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是我的人生 演好戏是我的生命

时间:2022-05-16 10:24:41

中图分类号:J61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67-01

在中原戏曲艺术这块肥沃的厚土上,我就像狂奔疯跑在田园荒野的孩童,无忧无虑地在成长着。几分的欢喜,几分的懵懂,不能体会出它的内在而真实的深邃。那种深厚迷人的氛围给我增加了无穷的文化底蕴。在自然超俗之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我的体内,使我渐渐地寻找到了自己艺术发展的道路,寻找到了我以后拼搏追求的目标和远大理想:演戏就是我的人生,演好戏就是我的生命!

我出生在河南省太康县一个偏僻的乡村,母亲是勤劳俭朴的农民,父亲是从事文艺工作的,常年漂泊在外地巡回演出,印象中我小时候很少和父亲见面。但是,只要父亲一回到家中,我总是闹着要父亲唱段戏给我听,因为我特别地喜欢戏,也就是这样的耳闻目染,在父亲的熏陶下,我自幼就和戏曲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个艺术氛围很强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也是我命中注定的戏缘。十几岁时,我就考上了商丘市戏曲艺术职业学校。从此便奠定我从事学习戏曲表演艺术的坚实根基,踏上了舞台戏曲艺术这条漫长的轨迹。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对戏曲艺术的热情与日俱增,一直到登上舞台,为广大的观众朋友演出,我才真正地感觉到我的艺术之梦终于梦想成真。戏曲艺术的道路是漫长的,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就要付出一生的心血。在这条曲曲折折的艺术长河中,我每时每刻都在拼搏前进,寻觅着自己的戏曲人生路。

戏曲表演艺术的行当划分是很明显的,我主要是学习小生须生行当,也许是我天生的嗓子洪亮,扮相俊雅,注定我比较适合饰演具有阳刚之气的角色,因此,在很多传统剧目中,我主要塑造的都是小生或须生形象,也就是这些人物和角色成就了我戏曲事业,我有责任和义务把他们演好。当然,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的性格,要塑造好每一个人物形象,就必须把握每个人物的性格和特点。例如《西湖公主》我饰演的男一号角色陈允明,他是个外柔内刚、温柔善良、潇洒惆怅、爱情执着的文武小生的形象,在戏中的表演要求演员,一定要有娴熟的水袖功,又要有武生的阳刚威气,要具备扎实的台步功夫,还要有流畅的甩发功夫,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一副好嗓子,难度是相当大的。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的经历真可谓是历尽磨难,千锤百炼,研读剧本,琢磨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的独白交织,抽空就拜访前辈,寻求名师指导,学习他们的表演艺术和唱腔艺术特点。排练场上,不知道流下多少汗水和泪水,跑台步、练水袖、甩水发、跪搓步,一点一点地练,一遍一遍地学。

特别是第八场一折戏,唱中有念,念中有白,白中有舞,水袖、甩发、跪转、搓步四合一的表演,大概有三十分钟的时间,演员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健壮的体力和毅力。常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夫不负有心人,《西湖公主》这一剧目首次和观众见面时,在舞台上我把自己平时练习的绝活一气呵成,舞台下那阵阵的掌声和喝彩声是对我辛勤付出的肯定,观众的满意和赞誉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真情的回报。每次演完一场戏,我都会默默地独自站在舞台上,细细地品味着那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也许就是一个演员最大的收获和成就,也许就是对一个演员最大、最好的回报。

“人生能有几回搏”,在我的戏剧生涯中,演戏就是我的人生,演好戏就是我的生命。著名越调表演大师申凤梅说过:“我就是一个演员为人民多演戏,演好戏是我一生的追求”。对于演员来说,每接受一个新的角色,就是对自己人生一次新的挑战,每塑造好一个戏曲人物就是对自己艺术生命的延续。2010年的5月,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河南省越调剧团历经四年的千辛万苦,精心打造的新编大型历史剧《老子》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喜摘桂冠,在全国参加六十四台戏曲剧目中,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荣获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该剧中我有幸饰演大周天子这一角色,说实在话,刚接到这一任务时,我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以前我是在豫剧团学习和接触的都是豫剧唱腔和音乐,对越调来说,可真正是个门外汉,越调的唱腔特点和音乐风格我都不熟练,,我将如何面对呢?这对自己又是一次新的考验和挑战。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首先找到著名越调老艺术家何全志老师,向老师虚心求教,学习越调表演艺术和唱腔艺术的特点和精髓,老师一点一点地讲,诲人不倦;我一点一点地学,学而不厌。接着,我又去拜访越调老艺术家田发根、陈静等老师。从唱腔到表演,把越调的一板一式逐个攻破,向乐队老师求教,搞明白什么是越调的“十字头”、“铜器座”? 什么是越调“流水”、“大慢板”等唱腔板式。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对越调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导演任志玲老师听了我的唱腔以后,高兴地对团长说:“哎呀!这样的男演员太缺了,唱腔的越调味道非常浓,唱得又巧又好听,太难得了,一定把他调到越调团来。”短短的几句话,无疑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对自己信心百倍。在老师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我认真研读剧本,分析角色,琢磨人物性格,把握表演基调,经过了自己的百倍努力和刻苦锻炼,终于把角色成功顺利地推上了舞台,演出结束后,老师和同事们都向我表示祝贺,观众和专家也都非常认可和赞誉。

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严寒总是春。2008年,历史剧《老子》荣获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金奖,“五个一工程奖”、优秀新剧目奖,我个人获得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文华表演奖”。2009年,历史剧《老子》荣获全国第三届地方戏(南北片)展演银奖。2010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

没有老一辈艺术家的关心爱护,没有同志们的帮助和督促,没有百倍的信心和毅力,没有艰辛的劳动和付出,绝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品尝着亲手播种而结出的果实滋味时,那种感觉真个叫美哉!当然,在陶醉在幸福中时,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时刻牢记我就是演员,一名普普通通的演员,记住豫剧大师常香玉老师的一句话“戏比天大”。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到何时,我都将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和专研戏曲艺术的精髓真谛,以“演戏为人生,演好戏为生命”,自己选择的道路,永不言悔,决不后退。在戏曲艺术的天地中,努力拼博,奋勇前进,使自己的艺术事业蒸蒸日上,再创新辉煌,为戏曲艺术事业奉献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观。

上一篇:如何上好地理复习课及试卷讲评课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