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与应急广播

时间:2022-05-16 11:25:33

气象信息与应急广播

【摘 要】中国气象局是一个全国一体化、全时段运行的业务部门,并且具有多种渠道,是国家预警信息系统的主要建设部门。国家预警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媒体的配合和支持,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扩大预警信息的传播,有效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应急广播 国家预警 信息系统 气象部门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C

一、为什么要建立国家预警信息系统

图1: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严重影响

2008年5月2日,汶川地震的前十天,一个不太强的热带风暴袭击了缅甸,造成了13.8万人的死亡。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是缺少预警信息、缺少应急响应。我们国家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灾害种类多、频发度高、损害较大。我国这些年防灾减灾的成效非常显著,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是每年还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比如:2005年6月,黑龙江一场范围不大的降水造成了105名小学生死亡,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所致。

2012年华北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北京、河北100多人死亡。一个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一场降雨就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缺少预警信息吗?是预警不及时吗?都不是。关键是缺少一个权威的、代表国家声音的机构和系统来对外信息。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预警系统,经过了50年的建设和运营不断完善。“9・11”事件的发生,使得美国进一步认识到完善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提出要建设综合公众预警系统。2006年的超强飓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他们进一步反思如何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来发展这个系统。目前美国已经实现了将同一信息用多媒体方式,在灾前、灾中、灾后提供给更多的人们;日本依托气象部门建立的基于手机小区广播的预警系统,在防灾减灾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欧洲现在正在探索建立欧洲的预警系统,选择了荷兰作为试点国家,目前系统已经建成并成功运行。

图2:美国公众预警系统的建设时间表

二、怎么建立国家预警信息系统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就把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纳入了规划,并且提出了依托气象部门来建设。为什么要依托气象部门建设?首先,气象部门具有完备的全国上下一体化的业务系统,而且每天24小时在运行之中;其次,气象部门具备多种的渠道,与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媒体建立了很好的业务联系,特别是和广电部门的合作非常广泛。比如:电视上每天有3300套节目对社会公众;经广电总局批准建有专门的气象频道――中国气象频道,现在已经发展到9700万用户;沿海建有三个海洋广播电台,覆盖了我国的沿海地区;另外,气象部门与三大移动运营商合作,每天为1.3亿手机用户提供短信服务,超过5000万用户下载使用气象服务客户端――中国天气通;在网络服务方面,建有中国天气网,在全国服务类网站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气象服务网站当中排名前三;在广大的农村建有21万的农村大喇叭,还有13万的电子显示屏。同时,在农村还有60万人的乡村信息员队伍,这支队伍在防灾减灾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基于以上原因,决定依托气象部门建设国家预警系统。

图3:我国气象部门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优势

三、国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有关情况

国家预警系统的建设是由国务院应急办牵头组织,气象部门承办,各个部门协同,社会媒体联动。气象部门组织了专业团队进行系统设计。这个系统构架中,前端连接着应急指挥系统,横向包括25个部委,它们都具有面向社会预警信息的职能;纵向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地、县的一体化技术体系。后端连接的是信息传播系统,包括面向各级应急责任人的专用的通道,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广播体系、三大运营商绿色通道、互联网预警通道以及一些部门建立的专业通道等,基于这些渠道,同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广泛的预警信息。

图4:国家预警信息系统的构架

国家预警系统2011年由发改委正式批复建设,2012年完成了设计和技术开发,2013年完成了全部地市以上系统的建设和部署,从2014年元月份开始,系统进行内部试运行。目前正在进行县一级的部署,计划在2014年年底全部投入运行。

工信部特别批准了全国统一的预警号码――12379,它的信息代表了我国最权威的预警信息,面向应急责任人的手机短信预警平台使用这个号码信息。三大运营商分别建立了预警信息绿色通道,到目前为止,已有26个省实现了面向公众的全网,一旦有突发事件需要告知广大公众,这个省的相关区域的用户都会收到预警信息。

图5:国家预警信息系统的平台建设

目前,31个省都建立了广播电视预警专线,使得预警信息能够快速通过广电系统进行传播。另外通过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来进行,已经实现了多种手段的对接。

图6:我国预警信息系统已实现多手段对接

运行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难点,现在正在推动建设。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了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可以说,应急广播系统会成为预警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中国气象局和海洋、水利、交通、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签订了预警信息联合的协议。各个省的预警系统边建设边发挥着作用,已经有18个省人民政府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管理办法。

图7:我国各部门预警信息流程

比如:2014年7月份“威马逊”台风席卷了南方几个省,相关省预警及时、广泛传播,政府部门应急体系有效运转、防范措施得力,公众主动参与、积极行动,大大降低了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与我国历史上发生过的相似强度的台风做对比分析可以发现,1990年的“杨希”造成了900多人的死亡,2006年的“桑美”造成了400多人的死亡,“威马逊”死亡人数则大为减少。特别是广东省,创造了无一人死亡的记录,堪称预防台风的典范。

图8:我国预警信息系统的显著作用

四、应急广播系统的未来

气象部门和广播电视系统合作的历史非常悠久。1956年6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送天气预报,至今没有停止过一天,我们的紧密合作成为部门合作的典范。特别是最近10年,我们的合作进一步加强。1980年7月1日,我们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开播了第一档天气预报节目。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出现了气象专业主持人。1994年开始,全国各省气象部门与广电部门合作,建立地方天气预报的制作系统。

图9:气象部门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密切合作

当前,应急广播系统正在快速建设之中,我认为,应急广播系统将来在防灾减灾、预警信息传播方面会大有作为,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把应急广播网的建设纳入了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且提出国家预警信息的系统要与之进行有效的对接,同时要求预警系统与已经有的渠道和户外媒体也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对接。

国家预警系统和国家应急广播系统都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部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在各个节目当中的共享,同时也联合制定了系统对接方案和示范工作的方案。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会迅速地推进。我们愿意携手共进,服务民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上一篇:红光治疗仪联合西药治疗妇科炎症的体会 下一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