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首筝曲为例浅谈筝曲的地域风格与发展

时间:2022-05-17 12:26:20

以四首筝曲为例浅谈筝曲的地域风格与发展

摘要:现在许多古筝曲,都加入了地方音乐元素,并运用古筝独特的音响效果、演奏技法来表现这些地方音乐。这将对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创新及筝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汉江韵》《幻想曲》《黔中赋》《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是四首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古筝曲,本文以这四首为例,浅谈筝曲的地域风格以及筝曲的发展。

关键词:筝曲;地域风格;创新技法;发展

一、通过谱例分析四首筝曲的地域性特点

(一)《汉江韵》――河南地方音乐特点的谱例分析

《汉江韵》这首筝曲是1962年由任清志传谱,乔金文整理,也是河南筝曲的代表作,一听到这首曲子,就能联想到河南人粗犷、豪放、热情、淳朴的性格,乐曲的音调又和河南方言十分相似,所以这首曲子也被成为“河南的语言”。

这首乐曲是采用鼓子曲(是一种演唱的曲艺形式,由明、清两代流行于中原的小曲、民歌衍变而成。鼓子曲是由各种曲牌连缀而成,曲牌大约有二百多个,可分为大牌、昆牌和杂牌三种。曲体结构有单曲体和曲牌联套两种)中的小调曲牌创编的,其结构短小、情绪轻快、风格浓郁。《汉江韵》就是由小调曲牌《汉江》和《书韵》连缀而成,以热情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劳动时的愉悦心情。而小调曲牌又是河南曲剧的前身,因此《汉江韵》与河南曲剧属同一风格的音乐。

譬如,《汉江韵》的开头四小节和曲剧曲牌《大起板》(大起板:原是河南曲剧民间演出前闹台曲,热烈欢快)中的第七至第九小节,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幻想曲》――西南苗族音乐特点的谱例分析

《幻想曲》是由王建民以西南苗族地区民歌为素材加工提炼而成的一首古筝曲,采用新颖的表现手法,被称为“古筝现代作品的开山之作”。

在这首筝曲中,作者根据苗族音乐(苗族音乐:产生于五度相生律,经过历史的变迁和各个群族的封闭,音乐文化形成了具有多群族特点和多个调式类型。调式音阶根据音阶组成者的多少,可分为窄、中、宽三个调式类别)的音阶调式整合形成了既具有苗族音乐风格又具有新音乐特点的特殊的音阶 。筝曲中还有三次不移码子的转调,非常独特,乐曲首先是由D宫调转为D羽调又转到B宫调最后再转回D宫调,可见作者创作这首筝曲的独具匠心。

作者大胆的音调构思及创作灵感来源于黔东南地区广为流传的“飞歌”,《幻想曲》与其旋律的音阶构成非常相似,曲作者对这首民歌进行了艺术的加工提炼,衍生出既有浓郁民族特色又有全新韵味的音调,成为旋律进行的亮点,让乐曲在原始风貌中透出强烈的现代气息。

(三)《黔中赋》――贵州民间音乐特点的谱例分析

《黔中赋》是由徐晓林创作的,它取材于贵州地方音乐,以贵州民歌素材为基础,运用了很多现代的创作手法。乐曲轻吟慢唱,打破了古筝五声音阶的调式方法,重新组合出了新型的弦序排列。这首曲子分为三个部分《琵琶咏》《木叶舞》《黔水唱》三部分,诗情画意,表现了贵州地区特有的粗犷、奔放的舞姿及原始山野的风情,描绘了一副美丽的贵州风景图。

《琵琶咏》沿用了贵州民歌《琵琶歌》的和弦色彩、节奏音型及音调特点。这一乐段节奏快慢渐变、强弱交织起伏,把人们带入了神仙般的仙洞。这段通过右手奔放的弹奏和左手细腻的按弦以及节奏的多变更加突出乐曲的韵味,强化了乐曲的地域性。

