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杂草的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

时间:2022-05-16 04:55:24

旱稻杂草的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

摘要 介绍了旱稻杂草的发生种类及危害特点,总结了其防治技术,包括植物检疫、农业措施、化学措施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旱稻;杂草;种类;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127-02

孟连县地处东经99°09′~99°46′,北纬22°05′~22°32′,北靠西盟县,东部与澜沧县相连,南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33.399 km,是一个契嵌境外的边疆县,属亚热带气候,这里居住着傣族、佤族、拉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旱稻又名陆稻、旱谷、山谷、地谷,是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旱稻在孟连县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它对自然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很早就被边疆人民当作细粮食用,旱稻生产在山区群众生产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年播种面积3 700 hm2左右。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旱稻生长所需水分都是靠自然降雨给予,播种时正值春夏之交雨季来临,故有利于杂草萌发。旱地杂草具有繁殖快、生长旺盛、吸收养分强的特点。如不及时防除,会致使旱稻生长不良,产量下降,甚至绝收。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壮劳动力大多涌入城市务工,老人和妇女成为农田种管主要劳动力,对农田投工相对减少,农民普遍认为去除、防治杂草费时费力,作用效果不明显,造成旱稻管理粗放。还有部分年份温湿度不同,个别杂草偏重发生,导致旱稻田间杂草较重发生,严重影响旱稻生长整齐度和产量。故杂草防除是旱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1 旱地杂草发生的种类

孟连县立体气候突出,土壤间特性差异大,不同海拔,旱地种植的品种、种植制度、种植结构有别,但危害旱稻的杂草种类差异不大,根据调查,旱稻常见杂草分布广,危害重的主要杂草是稗草、熟地草、牛毛竹叶草、蕨草、狗尾草等。

2 发生及危害特点

旱稻杂草的发生一般是在旱稻播种后5~7 d杂草出现第1次出苗高峰,多以一年生杂草为主,且具有发生早、数量大、危害重的特点。播后20~30 d出现第2次出草高峰。主要是莎草科和阔叶类杂草。在旱稻生产中,要根据杂草发生危害特点,抓住关键除草时机,采取化学防除和人工锄草相结合,减少杂草对旱稻的危害。

3 旱地杂草来源

一是上年或上季存留于土壤中的杂草成熟后的种子及多年生杂草宿根;二是农户自留稻种中含有的和调运种子、未经精选、未经检疫的稻种;三是农事操作,施用未腐熟农家肥等含有杂草种子;四是靠风雨水传播到旱稻地块的杂草种子,一旦环境适宜,便会很快萌发,成为草害发生的主要来源。

4 旱稻杂草的防除技术

旱稻播种后5~7 d杂草出现第1次出苗高峰,播后20~30 d出现第2次出草高峰,在这2个关键节点防治杂草,操作简单,省工省力,效果明显。防除旱地杂草必须综合治理,协调各种措施,创造不利于杂草发生的生态环境,将旱地杂草消灭在旱稻生长前期,使杂草失去竞争优势,方能将杂草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4.1 植物检疫

对从外地引种调种,特别是统一大批量供种,要加强对调运种子检验检疫力度,防止杂草因跨区域引种、调种传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难以控制的草害发生[1]。

4.2 农业措施

4.2.1 精选种子。因地制宜,选用经国家统一招标认可的有资质的供种企业通过精选并加工包衣的高质量稻种。特别是对选用自留的常规稻种,播前一定要严格进行种子精选,常用的有穗选、粒选、风选、筛选和水选,清除混杂在种子中的杂草种子,降低杂草附带危害程度,减少单位面积杂草生长空间,这是减少杂草来源的重要措施。

4.2.2 清洁田园,深耕细作。旱稻播种前,人工或机械精心操作将田间杂草,特别是将地边、地堰、沟渠的杂草去除,有效减少杂草种子来源。耕作时将比较容易萌发的杂草种子埋入深层,使之休眠或死亡,结合中耕将杂草埋入土中腐烂致死,或翻至地表晒死。在秋天旱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地,增加土壤的通风和土壤温度及干燥度,促进稻秆腐败和减少来年杂草的发生率[2]。

4.2.3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施用的农家肥一定要经过堆闷,使肥料堆闷过程中腐熟杀死混杂在肥料中的杂草种子,避免人为传播。

4.2.4 中耕除草。旱稻生长期进行1~2次人工除草,可防除刚出土的杂草,同时可将一部分杂草翻埋于较深的土层中,减少杂草为害[3]。

4.3 化学除草

利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旱稻杂草具有节约劳力、省工、高效的特点。但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烧苗、毁种、减产失收。因此,选用对诊的化学除草剂和采取科学的使用方法,是化学除草技术应用的关键[4]。根据对孟连县多年来旱稻化学除草剂使用、试验调查,介绍目前旱稻生产上防除杂草较为广泛使用的2种化学除草剂使用方法。

4.3.1 旱稻播种前施药。在整地前10 d,用10%草甘膦水剂11.25 kg/hm2或41%农达水剂3.75 kg/hm2对水1 125 kg/hm2喷雾,10 d后整地播种,对旱地杂草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旱稻出苗安全。

4.3.2 使用丁草胺和西草净混合除草的“丁西”合剂。即使用50%丁草胺2.25 kg/hm2、25%西草净2.25 kg/hm2,混合拌土1 500 kg/hm2,然后用塑料薄膜盖住闷2 h,成为毒土,在旱稻种子播后苗前,旱地土壤潮湿时,均匀撒施。也可用上述配方对水750~900 kg/hm2,在杂草二叶期时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杂草上或土壤表面。通过这些措施都可获得理想的除草效果。必须注意的是,由于西草净活性大,喷雾时喷头尽量贴地面,尽量避免喷着稻苗。

4.4 补除杂草

经化学除草后,仍有少量杂草,旱稻四至五叶期结合施分蘖肥,在旱稻行间进行浅耕,疏松表土,用人工铲除杂草。

5 参考文献

[1] 沈丽丽,陈芳芳,陈翠芳,等.江苏沿海地区直播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J].杂草科学,2013,31(2):68-69.

[2] 张桂荣,刘辉,张秀萍,等.东丰县水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155.

[3] 林长河,王应培,王才经,等.海南机插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12):192-195.

[4] 杨进,刘学儒,秦玉金,等.扬州市稻田草相特点及防除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5(4):145-147.

上一篇:农药水分散粒剂发展综述 下一篇:神锄微生物菌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