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霖:为人师,乐在其中

时间:2022-05-16 09:27:54

金铁霖

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文化部创新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十大艺术英才”称号等。

非常偶然的情况下结识了金铁霖老师,当时他正准备给学生上课,所以只是匆匆一面。金老师在声乐界无疑是大名鼎鼎的,他不仅自己水平高超,而且培养了宋祖英、张也、阎维文、刘斌、吕继宏等等高徒。如今已经年过古稀的他仍在辅导学生,同时还担任了许多“主席”、“会长”职务,可以说是个典型的大名人加大忙人。然而,仅这匆匆一面,他却记住了我,并且和我约下了采访时间。

皮球换笛子的故事

在一般人的想象里,有大才华的人往往从小就会得到额外的真传,比如出身世家,因而总有些与众不同。当被问起这方面情况的时候,金铁霖总是轻轻摇头,他出生于哈尔滨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母亲、叔叔都是医生,如果说家学,恐怕自己日后应该从医才对。

上世纪四十年代是金铁霖的童年时期,当时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根本没有现在孩子所有的条件,什么钢琴啊之类的都没有见过,周围朋友们家里也都没有,而且自己的父母也并不十分喜爱音乐,所以,他说小时候的自己其实和音乐“基本挨不上边”。要说喜欢,充其量也就是觉得好听,有些天然的爱好而已。回忆童年,金铁霖笑着说:“我的三舅舅比较喜欢音乐,业余爱好弹吉他、拉手风琴。有时候他上我们家来,就表演一番,弹弹唱唱,我觉得很愿意听。我就希望他能常来,知道他要来了,我就不跑出去玩,而是在家等着他。”

如果说三舅舅勉强可以算是金铁霖音乐之路的启蒙者,那么进一步推动他向音乐靠拢的却是上小学时小伙伴之间的一次玩具交换。

小学三年级时,金铁霖有一个小皮球,他看到同学有个笛子,于是就换来玩。没想到这成了他的第一件乐器。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他不仅把笛子吹出了一个个音符,而且吹出了调子。到他读六年级时,他的笛子已经吹得有模有样,遇到学校搞活动还能上台演出。

到金铁霖小学毕业的时候,三舅舅把自己的吉他送给了他。始终没有受过老师的正规指导,金铁霖的吉他一弹就是6年:“那时候是瞎玩,没啥水平,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而已。”年轻的金铁霖会玩一些乐器,但是从未接触过声乐,“我们不怎么唱歌,班里、学校里也没组织什么独唱、合唱之类的,所以比较陌生。” 金铁霖曾经去报考音乐学院附中,老师让他唱了一首歌,听完后说:“我看你可以向声乐方面发展。”这句话让金铁霖很茫然,他不知道什么是声乐,是“吹笙”吗?自己会拉二胡之类,应该也可以应付笙(声)乐吧。

金铁霖用慢慢的语速说着,更使得当年那些经历和笑话被罩上了一层悠远的色彩。回顾当年,他觉得,那些对民族器乐的把玩让他在音高音准的把握上受益匪浅,但对音乐的感觉纯属业余水准。“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和正确的方法,以及长期的训练,要跨越专业与业余的鸿沟,确实是很难很难的。”

从爱好者到专业者

就是在接触了音乐学校、听见专业人士的那一句“你可以向声乐方面发展”后,金铁霖开始认识到业余与专业的差距,同时“声乐”也让他充满好奇。经过一番思索,他开始请老师辅导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声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0年8月,金铁霖以优异的成绩从2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了当时全国的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他也是整个长春考区惟一被录取的考生。怀着对未来的憧憬,金铁霖走进了这所音乐的炼金炉。

