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5-16 01:23:56

新密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也是人们增强体质的最主要的营养来源。当今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日益增强,绿色食品消费成为时尚,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促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三农”为中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40 km处,总面积1 001 km2,耕地面积4.27万hm2,辖1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303个行政村、25个居委会,人口7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人。近年来,新密市畜牧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突出抓好重点工作,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了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为促进新密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畜牧业发展现状

1.1畜牧业产值

截至2011年底,新密市大牲畜存栏2.1万头,生猪存栏20.6万头,羊存栏4.57万只,家禽存栏498.2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3.40万、3.67万、1.61万t。畜牧业产值达7.79亿元,占农业产值的51%。

1.2规模化养殖

规模养殖场(户)总数逾1 900家,年出栏1 000头以上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区)达46个,存栏1万只以上的蛋禽场104个,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肉禽场达41个,存栏200头以上的牛场4个。

1.3产业化水平

以大隗牛肉、众迎肉联厂等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代表,逐步树立品牌意识,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大隗牛肉已创出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马永信牛肉、虎宝牛肉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8 000 t。依托昌源乳业、昌隆牧业、志方牧业等规模场(小区)和养殖龙头企业,全市建成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50个,培育养殖协会4个,带动农户3 200户。从畜禽引种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链条,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畜产品流通和畜牧业发展。

1.4科学化水平

一是稳步推进畜禽改良工作。引进推广杜波羊、西门塔尔肉牛、黑土猪等优良畜种,建成猪、牛养殖综合服务站10个,改建猪牛人工授精站1个,有猪人工授精站点8个,奶牛优质冻精配种率达100%,为养殖业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二是畜牧业科技化养殖进场入户。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畜牧专家深入养殖场户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养殖场(户)进行科学饲养技术指导,切实提高养殖人员的科学养殖水平。三是积极推广环保生态养猪技术。充分利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技术,从而达到节省水电和饲料的目的。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态环保养猪示范场5家。

1.5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层层部署,签定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完善了责任追究和监督、考核制度。二是坚持采取疫情监测、市场监控、依法监管、签订防疫责任书等综合措施,确保防控工作取得新成效。三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的意见要求。继续巩固市、乡、村3级防疫网络,充分发挥防检中心站、乡镇兽医站的作用,认真开展免疫、监测和消毒灭源等工作。四是抓好春、秋2季集中免疫,特别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注射,重点防范,确保防疫密度达100%。五是开展消毒灭源工作,每周进行2次消毒,消毒达350万m3以上。通过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1.6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深入整治畜牧业投入品市场。开展以查处假劣兽药和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为重点的市场整治行动,有效净化了畜牧业投入产品生产经营市场;二是推动兽药GSP认证深入开展。统一和规范兽药经营许可条件,建立和完善兽药产品追溯或确认制度和制度管理体系;三是加强畜产品源头管理。要求养殖企业不使用假劣兽药、违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并监督养殖企业规范建立养殖档案,定期核查、督促其科学用药[1-2];四是加强奶站清理整顿工作。对奶站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管,确保奶牛养殖和生鲜乳收购企业的生产建档率、持证率和三聚氰胺检验合格率均达到100%;五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对养殖场、屠宰场的生猪按3%比例进行“瘦肉精”检测,对奶站进行三聚氰胺检测,确保畜产品安全进入市场。

2存在的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仍然较少,生产基地规模还比较小,投入明显不足,辐射带动能力还比较弱,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较小。二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观念需进一步提升。市场在不断升级发展,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思想滞后,缺乏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和科学判断市场需求的能力。三是发展畜牧业的环境需改善。个别养殖户在自家院内建畜舍进行畜牧生产,不利于环保和畜牧养殖业长远发展。四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压力很大。畜产品质量安全链条长,环节多,难度大;全市面临着监管对象多、检测设备不齐全的问题,给监测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3发展对策

3.1以规模化、标准化为目标,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依靠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做好指导和服务。二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养殖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三是按照养殖环境生态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的宗旨,加强养殖企业污染源治理,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3-4]。

3.2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一是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养殖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扶持,努力培育新的龙头示范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积极引进畜产品加工项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三是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优势,逐步健全产加销各环节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

3.3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对基层防疫员、乡村兽医及养殖企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转化能力。二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畜禽品种改良和技术推广工作,提升综合生产水平,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三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技术服务进小区等活动,努力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和科技素质。四是广泛开设养殖培训班,不断提高养殖户科学环保养殖的观念,确保新密市畜牧环保养殖业长远发展。

3.4贯彻落实畜牧业法律法规,保障畜牧产业安全

一是加强兽药、饲料等养殖业投入品监管,全面执行兽药安全使用规定,禁止不合格投入品进入流通和使用环节。二是加大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监管力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秩序,严禁私引乱配、经营假冒伪劣种畜禽。三是严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关,确保市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3.5建立“瘦肉精”监管工作长效机制,以点带面,确保畜牧产品安全

一是及时调整新密市“瘦肉精”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加强全市“瘦肉精”监管工作。二是逐级签订责任书。分别由各乡(镇、办)畜牧站对市畜牧局,防疫员对所属乡(镇、办)畜牧站签订“瘦肉精”监管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三是实行市、乡、村3级干部分包制度,同时畜牧局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对全市屠宰场(点)及生猪等各种养殖场户实行分片包干,层层落实监管责任。

3.6加强畜牧业项目建设,推动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畜牧业保障体系。2012年,全市将启动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和畜禽技术综合服务站建设项目,建成动物防检疫区域中心站和畜牧技术区域中心站各1个。二是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启动全自控蛋鸡标准化养殖基地、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项目。三是抓好畜禽加工项目。全力支持郑州志方牧业公司筹建全蛋粉、全蛋液加工项目。四是继续做好沿黄畜牧产业带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筛选及建设工作,按照项目要求实施标准化改造工程,提高全市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生产水平[5]。

4参考文献

[1] 李玉学.加快特克斯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措施和建议[J].新疆畜牧业,2011(11):15-17.

[2] 侯生库.玛沁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1(6):38.

[3] 李辉.饲草生产机械化与草原畜牧业发展[J].养殖技术顾问,2011(12):238.

[4] 苗发平.河西镇畜牧业发展思考[J].云南农业,2011(12):45-46.

[5]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榆林市糜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凌源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