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言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后效作用

时间:2022-05-16 04:39:41

试论语言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后效作用

摘要:文章通过回顾语言测试发展与外语教学发展的历史,阐述了语言测试对外语教学的正、负两面的后效作用,指出测试是外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检测外语教学成效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测试应尽量减少对教学的负面效应,充分发挥正面效应;同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正面后效作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语言测试;外语教学;后效作用;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一、语言测试发展与外语教学发展的关系

测试是教学中一种传统的评估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测试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成效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工具,其最终目的是利用测试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及时了解教学的情况,从而为教学服务。

回顾语言测试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人们对语言和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语言测试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代为科学前语言测试时期,语言被认为是一种知识,在外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语法一翻译教学法,因此,测试注重考察学习者对语法规则、词汇用法和语音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代为心理测量一结构主义语言测试时期,语言被认为是一套符号系统,是可以有语音、词汇、句子等语言单位拼拆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分离式语言测试。它是把语言技能分成听、说、读、写四部分,分别进行测试。但是由于语言技能的分离处理往往忽视了语言语境,没有结合恰当的情景使语言具有更进一步的真实性(刘润清等,2000)。第三代为交际语言测试时期,人们逐步意识到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从而使外语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上,与之相应的测试则是要求学习者借助所学的语言完成现实生活或类似的活动或任务,旨在考察其对语言的实际运用。由此可见,语言测试是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语言测试的后效作用成了目前外语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事实上,除了专门从事标准化试题设计及从事该方面研究的专家、教授及学者外,测试的后效作用在很多学校中并未引起广泛地认识。在国外也仅仅是十几年前才开始受到重视并开始进行研究。国内也是近年来才开始研究测试的后效作用。

二、语言测试的后效作用

后效作用即反馈及影响。Hughes把后效作用解释为“the effect of testing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即测试对于教与学所产生的结果。Hughes还声明测试对于教与学有着一种或益或害的影响结果。而这种影响力则是从正面和负面同时表现出来的。语言学家Buck曾说:“(它)对于教师和学生有一种自然的推动,那就是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适合测试的要求……。”Messick认为“测试不同程度地影响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和从事语言学习的学生去做他们本来没有必要去做的事”。尽管学者们对反拨作用的表述不同,但都是用来解释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影响。科学公正的测试可以给教学以正确导向,使教学步入健康轨道;而不科学或不当的测试,则会将教学导以错误方向,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认真研究测试对教学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首先,测试一般用来测验参试者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实际掌握情况。设计科学的试卷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弱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之处,以做出适当的调整。

其次,科学公正的测试可以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并体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来及时检查自己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程度,明确自己在哪些地方还需下工夫学习。因此,测试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手段。

(二)负面影响

从教师来看,他们易把测试当成“指挥棒”,使教学内容偏离教学大纲轨道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这种影响的最直接表现是应试教学。Heaton认为,过去的语言测试一直给语言教师带来一种有害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鼓励教师传授语言方面的知识而限制了语言本身的学习。多年来,英语教师一直在循序渐进地按照大纲的要求、沿着教材的步骤从事着教学,围绕教学大纲讲解词汇、语法及课文,指导练习及写作等,致使新的教学法很难应用于语言课堂教学中,也难以满足当前外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从学生来看,测试结果――分数,对他们的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均有很大影响。针对本、专科学生开展的英语等级考试的影响日益扩大,考试成绩也似乎成了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由于这些等级考试不以某一教材为考试范围,再加上不增设口语考试,为了早日获得这些等级证书,不少学生放弃课本的学习,精于题海战术,完全不重视语言交际与运用能力的训练。考试成了他们的沉重包袱。进而压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例,他们要接受三个学期的英语课程教学,同时被要求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为此。作者所在的学校对英语课程教学作了如下安排: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按教学大纲正常进行教学,第二学期的课程教学则赶在本学期的B级考试前一个月结束,目的是预留一个月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迎考。并且,学校有规定,通过此次B级考试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第三个学期的英语课,未通过者则继续修习这门课程。因此,第三学期的英语课基本上是围绕B级考试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以达到高职英语教育的“够用”要求是难以真正实现的。

总之。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的正面和负面后效作用是并存的,只是有大小之分。外语教学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减少负面后效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后效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三、如何提高语言测试正面后效作用

科学公正的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rehability)和效度(validity)。测试的信度越高,就越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受试者的语言能力;而测试的效度越高,就越能有效地反映被测试者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但二者之间存在固有的矛盾。信度要求使测试强调语言的科学性,即将语言分割处理,趋向于测试题目的同质性,往往导致测试在内容和形式上脱离真实的语境:效度要求使测试偏重于语言的艺术性、整体性,题目趋向多样性,测试在内容和形式上紧密联系实际。这就决定了同时具有高信度和高效度的语言测试是不存在的。任何测试都必须在二者之间进行折中和妥协。而目前语言测试过多地偏向于标准化、科学化,片面追求容易检验和控制的质量标准――信度,而以牺牲难以琢磨和控制然而更有价值的效度为代价。

要提高语言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首要任务是提高其效度。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下面的建议。

(一)改进原有题型,大量减少客观题,加大主观题的比例

客观题主要考察受试者对语言知识的识别能力,属于接受性,通常侧重听和读的技能:而主观性试题注重考察语言的运用能力,属于产出性,偏重说和写的技能。这两者能力高低正是对语言灵活运用的最好体现。人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语言测试应把能力测试放在首位。虽然这样一来会增大阅卷难度,难以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可是与大量的客观题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相比,这样以考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测试所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

(二)推广新形式的英语测试法。如直接测试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语言测试必须在真实的语境中采用真实的材料,这样才能考察受试者真实的语言应用能力。当然直接测试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李筱菊(1997)认为,现代多媒体技术为语言测试的高度情景化提供了可能,这种情景化的测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防止以考代教

各校内部防止以考代教,冲击正常教学秩序,可以考虑增加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课程考试,使测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平时的教学测试应遵循“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重新放到教材上,结合多种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课本知识、巩固基础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课堂教学活动。

总之,语言测试手段只有经过相关研究者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才能得到逐步的完善,真正实现为语言教学服务,这也正是语言测试之本意。

上一篇:中专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集体舞作为健美操准备活动的可行性研究