在中央音乐学院,金铁霖受到了系统完善的声乐训练,师承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1965年,金铁霖毕业后被分到中央乐团任独唱演员。或许是感受到了专业指点对成长的重要作用,和当独唱演员相比,他觉得自己更适合做老师。“我从大四就开始教学生了。”金铁霖回忆起有一次沈教授让他代自己给一个叫张琦的高中生上课,后来,张琦以优秀的成绩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成为金铁霖的师弟。不知道是不是这次点石成金的经历,使得金铁霖教书育人的才华展露了出来,他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走上专业的道路。后来他被调入中国音乐学院,任教至今,乐此不疲。

金铁霖非常乐意把自己定位在声乐教师。相对自己的成名,他更乐意看到学生们进步,一说到他的学生,他就笑得很欣慰。那是真正的伯乐才有的笑容。

金铁霖的学生有许许多多,随便掰掰手指头就能找出好些大腕:李谷一、、宋祖英、张也、董文华、阎维文、戴玉强、汤灿、张燕、常思思等等。

他记得当年刚刚来进修的时候,他对她说:“听了你的演唱,我感到你距离我所教的民族唱法很接近,我打算首先要保留住你的演唱风格,然后再经过科学的训练,使你的演唱风格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他针对的嗓音特点,较为系统地对她进行了全方位的训练。一年后,进步神速的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崭露头角。

名气极响的宋祖英,现在无论在什么舞台上都能收放自如,可是当年第一次在金铁霖面前唱歌却十分紧张,回忆这段经历,宋祖英总是笑自己当时“一下子什么都不会唱了,声音都发不出了。”金铁霖却不以为意,他说,学生在老师面前感到紧张是很正常的,老师要引导他们不紧张,“这次唱得不好,下次再唱呗”。一次两次的失误不是问题,当老师的要排除这些表面因素的影响,发掘出学生真正在嗓音、唱法上的优点,然后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去提高他们。

教棒如同魔法棒

金铁霖桃李满天下,随着他名望的不断提高,前来向他求教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对此他总是耐心辅导,诲人不倦。遇到有时因开会和其他活动耽误了教学,他都要设法抽空补回来。对他来说,为人师,乐在其中。

金老师被人们誉为“音乐家魔法师”。经他的精心指点,一个个音乐新人迅速成长,并且变成歌唱家、大明星。对此,金铁霖表现得很平静:“我是在别的老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更快地提高,之前的老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且他们自己也很努力,我只是在旁边提醒而已。”金铁霖说老师就是“领进门”的,修行还是在个人,他总是叫毕业了的学生常回校补课。在他看来,虽然很多都已经成名成家了,但不进则退是永恒的真理,山外有山,学习是无止境的。

吴碧霞、戴玉强目前都已经是蜚声国际的优秀歌唱家,他们都曾在欧美学习,戴玉强拜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为师。“他们去学习了之后,有明显的提高,这一点我承认,而且回来后他们和我的交流,也给我的教学以新的启发。”金铁霖说,中国的民族音乐要走向世界,要进一步提高,学习和交流都是必须的。他说:“但凡美的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这就像面对百花竞放的花圃,赏花者各有所好。我们要总结、发展、提高、创新,走中国自己的声乐道路。”

时代在发展,歌曲的曲调也在发展,歌唱的方法也在变化,真正好的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适合时代、超越时代的。比如“一条大河波浪宽”的调子一起,你就知道它是中国的,可是具体来说是哪里的民歌?说不清楚,就好像这“一条大河”是你家乡的又不是你家乡的,是独特的,又是普遍的。

在金铁霖看来,中国的民族音乐已经被世界认可,但自信还是不够。他认为中国民族声乐应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也就是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民族声乐,中国唱法、西洋唱法都是一种方法,有科学的,也有需要改进的。“我们要冷静对待,形成自己的特色。世界是多元的,还是那句话说得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从1981年开始民族声乐教学的探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金铁霖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民族唱法的教学道路,他在努力探索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制定出一整套科学的教学标准及比赛规则,为推动和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健康发展发挥作用。“我挺忙,但是也挺快乐。”他说。

上一篇:唐娜的故事,唐娜的歌 下一篇:魏宗万:大鼻子和沧桑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