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们如何养老

时间:2022-05-16 04:15:40

今后,我们如何养老

“当年华已逝,你两鬓斑白,沉沉欲睡……”中国人欣赏爱尔兰诗人叶芝在《当你老去》中所描绘的爱情。但当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并正在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之际,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人在思考“当我老去”这个问题时,所想到的问题却往往没有诗中的浪漫。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中国式养老”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老龄化现状

《中国财经报》2011年9月1日的文章称,我国从1999年开始就迈入老龄社会行列。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呈现出6大特点:

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二是老年人口增加快。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

三是困难老人数量多。近10年来,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人,2010年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3300多万人。

四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都实现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之间,目前在2万美元左右。而我国现在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足1000美元,2010年才突破4000美元。

五是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3.1人,家庭小型化使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

六是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2010年老年抚养比(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老年人的比例)为19%,大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年人。据最新预测,2020年约3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年人,2030年约2.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年人。

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体需要养老护理人员1000万人左右,而全国现有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不足10万人。城市建设中,对养老服务用地和养老机构、服务设施建设缺乏规划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全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缺的情况更为严重,特别是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匮乏。农村社会化养老的基础薄弱,已成为我国老龄工作的一大突出问题。据统计,2010年,我国城乡空巢家庭接近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3300多万人。

目前我国养老困局

《工人日报》2010年12月21日的文章《中国养老困境:公办养老院住不进,民办院住不起》指出:一、“住不起――民营养老院环境好,但是价位太高”。位于香山脚下可仰望整个景区的爱慕家养老院已成立两年。这里更像是一个度假会所。两栋洋房式的宾馆楼窗明几净。在一个样板标准间里,摆放着两张席梦思床,中间是一个台柜,上面有固定电话,还有一个紧急感应器。壁挂电视,空调、卫生间,还有一个阳台。工作人员刘婧梅告诉记者,这样的一个房间,一个月要5000多元,还不包括吃。二、“住不进――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根本住不进去”。与爱慕家一墙之隔,是香山老年公寓,这是一所民政局下属的公办养老院。从外观上看,环境和设施与新建的爱慕家相比具有不小的差距。“去公办院得排队,床位太紧张,一排就排到后年去了。”78岁老人刘天庆告诉记者。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养老服务床位数不到4万张,只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为5%至7%。

新华网2011年8月29日发表题为《中国老龄化加剧,“孝道”面临现代养老困境》的文章。文章说,54岁的退休教师金爱国,每天早上不到6就会起床,先去看一下已经卧床2年的78岁父亲的状况,然后为刚满3岁的孙女做早饭。前几年,金爱国的父亲因脑溢血瘫痪在床。她的家里虽然兄弟姐妹较多,但都有工作。全家人都希望能够找一位专业的护理人员在家照顾老人,可是多方寻找后才发现家政服务市场上照顾婴幼儿的护理人员多,照顾老人的却很少。“一些护理和中介一听说要照顾卧床老人,都不愿意干。”金爱国说。最后她只好提前退休在家照料父亲。

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也同样面临着家政护理服务和人员不足的问题。景兰芝老人的7个子女都在城里上班,虽然儿女们多次让她去城里生活,但她觉得生活在农村习惯了,不愿意去。由于前些年老伴去世。儿女们开始担心她一个人在家生活不方便,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人照顾,只好请同村身体较好的李纪芬晚上一起做伴。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的养老功能将逐渐弱化。一对夫妇在抚养一个孩子的同时照顾4位以上老人的情况将日益增多,赡养老人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社会。保证每位老人60岁以上可以领到养老金只是解决日渐严重的养老问题第一步,如何设计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还是难题。

亟需养老新模式

国务院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8月19日发表的《应对“未富先老”:国务院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称,8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在会上讨论通过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决定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并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提出,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制度养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新华网2011年6月23日的《中国迎来“制度养老”时代,求解“未富先老”难题》指出,1997年,我国统一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到“十一五”末,全国此类参保职工达到2.57亿。2009年,我国开始试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已有1.9亿人参保。按照国务院要求,2012年底将基本实现全覆盖。

国务院近日决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2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届时,我国5000多万城镇非从业居民,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年满后领取含有政府补贴的养老金。这是一项重大制度建设。它意味着中国人“老有所养”的千年愿望即将初步实现。“加快养老制度建设顺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只有从依靠家庭养老或储蓄养老逐步转向“制度养老”,才能切实减轻未来中国的养老负担。

居家养老:将成主要养老方式

中国新闻网2011年7月10日的文章《居家养老将成为中国的主要养老方式》指出,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专家指出,受传统文化影响,现时家庭养老仍是中国主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的支持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寻求社会资源支持已成为趋势。居家养老在政府的推动下,将成为未来中国的主要养老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目前中国破解巨大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

