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煤业有限公司紧急避险设施设计探讨

时间:2022-05-16 10:42:53

南阳煤业有限公司紧急避险设施设计探讨

摘 要:依据南阳煤业有限公司顶底板条件和井下人员分布情况,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可靠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为相似条件煤炭企业今后紧急避险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人员分布;布置原则;紧急避险 1 矿井概况

南阳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高平市境内,设计生产能力1.2Mt/a,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进风立井和回风井四个井筒。开采煤层为3号煤层和15号煤层,3号煤层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底板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5号煤层顶板石灰岩,底板为细砂岩。矿井为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级属不易自然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没有突出危险性,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现生产采区为二采区,回采工作面为3209工作面,接替回采工作面为3202回采面;综掘工作面为3202运输、回风顺槽掘进面,接替掘进面为3208运输、回风顺槽掘进面。

2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设计

2.1 设计原则

2.1.1 采掘工作面按可移动救生舱布置,随采掘工作面动态移动,服务于采掘工作面范围内作业人员及其它人员。

2.1.2 每个生产采区内按永久避难硐室布置,服务于除采掘工作面外,采区内所有大巷、硐室、辅助队组及其它零散人员的避险需要。

2.1.3 服务于井底及主要大巷的永久避难硐室,结合地面安全出口的方式、距离、作业人数等因素,可按需布置。

2.1.4 永久避难硐室原则上首选布置在进风井井底附近,利用井筒直接从地面接入“五条管线”到硐室内,不具备此条件的,优先考虑从地面布置钻孔从地面接入“五条管线”到硐室内,确保避险期间的安全可靠。

2.1.5 在逃往永久避难硐室的预定巷道避灾路线上,间隔1000米布置过渡救生舱(或过渡避难硐室),服务于距离永久避难硐室1000米以外的其它巷道、硐室等零散作业点等辅助人员,能够躲入过渡救生舱(或过渡避难硐室)通过更换自救器后,接力逃往永久避难硐室避险或直接逃往地面安全出口。

2.2 井下主要作业区域及人员分布情况

矿井现在井下安排有一个综放队、两个综掘队、一个维修队、一个准备队、一个机修队、一个机运队。采掘工作面、井下其他作业点及人员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采掘工作面、井下其他作业点及人员分布情况表

2.3 紧急避险设施设置地点及类型

根据井下工作人员的分布情况和该矿未来接替面进行设计,设计南阳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应设5个避难所,即1个永久避难硐室和4台可移动救生舱,用以组成南阳煤业有限公司紧急避险设施。

2.3.1 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设置地点及类型

该矿井属于瓦斯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考虑到该公司实际情况及工作效率,采掘工作面紧急避险设施设置如下:

(1)回采工作面最大班工作人数为20(每小班)人,应设置救生舱,根据《暂行规定》要求“可移动式救生舱的人员备用系数不低于1.1[1]”,建议回采工作面选用两台10人移动式分体救生舱。其中一台10人救生舱布置在回采面运输顺槽,另一台救生舱布置在回采面回风顺槽,距离采煤工作面煤壁1000m,工作面推进距舱100m时,向外移900m。倾向剩余不足1000m时,移至距工作面煤壁不超过1000m的运输石门内。随工作面的接续,依次搬至下一个运输顺槽、回风顺槽。主要为采煤工作面服务。回采工作面救生舱布置见图1。

图1 回采面救生舱布置图

(2)运输、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最大班工作人数各为10(每小班)人,根据《暂行规定》,分别选用一台10人移动式分体救生舱。因此需两台10人移动式分体救生舱。掘进工作面距离碛头不大于1000m的巷道内,可移动救生舱布置在掘进工作面运输石门内;随掘进巷道的延长,救生舱距掘进碛头距离超过1000m时,向前移至转载机后。掘进工作面掘进完毕,搬至下一个掘进工作面。

2.3.2 永久固定避难硐室设置地点及类型

依据《暂行规定》要求“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都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其他矿井在突发紧急情况时,凡井下人员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靠步行不能安全撤至地面的,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和“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1)采区避难硐室设置

该矿采掘工作面未来五年主要集中在二采区,人员距离安全出口井均大于1000m,其中采掘面均有救生舱为其提供避难场所,其余井下服务人员分布在二采区至矿井井底车场的巷道内,根据相关文件要求,设计建设一个永久避难硐室。该矿永久避难硐室布置见图2,设计利用第九联络巷建设一个80人永久避难硐室,为现阶段附近井下工作人员服务。

图2 井底永久避难硐室布置图

3 结束语

南阳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紧急避险设施设计根据井下人员分布情况分析避险设施的布置位置,设计由一个80人永久避难硐室和四台可移动救生舱组成该矿紧急避险系统。设计合理,考虑全面,能满足每个下井人员的避险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2011-1-28]。

作者简介:杨刚(1980-),男,河北省秦皇岛市,大学本科,2005年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现工作于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一篇:盾构机无功功率补偿系统分析 下一篇:回转窑的密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