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Fg和预后的影响

时间:2022-05-16 11:17:20

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胞磷胆碱和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s-CRP、Fg和NIHSS评分的变化。 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hs-CRP、Fg和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症状,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类型【1】。近年来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认可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中研究较多的一项指标,已经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Fg)是也对脑血栓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们使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对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共120例;入选标准为: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 14 天内)的神经、精神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的体征,颅脑MRI或CT检查证实的颅内新鲜病灶;②根据急性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心电图、头颅 MRI 或 CT、头颅 MRA 或 CTA 排除其他梗死的病因。排除标准为:①有临床感染症状、体征;②严重心肺肾功能衰竭、低血糖、昏迷、脑梗死合并出血、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③3个月内头部外伤史、手术史、出血性疾病等。其中男性79人,女性41人;年龄34~92岁,平均63.4±12.1 岁。合并症有高血压病88 例(73.3%),高血脂

症55例(45.8%),糖尿病48例(40%);长期吸烟49 例(40.8%),饮酒18 例(15%)。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患者知情同意,按照入院时间的单双日,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指标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疾病治疗,如肠溶阿司匹林0.1g/d,阿托伐他汀20mg qn,糖尿病患者常规降糖治疗,血压(收缩压)>180mmHg给予降压治疗,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伴颅内压增高适当给予脱水治疗等基础性治疗措施;治疗期间暂停使用其它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及影响炎症反应的药物。①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苷250ml+胞磷胆碱0.5g,静脉点滴,1天1次。②观察组: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血塞通400mg,静脉点滴,1天1次。均为14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清晨空腹采血,复查血浆hs-CRP含量、血浆Fg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评分)测定。

1.4 统计处理 文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用t检验及χ2进行比较,代入SPSS19.0软件统计中处理,当P

2 结果

2.1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s-CRP和Fg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hs-CRP较对照组升高较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hs-CRP和Fg恢复情况的比较

2.2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7天和14天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NIHSS评分恢复情况的比较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药物性皮疹,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是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外观呈黄色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一组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致病因素,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反过来又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发展。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发病机制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的严重狭窄和低灌注,斑块破裂脱落引起栓塞所致。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身体功能的减弱,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和影响患者的预后【2】。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血管的炎症反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hs-CRP可促进血管粘附分子的表达和释放,导致白细胞粘附和穿透内皮;单独和协同促进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释放蛋白酶,导致斑块不稳定;还与血栓形成相关,可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持续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炎症细胞和脂质在动脉内膜浸润、沉积。因此,hs-CR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一个敏感的指标【3】。Fg即凝血因子Ⅰ,主要是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亚基糖蛋白,Fg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大小或许多其他的发病过程的影响,引起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发病率升高。Fg多态性基因有3个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紧密的联系,是其危险易感因素,Fg的等位基因还是房颤伴发栓子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4】。因此,CRP和Fg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可预测梗死面积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研究干预CRP和Fg的措施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二级预防。

血塞通注射液是由三七提取的三七总皂苷制成的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是强有力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抑制剂,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逆转异常的血液流变性,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微血栓形成;还能对抗PAF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脑循环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清除氧自由基,增加脑血流量和促进智能恢复【5】。本文中观察组使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可能与血塞通对抗PAF所介导的hs-CRP和Fg等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从而改善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但治疗机制还有待进

一步深入探索,确切疗效还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赵志华.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11):613.

[2]刘旭升,曾德华. 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6(12):47-48.

[3]罗梅,贺岩.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5):506.

[4]孟艳梅,刘庆.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1):66-70.

[5],胡.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0,5(4):15,2.

上一篇:城市绿地的日常养护与管理措施浅述 下一篇:血清胱抑素C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评价意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