原、华北中央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必须准备全军部队及民工130万人左右,3个月至5个月的粮食、草料、弹药,10万至20万的伤员的医治。”[1]为全力支援淮海战役,山东人民用扁担、小车等原始方式,将粮食运到淮海前线。据统计,淮海战役共筹运粮食9.6亿斤,其中山东4.52亿斤,占粮食总数的47%,战役实用粮4.3亿斤,其中山东2.5亿斤,占实用粮食总数的58.1%。[2]前线军粮供应充足,支前民工功不可没。

第二,调集民工随军支前,保证弹药、物资的前运和伤员的后送。

为了将物资及时送上前线,山东人民组织了强大的运输队伍。这些民工组成担架团、民工队,随军执行战勤任务。淮海战役期间,山东共出动民工218万余人,他们向前运送粮食、弹药、被服,后送伤员,确保前线将士专心打仗。考虑到民工随军支前会造成家乡田地不能耕种或农忙时节人力不够的情况,中共中央华东局1946年11月18日规定:“出夫(即随军常备民工)必须是全村合理负担,记工算账发工票,常备夫(即二线常备民工)一个工算一个半工,出夫人之农作物得由村中及时还工,代耕代种,适当照顾其家庭生活,不得有违农时。”[3]我军处处关心群众,爱惜民力,避免因战争使人民负担过重。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军民一心,相互体谅与帮助,人民倾尽所有支援战争,子弟兵心念百姓不易,奋勇杀敌,如此扶持与帮衬,无疑是对党与群众“鱼水关系”的生动注解。

第三,动员青年参军,保证我军作战人数。

打仗必然有伤亡,确保前线作战人数、及时补充兵员就成为支前工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山东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参军视为最光荣的行为。山东莒南大地上至今仍回响着梁怀玉掷地有声的承诺:“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前为42万人,作战中伤亡105097人(内亡19044人),到战役结束时为46万余人。经过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人数不仅未减,反而增加,这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二、山东荣成支前情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研究

荣成人民历来不缺乏革命热忱,在这13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培育出130多位将军。荣成和湖北红安县、江西兴国县、安徽金寨县并称为新中国四大将军县。将军县的美誉既源自于将军们血场上无畏的拼杀,同时也离不开背后荣成人民热情洋溢的革命情怀。与山东其他地区相比较,荣成人民的支前工作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在战争期间,全县广大人民积极响应上级提出的“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和“部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的口号,踊跃出夫,支援前线。荣成人民的支前内容主要包括开展参军工作、开展支前工作、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抽调干部支援新解放区等。荣成县先后组织10批支前民工6544人支援解放战争。[4]荣成历次支前的民工,在战斗中都表现出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另外,荣成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当地人民支前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前线军火的转运方面。

淮海战役期间,东北大部分地区被所占领,根据条约规定大连由苏联派兵驻守。因此,位于大连中共第一个军工企业――建新公司,得以制造并向外运输军事物资。因当时烟台、青岛、威海卫等重要港口皆在的把持之下,作为老解放区,荣成县俚岛地区则为我党所占据,所以取道俚岛就成为我党运输武器的不二选择。[5]

俚岛是个小港,几百吨的船舶靠不到码头,要想将这些货物运到岸上必须用小舢板摆渡。大船与小船之间的垂直高度有两层楼高,就这样炮弹一箱一箱地从大船上沿着半米宽的木板扛下来,再由小船运到岸上。紧接着,再交由小推车推到华东前线阵地。[6]运输任务繁忙时期,俚岛港人车如潮,山路上人来人往,木轮小车川流不息,日夜兼程。正是有了荣成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前方的炮火供应才能源源不断。可以说,淮海战役的军功章有前方将士们的一半,也有支前民工们的一半。

[注释]

[1]王东溟.论山东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地位[J].中共党史研究,1993(1).

[2]王东溟.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43).

[3]《俚岛军火大转移》,参见http:///dispbbs.asp?boardid=1&id=1872630.

[4]中共荣成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中共荣成地方史(第一卷)[M].第216页.

[5]周海涛,张超.淮海战役军火的登陆点:俚岛[J].百年潮,2006(12).

[6]刘向上.俚岛军火大转移[J].文史博览,2007(4).

上一篇:新疆南疆四地州乡村民族团结实践路径探析 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中鉴赏课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