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量刑中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情节

时间:2022-05-16 08:50:57

浅论量刑中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情节

论文摘要 量刑是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情节等具体情况,对犯罪分子的量刑可以灵活的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将司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良好的结合起来。正确理解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问题,并合理使用,对司法实践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 量刑 减轻处罚 免除处罚 法定刑 附加刑

司法实践中,对罪犯的审判分为定罪和量刑两个部分。而与罪犯自身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其所要承担的刑罚,即量刑的结果。在实践中,情况往往复杂多变,并非如法律规定中那么简单。量刑要在维护法律确定性的同时保证一定的灵活性,做到根据案件灵活运用,就要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适当的予以调整,例如加重处罚、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法律的宗旨在于保护人权,在审判的时候结合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可以有效的保护犯罪人和被害人双方的法益。

一、量刑

量刑,是指法院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在正确定罪之后,依法决定对其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所判刑罚的刑事审判活动 。而审判和量刑的主体只能是审判机关。

量刑在刑事审判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必须遵循某种原则,以保证正确地运行实施。“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就是量刑的基本原则。查明犯罪事实,综合考虑犯罪性质和对社会的危害性等量刑情节,准确把握各种犯罪的具体情形,正确定罪量刑。

二、减轻处罚的适用

我国《刑法》第63条第一款规定,减轻处罚应在该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幅判处刑罚;第二款规定犯罪分子虽不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但经最高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处以刑罚。为避免“减轻”和“从轻”处罚产生交叉,第一款中的“以下”应不包括本数在内。对于减轻处罚幅度的限制问题,有观点认为,此举是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合理限制,使法律活动成一个理性的活动,减少人为的因素,以保证司法活动的准确、公正。减轻处罚适用的刑期和刑种必须严格限制在法定刑以下一格内。我国的刑法中大致可分12个刑罚格。通常情况下,对于减轻处罚的适用,应当在降一格的刑罚格内予以判处刑罚,但是当出现特殊情况时,也可以酌情降两格判处刑罚。

(一)法定减轻处罚

1.对于主刑。我国现存的主刑有五种,为: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1)当判处的法定最低刑是死刑,需要减轻处罚时应当减为无期徒刑。由《刑法》第48条,可知死缓并非一个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的一种。同时,《刑法》第50条规定死缓可以通过表现良好减为无期徒刑。但是被判处刑罚为死缓的犯罪,社会危害性仍然很大(同死刑),在减轻处罚的时候要加以严格的限制,因此只能减为无期徒刑。

(2) 当判处的法定最低刑为无期徒刑,减轻处罚时应当减为10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从刑罚程度上看,以无期徒刑为最低刑的也属于社会危害性大,情节严重的犯罪,其犯罪的严重程度仅次于死刑犯罪。因此,在对其减轻处罚时,也应当予以严格限制,即对于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在确定适用减刑时,应当在有期徒刑的较高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这一幅度以10年以上15年以下较为合适。

(3)当判处法定最低刑是有期徒刑,参照上面所述的两种观点以合理的幅度减轻处罚。根据犯罪的具体程度分别讨论。由于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故在减轻处罚时应当予以相对严格的限制,一般应该在降一格以内。但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减轻处罚不应减到三格。

(4)当判处的法定最低刑是拘役,减轻处罚时应当减为管制。有观点认为,关于法定最低刑是拘役的犯罪分子当需要减轻处罚时,应当减为拘役刑,期限在一个月到六个月内。但这种观点有将减轻处罚与从轻处罚相混淆的嫌疑,没有办法体现减轻处罚的价值。从轻处罚仅是在法定的量刑幅度内较轻地处罚,而减轻处罚则是要超出法定量刑幅度来量刑处罚。还有,认为对于法定最低刑是拘役的,在需要减轻处罚一律直接减为管制刑。不仅因为管制刑是仅次于拘役刑的法定刑,并且管制刑对犯罪人的人身自由仅是限制,而非剥夺,所以这种减轻处罚的观点是比较合理的。刑期虽然比拘役刑要长,但是从程度和力度上比较,在减轻处罚的情况下,对犯罪人适用管制刑,更加符合减轻处罚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规定。

(5)对于法定刑是管制的,结合《刑法》第38条规定,法定刑是管制刑的,在适用减轻处罚的时候应当减为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的管制。也有认为管制刑是法定刑中最轻的,减轻处罚应当减为附加刑,法律规定附加刑可以单独适用。但在立法之时,主刑和附加刑的依据就并不相同。根据立法者的立法目的,主刑的依据是,考虑犯罪行为的严重性,社会影响程度及社会危害程度,必须是限制或者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乃至生命权,才能达到惩戒和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的目的;而规定附加刑的依据是客体的性质与犯罪自身的特点,对以犯罪行为处附加刑的目的应当是为了遏制结果的影响。如果将主刑减轻成了附加刑,刑罚的目的恐怕难以较好实现。

