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设定”

时间:2022-05-16 09:52:58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设定”

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目标设定”往往被作为选择人生发展方向的第一步,这是有深刻含义的。人只有确立了目标之后才有动力去追逐。对大学生而言,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其实就是指就业目标,它不应当泛泛而谈将来要到某大城市、某行业就业,而应当以“实现到哪个单位工作为目标”。这就是说,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当有一个具体的参考值,应当根据具体岗位说明书、任职资格的要求来完善自己的能力,构建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并以此为标准向就业目标靠近。

一、目标设定要符合社会与组织的需求

腾讯网2009年12月公布的“近三年重庆市大学生最难就业的专业”调查数据显示,工商会计、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大学生就业率相对偏低。专家发现,失业量排在前10名的专业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总失业人数中的比例偏大,而且最近两年失业集中在少数专业的趋势加强。失业最严重的10个专业在2007届毕业生失业量中占33%左右。高职高专也存在同样问题。“这说明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程度较为严重,极少数专业造成了大学生失业主要部分”。麦可思专家、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王伯庆把原因归结为“招生结构”,并不是社会提供的岗位不足,而是这些专业供大于求。但对大学生而言,进人大学后专业往往难以调整,如何背靠劣势的专业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大学生们在职业规划中必须面对的课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如何解决极少数专业造成严重失业的问题。

因此,在设定职业目标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织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当社会需要供大于求的时候,就要结合自身的情况,看看自己的胜率有多大;同时还要考虑单位对这个岗位的需要有无。

二、目标设定要符合自身的特点

大学生们应当考虑自己的性格是否与岗位相匹配。在职业规划中,通常我们不需要考虑岗位对智商的要求,只要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基本都能达到智力标准。而对单位而言,有时候性格比能力更重要。对大多数人而言,如何与人沟通,能否与伙伴们一起完成工作,才往往是单位要求的重点。大学生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性格与兴趣与岗位的匹配程度。

在职业规划中,适合只是职业规划的一个测量尺度。当然,职业适合与否对于职业人的发展确实很重要。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和工作经历较短的人而言,工作的适合程度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

三、目标设定高低要恰到好处

现实中,大学生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目标的订立有些理想化,而具体行动计划又有脱离实际。通过问卷圆我们发现,80%以上的学生的目标是今后成为社会精英,如职业经理人、公务员、教授等。有些学生是高职专科生,选择的就业目标却是大学教授。当初考上专科,说明自己在读书方面或考试方面不是很有优势,现在用自己不是特别擅长的方面来与硕士、博士来竞争,这取得成功的机会不会大,将此作为远期目标为宜,作为近期目标则脱离实际。

四、目标设定要明确具体

明确的目标可使人们更清楚要怎么做,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因此,目标设定得越明确越好。事实上,明确的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这是因为人们有希望了解自己行为的认知倾向。对行为目的和结果的了解能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行为的自我控制水平。

大学生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较窄的范围内同时设定几个目标;比如说要完成导师安排的一个课题,需要准备资料,需要社会调查,需要分析讨论,最后形成报告。除了最后的形成报告,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同时进行,但在操作中,大学生们应当给每件事情排列一个日程表,规定每一个基本目标的完成时间,时间一到,便开始检查目标成果的完成情况。这个日程表设置得越具体,越有可操作性,用来衡量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准就越细,对于目标反馈也就越准确,对于不当之处的修正也就越有针对性。

五、目标设定要留有余地

目标设定要留有余地,指的是目标设定具有“可修正性”。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根据兴趣、专业等由学生确立目标,而规划一旦确立,传统的观念又告诉我们要坚持到底,锲而不舍,就算受到挫折也没关系。实际上,规划是开放的,是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和自身条件变化适时调整的。然而,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反馈修正这个步骤,没有评估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便开始布置下一个步骤。一旦未能按原计划实行,就立即从事别的工作,并且没有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作为自己的第二选择。例如,法律专业的学生,为了专业与职业对口,计划是当法官,备选方案是做律师。表面上看起来是很保险,一个是上班族,一个是自由职业者。实际上,这两个职业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很有可能都无法通过,这样就无法起到反馈修正的作用,一旦考试未通过,原定的两个目标也就都无法实现。另外,大学生们特别强调拿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但很少有人提到与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假期参加实践才能知道自己所学是不是将来职业所需,自己能不能胜任工作,如果不能,那么在校应该尽快完善这方面的知识,或者及时修正职业规划,而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六、不要把理想当目标

就目标设定而言,很多人把自己的理想理解为目标。尤其对于那些走出校门进入职场的毕业生而言,觉得毕业了就应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实际上,这是不太理智的行为。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时,要认识到目标是实现理想的各个必经阶段,只有完成了各个阶段的目标才有可能最后完成自己的理想。按照马斯洛层级理论,实现理想是人至高层次的精神要求,也是职业规划中的最高目标。但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目标定得太高,眼高手低,就很容易出现断层,因为连续受挫的心理打击,最终的理想也会成为空中楼阁,遥不可及。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改变。以前想当官、后来想当企业白领、现在想自己创业,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虽然没有成型的职业规划,每个阶段的前进方向和短期目标要有,比如,英语听力要达到什么水平,朝什么方向努力等。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目标,很容易虚度光阴。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应当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套用标准模式。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规划,同时必须警惕规划中的片面性,切实做到科学性、系统性与全面性的有机结合。

上一篇: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下一篇:浅谈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