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时间:2022-05-17 06:59:53

浏阳市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摘 要 当前我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已逐渐朝着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集聚方向发展,传统农村文明也逐渐向现代城市文明跃迁,这样的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所提出的城乡结合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要求。本文着重分析浏阳市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便推动浏阳市城镇化建设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 城镇化 建设

浏阳市位于长沙东部,湘赣边陲罗霄山脉北端。浏阳市城镇化建设作为湖南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中心区,应该充分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以便更好地满足经济强区的建设要求。

一、浏阳市城镇化建设问题分析

(一)城镇规划水平较低,发展战略短浅化

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观念影响,使得浏阳市许多地区在制定城镇发展战略时,仍是沿用传统的方式,从而出现了城镇发展战略制定短浅化,规划水平较低等问题。然而随着浏阳市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战略与观念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浏阳市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各项设施配置也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现如今,浏阳市的大多数城镇,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而出现了许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这不仅延缓了浏阳市城镇发展速度,更造成了资源利用上的浪费。城镇的发展应该是相邻城镇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但是,现实情况却完全相反,各城镇之间由于受到形成区域的限制,致使各大城市只得自行其政,资源无法互通,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城镇之间无法形成有效规模,阻碍了浏阳市城镇化建设的发展。[1]

(二)中心城市规模较小,聚集辐射能力不强

截止到2011年,浏阳市的农村城镇化率以达到5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就整体来看,该地区的城市人口仅为27万余人,城区的区域面积也仅有40km2,较小的城市规模限制了城市吸纳与转移人口能力的发展,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城镇发展水平不均衡,增加了城镇建设的难度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针对浏阳“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中所包含的相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未得到良好的改善。按区域划分,将轴线细分为主轴与次轴,其中,主轴地区包括沿长江发展的乡镇,而次轴则是往西南方向发展的乡镇。该地区乡镇农村的人均收入差便高达812元,最大差距甚至达到了2466元,而地方财政收入差则达到了4905万元;尤其是次轴地区的乡镇,由于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导致了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缓慢。二是小城镇聚集比较缓慢。沿长江发展的城镇区位,其在交通、投资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人口以及辐射能力方便都具有明显的优势。[2]然而在往西南方向发展的次轴地区,由于受区位、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基础设施无法与二、三产业配置相匹配。三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难度大。由于浏阳市的村级集体的经济力量都较为薄弱,致使大部分村级集体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极大地增加了分散居住的农业人口往社区汇聚的难度。

二、浏阳市城镇化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城镇整体规划,发展战略要富有长远性

根据我国于2008年1月1日所修订并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条的相关规定:“国家应严格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中小城市的方针,以保证人力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由此可见,为保证浏阳市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首先,需统筹城镇整体规划,设置科学的长远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方针。其次,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各城镇的布局空间,以保证各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有效避免重复建设,从根本上减少资源利用的浪费现象。最后,相关领导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正确认识浏阳市的城镇化建设,注重乡镇之间的相互合作,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3]

(二)强化城乡均衡发展,突出区域特色

一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中心城区建设。针对浏阳城区的靠山临江,用地纵深补款,高低落差大、发展空间狭窄等问题,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区域特色,努力促成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县,集交通、产业、服务与生态为一体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将新区作为拓展城市、升级产业、集聚人口的主战场,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城结合、承接人口转移等措施,加快旧城的改造力度。谨遵“内疏外扩”的发展思路,努力升级并改造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以打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二是挖掘特色内涵,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型城镇的发展要围绕当地资源特色以及独特的发展规律,做到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充分体现挖掘与培育的优势,以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共存、特色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稳步推动浏阳市城镇建设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浏阳市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牵涉社会全局、周期长且工作复杂的重大系统工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努力的工作来落实。为保证浏阳市城镇化建设的稳步进行,首先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做到因地制宜;其次,完善农村城镇化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最后,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在浏阳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将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综合纳入考量范围,以提升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城镇化的建设效果。

(作者单位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邱俊杰,邱兆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J].理论探索,2013(04):82-86.

[2] 荣宏庆.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 .现代经济探讨,2013(08):5-9.

[3] 刘耀林,李纪伟,侯贺平,刘艳芳.湖北省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化率及其影响因素

[J].地理研究,2014(01):132-142.

上一篇:浅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下一篇:加强一次性卫生材料管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