2.对于附加刑。 《刑法》中规定的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其中驱逐出境针对的是外国人,第35条说明,当犯罪人是外国人的时候,可以独立适用驱逐出境附加刑或者附加于主刑适用。《刑法》规定,当判处刑罚中有附加刑时,对于附加刑的减轻处罚就分成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是附加刑被单独适用的时候;另一种是并处附加刑的时候。

(1)单处附加刑时的减轻处罚的适用。在法定最低刑是附加刑的减轻处罚时候,驱逐出境和没收财产没有减轻的余地,此处不予讨论。在这里仅讨论剥夺政治权利和罚金两种附加刑。

《刑法》第55条规定了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所以减轻处罚就要在一年以下进行处罚。但考虑到刑罚的目的,即惩罚性和威慑性,减轻以后的刑期不宜过短。

(2)并处附加刑时的减轻处罚的适用。对与主刑并处的附加刑是否可以适用减轻处罚,司法实践中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是附加刑既然属于法定刑的一种,减轻处罚应当同样适用于附加刑。

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57条规定,当主刑减为无期徒刑时,此附加刑不需减轻。第二款规定,在死缓或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因此对于主刑是无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对主刑减轻处罚的时候,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应当减为一年以下。

并处没收财产的减轻处罚。《刑法》第59条规定,没收财产的对象是指犯罪分子个人财产的一部分或是全部。没收的财产只能是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违法所得是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那些并不属于该刑罚的执行对象。在判处没收财产减轻处罚的时候只能是在财产数额上的适量减少,如果原本法定刑量刑中没有规定没收财产的处罚,则在减轻处罚后不能增加没收财产的刑罚。但若原本的刑罚的最低量刑幅度仍可并处没收财产,则减轻处罚后也应当并处没收部分财产。

并处罚金的减轻处罚。我国《刑法》中对罚金的数额幅度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在第52条中说“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仅在司法解释中规定不能少于1000元,未成年人不能少于500元。有规定相对数额的情况(如《刑法》192条)。有以违法所得或犯罪涉及的数额为基准,处以一定倍数的罚金(如《刑法》第225条)。

(二)酌定减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63条第二款的规定可知,酌定减轻处罚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不构成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的情节;第二,犯罪案件具有特殊的情况,需要对犯罪人进行减轻处罚;第三,必须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对于“案件的特殊情况”的理解,根据最高院近年来公布的众多复核案件来看,大体上包括主观故意的偶发性、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相对较轻、被害人的特殊因素、犯罪行为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后果等情形。 这些情形可以看出来包含有犯罪人自身的因素也有被害人自身的特殊因素,还包括政治方面和社会影响方面的。

三、免除处罚适用的具体情况

免除处罚,是指对于构成犯罪的人,当其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时,只对犯罪行为人定罪,但免除其刑事处罚。

(一)适用条件

我国《刑法》在第37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免除处罚,而后在分则章节中也有规定可以免除处罚的情况,例如《刑法》第19条、第351条等。从第37条可知,适用免除处罚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这是前提条件。也就是说,要对行为人适用免除处罚,必须是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第二,行为构成的犯罪情节轻微,这是本质条件。行为人的行为虽达到犯罪的程度,但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不大,对其宣告免除处罚对社会不会再度造成威胁;第三,不需要被判处刑罚,这是必要条件。 不需要被判处刑罚是情节轻微的程度决定的。犯罪情节介于减轻处罚的情节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性不大之间。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判处免除处罚。 免除处罚免除的仅是刑事处罚,犯罪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还是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二)免除处罚的情节

《刑法》中规定的免除处罚的情节,大致有:在国外犯罪并且已经受过外国的刑事处罚的;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的;防卫过当的;紧急避险过当的等。

四、 对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的比较与分析

减轻处罚分为法定减轻处罚和酌定减轻处罚两种,其中法定减轻处罚的适用情节在法律中都明文规定了,所以较容易混淆的是酌定减轻处罚。免除处罚要求的是“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刑诉法中另规定了一种“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非罪形态。

因此,对于减轻处罚的要求,首先要求案件整体没有达到“犯罪情节轻微”的标准,更不用说刑诉中非罪的标准了。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对被告人免除刑事处罚符合刑法发展的趋势。目前,刑法慢慢朝向教育刑转变,刑罚的目的更倾向改造而不是报复。因此刑罚的适用必须严格根据犯罪案件情况和犯罪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这样对司法实践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论经营范围的性质 下一篇:论量刑中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