就近养老:“长者公寓”两全其美

中国网2011年9月5日的《“银潮”快速奔向中国,医养合一成养老新趋势》指出,江苏省江阴市的山泉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这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村民的养老需求,建设“长者公寓”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65岁的山泉村民王连珍就住在“长者公寓”,记者在王连珍家看到,这是一栋楼的一层,大门朝南,房间不大,但设施齐全,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从进门到各个房间,都是无障碍的,装修设计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王连珍老人是2010年12月入住“长者公寓”的,每月租金250元,儿子也住在同一栋楼里。儿子的房子是购买的,而她住的公寓是儿子向村委会租的。“儿孙每天都能见,但不和他们住在一起,这样相处更称心。”王连珍说。

山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全兴介绍,近两年,村庄在统一改造过程中,将安置村民的每栋楼的一层朝南的房子预留出来,然后投入一定资金统一装修,通水通电通煤气,购置必备的各种家具和生活用品,建成老年人公寓,以较低的价格租给老人居住。同时,小区建设也充分考虑了养老需求,设置了健身康复中心、娱乐活动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等,以满足老人娱乐、健身、看病的需求。

机构养老:“医养合一”成新趋势

中国网2011年9月5日的《“银潮”快速奔向中国,医养合一成养老新趋势》指出,苏州夕阳红护理院是江苏省一家示范性养老机构。筹办养老院前,院长刘军进行了市场调研,了解到城市养老需求非常强烈,人们需要将一些失能老人送进一个既能养老又具有一定医护条件的机构,而他本人也曾有过同样的需求。“因为哥哥和姐姐都在国外,我和爱人最多时要赡养4位老人,其中3位老人中风。”刘军说,“当时家中要请两个保姆,还常常顾不过来。”于是刘军创办了这样一个医养合一的养老机构,购置了基本的医疗设施和抢救设备,既提供养老服务,又具有一定的医护能力,主要接收失能老人。果然,养老院办起来后,持续火爆。

苏州市老龄办副主任刘贵祥认为,医养合一的护理型养老院在一些城市已渐成趋势,更符合城市老人希望在医疗资源较为集中地区养老的需求。苏州市在补贴民营养老院建设中,就将全护理型养老院的补贴提高到5000元/床,比普通养老院建设补贴高出1倍,引导发展医养合一的护理型养老院。

国外养老各有良策

日本:号召老人下乡发挥余热

日本是老年人大国,日本的老龄化率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30%。日本从政府到个人都非常重视老龄化问题。日本一家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合,提供比较优惠的条件,让都市退休老人回到农村务农。退休老人下乡,既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让退休老人自食其力。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德国:五种养老方式

到2050年,德国人口将降到7000多万,一半以上的人口将超过50岁,1/3的人口超过60岁。目前德国老年人主要有五种养老方式:第一种是居家养老,老年人在家中居住,靠社会养老金度日。这种形式最普遍。第二种是机构养老。第三种是社区养老,正在成为主流。为了解决老年护理人员的短缺问题。德国政府实施了“储存时间”制度:公民年满18岁后,要利用公休日或节假日,义务为老年公寓或老年病康复中心服务。参加老年看护的义务工作者可以累计服务时间,换取年老后自己享受他人为自己服务的时间。第四种方式是异地养老,包括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回原居住地养老等。还有一种是“以房防老”,即为了养老而购买房子,利用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生活。

美国:老年公寓什么都管

美国的退休养老制度大体可分为:一是老人住在老年公寓里自己独立生活,二是住在有各种辅助设备的生活区,三是住在有人照料的退休社区,岁数再大一些的住在护理院,四是住在自己的家里。

以前80岁以上的美国老人中。60%以上希望住养老院;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老人喜欢住在老年公寓里,一般的老年公寓具有多个单元房,只租给5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样的公寓环境比较安静,没有孩子和年轻人的吵闹,还能结交新的老年朋友。大一些的老年公寓有人管理,也称“退休社区”或“退休之家”。与老年公寓不同的地方是它除了租赁房屋外,还提供就餐、清扫房间、交通、社会活动等便利服务。

近年美国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养老趋势:几个经济条件比较优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意人或亲属联合起来选一块地,自己或请人设计一个小小的养老社区,社区内有邮局、游泳池、网球场等服务设施。这种养老社区既能满足个人的要求,也能对社会和社区发展作出贡献。

责编/玉坤

上一篇:我眼中的澳大利亚老人 下一篇:移民美国,如何合理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