第二段《木叶舞》描绘了贵州民间舞蹈的欢快场面。谱例中的“原速”是指3/4拍,作者运用在3/4拍中穿插5/8拍灵活多变的节奏型形式,使乐曲的音乐形象更加突出。

第三段《黔水唱》,主要借鉴了民间音乐“紧拉慢唱”的表现方法,像演员拖长腔一样,突出描绘贵州的地貌特点和山水美景。

(四)《木卡姆散序与舞曲》谱例分析新疆音乐地域性特点

“木卡姆”是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之意,在音乐术语中意为成套的民间古典音乐,源于喀什戈尔的维吾尔民间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歌、舞、乐高度统一的特征,被成为“维吾尔音乐之母”。

《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根据新疆地方音乐音阶特点改变古筝调式音阶排列来定弦

。乐曲慢板旋律抒情优美,快板激情奔放,具有浓郁的维吾尔音乐风格。这首乐曲在G调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将“3”和“6”两音改为“4”和“7”,还有中立音(中立音:中立音又叫做3/4音或"活音",是维吾尔族音乐中典型的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特征之一。中立音比通常的全音升高或降低1/4,同时又在1/4-2/4全音的范围内上下游移),其最独特的乐段是“散序”,占全曲篇幅近乎一半,是一种新的尝试。

新疆音乐的节奏复杂多变,多使用“三连音”。在《木卡姆散序与舞曲》中,作者大胆的把原来规整的“三连音”加以创造性的变化,更加突出了新颖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筝曲的发展

纵观古筝乐曲的发展:五十年代,是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全面发掘整理时期。音乐家的首要任务是对民族音乐发扬。如《庆丰年》、《闹元霄》等这些著名的筝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的,但是这一时期的筝乐创作尚处于探索的阶段;六、七时年代,是筝乐创作较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筝乐创作的主力是经过各类艺术院校培养的古筝专业人才,譬如,王昌元先生,她创作的古筝曲《战台风》使古筝演奏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乐曲中扫摇、点指及利用筝码左侧的无调性区域刮奏制造的台风效果等技法,使古筝演奏不仅仅局限于轻弹慢揉的手法,并且丰富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音乐领域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古筝乐曲无论是在的创作风格与内容上,还是音乐形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这类筝曲作品常是由思想比较活跃的中青年作曲家谱写的,例如《黔中赋》、《山魅》等作品成为创新筝曲的代表,这些作品的出现对后来作曲家的创作有很大启发。近年来,古筝乐曲在音响效果、调性扩展上都有创新。作曲家们突破传统五声性调式的局限,设计出了许多新的调式,从而拓宽了古筝演奏技法的道路。如《幻想曲》,这首筝曲巧妙独特的定弦手法,为作者有意识的转调做了准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筝乐的发展方向也随之多元化。所以,我觉得要想更好的使筝曲多元化发展,我们应当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更好地发掘少数民族音乐。二是从地方音乐中寻找素材和源泉,促使古筝风格多样化。三是改编移植声乐作品和其它音乐作品。四是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引用现代元素、流行元素等,并通过加工提炼形成富有古筝特色筝曲,从而突出时代特征。

结语

在大力宏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今天,我们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各流派风格韵味,创作新型的古筝作品,为丰富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开辟新的道路。这不仅需要对生活长期探索实践体验,在演奏手法上更需博采众家之长,勇于突破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更独特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连会红.《论河南筝曲》.古筝曲门户.中国筝曲网.2008.09.01.

[2]刘方.《古筝独奏曲的创作特征》.《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第二期.第20卷.

[3]阴明娟.《古筝曲演奏分析》.《黄河之声》.2008年.第十五期.

[4]席臻贯.《李玫与筝曲》.《音乐爱好者》.1990年.06期.

[5]《木卡姆散序与舞曲》.百度空间.

[6]赵毅.《试论古筝“以韵补声”之动态变化》.《秦筝》.1992年.第2期.

[7]王小平.《近年古筝左手技术的发展与古筝音乐风格》.《人民音乐》.2001年.12期.

[8]李晗.《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方向》.《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闫爱华.《简述古筝的模拟音响效果及演奏手法》.《人民音乐》.1996年.第4期.

[10]张彤.《从新时期古筝创作看筝乐发展》.CSSCI学术论文网.

上一篇:关于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幸福的伦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