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醒我 12期

时间:2022-05-16 01:43:14

不久以前,也是在这一个“卷首语”的平台上,我们曾经谈论过相似的话题,如果有一天,实际上是必然有一天,一个人垂垂老矣之时,改变了过往的生活主张,忘却了自己曾经很坚决的好恶,比如从对保健品的不屑一顾到欣然接受,更严重的甚至对骗子都会开放存折的密码。老人应该在自己未老之时托付自己的小辈,或者是忘年的之交:将来请你提醒我,不要让我将来发生我不愿意发生在将来的事情,说不定到时候我已经糊涂了,一定要告诉我我曾经这样重托过,不要让我成为一个不可理喻的老人……

这是笑谈,年轻人笑呵呵地对将老未老之师长说,像您这样明白之人,将来一定不会发生那种事情的,会发生那种事情的人,是不会想到要年轻人提醒的。这是笑谈,将老未老之人心里明白,靠晚辈的提醒是靠不住的,不见得是晚辈不会提醒,而是自己那时候不再信服眼前的年轻人。生活中老年人与年轻一代的代际矛盾,本质上是信服与否的矛盾。你不是我,所以你不理解我,再所以你不能让我信服。谁来提醒我?谁是那一个即使到了将来也理解我让我信服的人?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自己提醒将来的我。

几乎所有人都这么提醒过自己,并且这一种提醒从青春期便拉开了序幕。如果我当了父母,我一定不会像我的父母那样的烦琐,如果我当了领导,我一定不会像我的领导那样武断,如果我退休了,我一定不会像我的前辈那样恋栈。尤其是到将老未老之年,这种自我提醒越发强烈,也越发纠集于自己的老之将至。我老了一定不要像身边许多老人一样不可理喻,一定不要被人家说成越来越怪,一定不要……反正一定要做一个明白的人。

许多人在这么提醒自己将来的时候,既是明白,恰又是不明白。明白的是想到要提醒自己,不明白的是,许多被认作不可理喻的老人,以前何尝没有提醒过自己?越是古怪的老人,以前对自己的提醒越是具体,甚至常常就是一个知性的人。既然前辈忘却了自己曾经的提醒,那么当下在提醒自己的人,又如何保证自己将来不忘却自己的提醒?

如同所有的婴幼儿会发生基本相似的问题,青年人中年人继续如此,老人大约也会发生所有老人都会发生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会导致性格行为轻则变化,重则乖张。比如比率很大的老人会觉得菜太淡,实际上是他们的味蕾退化了,他们会把电视机的色彩调到香艳的程度,是因为他们的视觉下降了。其实思维的能力也在下降。类似的变化乃至乖张的主旋律,就是老人的生活状态,简称老态。决定他们性格行为变化的,往往不是理智,不是感情,不是心理,是生理。生理因素决定了一个人无奈地放弃了一生的爱好,怵于跋山涉水,乏于男欢女爱,累于意气奋发,一生的爱好,一生的习惯,一生的周遭,说变就变了,说没就没了,还看不懂看不惯惯许许多多事情了,和这一个社会环境越来越生分了。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靠自己的提醒就能解决,因为那是在还没有老的时候对老的肤浅想象。借用王朔的那一句名言:你老过吗?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世俗解释。

身的变化影响心的变化,但是当心有强大的定力时,也影响身的变化。本期刊登的《》这一对夫妻,一生经历的变化从身到心,从心到身,但是他们过来了。

上一篇:“燕子衔泥”为爸爸和自己衔来暖巢 下一篇:以“三高”推进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