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创新

时间:2022-05-16 10:09:28

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创新

广东海洋大学 湛江 524025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在依靠教师自觉和自律的基础上,还必须面对现实优化环境、健全机制、进行理念提升和方法创新,努力探求提高教师师德素养的对策,促进中小学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师德 问题 对策

New countermeasures for moral character enhancement of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Mo Fei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ome problems with moral character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eachers have, to some extent, spoiled the image of teachers. Moral character enhancement of the teachers, for one thing, is based on their self-discipline, for another,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system, upgrade of education ideology and creation of methodology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the goal. All the above efforts are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Keywords】Moral character of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1.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习阶段。中小学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产生的影响是非比寻常的,在这一时期教育影响至关重要。中小学学生模仿性很强,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这就必然使教师的道德具有特定的社会价值,即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启蒙意义。所以说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体现在思想教育和谆谆的道德教化上,还通过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中小学教师应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以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

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是中小学教师建设中的重要要素。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使为人师表成为广大教师的行为准则,促进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美德的体现者。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修养,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青少年学生道德建设的先决条件,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抓紧、抓实、抓好。

2.目前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是时代的发展对教师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也显现出了一些师德、师风缺失的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 教师本身素质不高,事业心不强。我国已经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很多年了,形成了全国重视教育的现象。学生接受教育比例越来越高,教师缺口比较大,中小学教师数量的猛增,客观上也造就了一部分素质和道德不高的人加入到教师队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以物质利益作为评价一切事物标准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呈蔓延之势,少数中小学教师把师生关系变成了互相利用的商品关系。如有的教师利用节假日向学生索要礼品,利用学生搞创收,不注意自身形象,师生关系世俗化;少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教育事业没有热情,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缺乏孜孜不倦的勤业精神,对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只是把教师工作当作一个普通的职业而不是事业看待,甚至仅仅将其作为养家糊口的饭碗或者通向其它事业的“跳板”;还有个别教师出现意志消沉、不爱岗敬业、事业心不强的现象,不良行为损害了教师的整体形象。

2.2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严重。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缺乏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1]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普遍不高,有的在教学中缺乏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多年一本教案教学生,没有更新;有的不按教学要求认真备课,甚至没有讲义,难以保证上课质量;有的停留或满足于一般陈旧知识内容的传授,无心探索和介绍新的科技成果,无心致力于教育教学攻关。教师上课随意性较大,迟到、抽烟、打电话屡见不鲜。教师职业倦怠是对教育职业的伤害,不仅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构成巨大危害,而且危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2.3 好为“经师”,不为“人师”。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教师有两重人格,一重叫‘经师’,就是管教书本的知识;一重叫‘人师’,就是教学生做人,要管好学生的作风、生活和学习习惯。”然而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中,一些人认为只要完成“教书”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不知道自己更重要的职责是“培育新人”。这些教师平时只是教书上课,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一概置之不理,不热爱和尊重学生,从不与学生谈心,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成长毫不关心。[2]不重视“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上课讲脏话、吸烟,喝过酒进入课堂,穿着打扮有失身份,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私利,给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负面影响。

2.4 师德教育的形式枯燥、单一。传统的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方法都比较单一,主要就是通过课堂上、会议上对中小学教师师德知识、规范进行集中灌输和空洞说教。有人认为,教师本身就是教育人的,所以,师德教育用不着讲究方法,只要把那些职业规范提出来,灌输给中小学教师就行了,中小学教师自然会自己教育自己。缺乏中小学教师的自主参与和深刻体验,使本应丰富感人的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变得枯燥乏味,少有实效。[3]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与技术不断更新,教学任务繁重的中小学教师为难以挤出时间在短期内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困惑苦恼。再加上应试教育积重难返,所以师德教育自然成为了应试教育的“鸡肋”。

虽然以上这些中小学师德建设方面的现象只存在于少数教师身上,但有损于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也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大力提高道德水平、加强道德建设,在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形势下,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大力提高师德水平,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

3.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创新。进入新时期,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只有不断创新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弘扬高尚师德,履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着力解决中小学师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一支敬业奉献、教书育人、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提高准入资格和加强岗前培训。提高准入资格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把握:一是进行上岗资格考试。由于高等师范院校扩招速度过快,人才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在中小学录用新教师的过程中应该进行上岗资格考试,从人才录用上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进行上岗资格考试和教师资格认证是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水平不高、起点低的一项可行措施,也是保障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二是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中小学教师走上讲台的第一课,是他们走上中小学教学岗位前必须接受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以及学校规章制度方面的较为基本的、系统化的培训,也是中小学教师由原有的角色向教育者这一新角色转化的桥梁,对中小学教师完成角色转变起着催化和指导作用。

3.2 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为此,中小学教师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以言传道、以行垂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中小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是神圣而光荣的,深化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真钻研专业知识,苦练教学的基本功,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要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研究方面的新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做到博学业精。

3.3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焕发中小学教师风采。改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就必须改革当前对中小学教师单纯以升学率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以中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创设适合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制度和机制。根据当前教师职业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措施,在优化教师结构、激发教师敬业精神的同时,需要考虑教师职业的稳定性、教师专业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个体需求,使教师具有稳定的从业心理、健康良好的发展心态。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小学教师以身作则、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3.4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育好人是师德教育的最高荣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课堂上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5 创新师德学习材料,丰富师德学习活动。师德学习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一,要不断更新师德学习材料,删除不符合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材料,替换上具有时代特色、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内容。同时树立品德高尚的中小学教师师德典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第二,要拓宽师德学习活动的范围,而不是搞形式简单的说教和内容空泛的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围绕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的活动,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标准。第三,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全员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引导教师确立师德信念,端正中小学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小学教师爱教乐教、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中小学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这样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

参考文献

1 刘俊娥、柴冬梅.中小学师德教育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53~54

2 欧永国、邹仕君.刍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6):60~62

3 蒋崇连.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的师德问题及对策[J].零陵 学院学报.2003(1):146~147

上一篇:论语文学习中的心理愉悦因素 下一篇:浅析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